郭銀亞 陸 瑤 熊 薇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
“沙家浜團支部”的品牌建設研究
郭銀亞 陸 瑤 熊 薇
團支部是共青團緊密聯(lián)系團員的橋梁和紐帶,對青年團員有著重要的引導和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國團支部品牌建設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團支部的品牌普遍較弱。因此,團支部要充分認識品牌建設對于學校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加強團支部的品牌建設,搞好規(guī)劃、突出重點、整體打造、保護品牌。
團支部 品牌建設 實踐活動
“沙家浜團支部”品牌是經(jīng)過長期積累和沉淀發(fā)展起來的,“沙家浜團支部”實施品牌戰(zhàn)略就是根據(jù)自身的核心價值理念,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世界,通過學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教學平臺,爭取更多辦學資源,提供優(yōu)質教育和服務,提升學校競爭力,提高社會普遍認同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重點打造強勢品牌,展現(xiàn)它獨特的個性和風采,傳播與時俱進的紅色文化,弘揚自強不息、無私奉獻、頑強進取的紅色精神,充分展現(xiàn)其優(yōu)勢。
沙家浜是蘇州市唯一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所屬的沙家浜鎮(zhèn)是常熟理工學院所在地,學校已經(jīng)在嘗試將以沙家浜為代表的紅色資源引入黨團組織建設。同時,常熟理工學院也非常重視共青團工作,已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沙家浜團支部”評選及培育等活動。
深深植根于錦繡江南陽澄湖畔的紅色資源所蘊藏的紅色精神,是當年常熟及周邊地區(qū)軍民高舉的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在抗擊日、偽的斗爭實踐中用熱血和生命孕育的崇高信念和優(yōu)秀品質,是共產(chǎn)黨人革命意志和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綿延數(shù)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升華。紅色資源蘊藏的紅色精神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把紅色資源和高校團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對于促進青年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刻的意義。
(一)沙家浜團支部的優(yōu)勢
(1)品牌、地理優(yōu)勢強。沙家浜紅色資源是我國寶貴的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資源和歷史政治資源,具有極強的品牌優(yōu)勢。近年來沙家浜紅色文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又賦予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精神。沙家浜紅色精神逐漸深入到團支部品牌建設之中,推動了品牌建設的發(fā)展,為團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
(2)理論體系完備。本研究提出了“將紅色資源融入高?;鶎訄F組織建設”的概念,并界定了其內涵,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特征或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是構建和發(fā)展理論體系最重要的基礎。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建立在該概念理論體系發(fā)展,以及進一步深化對紅色資源價值的認識與理解有建設性意義。
沙家浜團支部的物質基礎是以沙家浜為代表的紅色資源。學界對紅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不乏成果,并對紅色資源的屬性、功能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或作用來展開。因此,實施“沙家浜團支部”這一品牌建設,運用紅色資源開展符合當代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將主體(學生)與客體(紅色資源)發(fā)生對象性關系的實踐,對紅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有效實現(xiàn)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團支部品牌建設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
(1)定位不深刻,目的不明確,浮于表面。沙家浜紅色文化是我們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沙家浜紅色資源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傳承,然而沙家浜團支部在品牌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品牌建設中,“走過場”是最常見的問題。團支部往往只是遵照上級指示完成任務,開展活動,對于品牌建設背后真正的意義和目的理解不深刻,也沒有很主動地將沙家浜紅色文化精神主動地融入到品牌建設中去。另一方面,團支部很重視在一些黨團節(jié)日前后大搞品牌建設,而不是在日常的團支部工作中循序漸進地打造沙家浜團支部品牌,這樣急功近利的做法,忽略了它的本質含義和目的,只能說明沙家浜團支部對于品牌建設的理解不夠透徹和深入。
(2)組織管理松散,團員意識淡薄。由于過分追求數(shù)量而忽略質量,團員的先進性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很多人在被發(fā)展成團員時缺乏團的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育,對自己的團員身份常常是忽略狀態(tài),也就意識不到自己作為一個團員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于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自然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相比較于開展活動,團支部更傾向于單純的政治學習,偶有團支部活動,也是偏向娛樂性為多,無法與沙家浜紅色文化精神相結合起來,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團組織內部凝聚力小,各級團支干部能力不強,凝聚力減弱,這樣不利于紅色精神的廣泛傳播,對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需要在團組織干部的領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一步一步打造出來。而現(xiàn)階段團組織中常出現(xiàn)由于各自責任不明,而無法開展品牌建設活動的情況。一些團組織干部自身素質不高,能力不夠,不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更加不能團結廣大同學,不利于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對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3)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效果不明顯。品牌建設本就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為廣大師生所接受。所以沙家浜團支部開展的一些活動也就少有人關注和參加,品牌建設的效果也就不明顯。另一方面,品牌建設的考核制度也不健全,開展活動后,團組織干部不注重對活動的分析和總結,是對團支部品牌建設的不重視,沙家浜紅色精神沒有深深地烙印在他們心里。
(一)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
(1)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內在的生命之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發(fā)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場所。
在革命斗爭年代,常熟市特有的沙家浜革命精神,體現(xiàn)了軍民一家、魚水情深,共同抗擊外來侵略者的無畏勇氣,是共產(chǎn)黨人革命意志和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常熟理工學院的學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珍貴的紅色資源,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紅色文化不局限于以授課的形式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使紅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根據(jù)調查問卷顯示,半數(shù)以上的大學生們表示愿意去沙家浜參加實踐活動,也愿意在沙家浜景區(qū)擔任解說員的工作。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將沙家浜精神融入到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中。一些參加過此類實踐活動的學生們表示,在實踐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心靈震撼。90后一代生活在比較安逸舒適的環(huán)境之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革命歷史年代的精神和文化距離我們還是比較遙遠,通過參與實踐活動,能夠更加真切地讓大學生們體驗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對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2)鼓勵學生創(chuàng)辦紅色精神作品展覽或競賽。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肯定會有自己的感想體悟,也會用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下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真實心情,以一種獨特的視角來欣賞紅色革命精神。團支部可以自發(fā)的組織一些以沙家浜為主題的作品展或者以紅色精神為主題的征文競賽,用別樣的方式把紅色資源融入到基層團組織建設之中。例如書法展覽、繪畫展覽和感悟交流會的創(chuàng)辦,可以集思廣益,把學生們的思想融入到一起,有利于紅色資源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有利于沙家浜名牌的建設。
(3)以現(xiàn)代化設備(如微信、QQ 、微博等)為平臺,創(chuàng)建新型紅色文化資源網(wǎng)絡滲透模式。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時代的更迭,移動網(wǎng)絡越來越普及,手機上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全新的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的方式,受到廣大學生們的歡迎和追捧。所以除了傳統(tǒng)的宣傳紅色資源的方法,也應該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用更加現(xiàn)代化更加便捷的方式來打造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參加過實踐活動的學生們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和拍攝的照片視頻等發(fā)到青年之聲上,與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紅色之旅。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實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溝通交流和答疑,以現(xiàn)代化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紅色精神的熱情,使紅色精神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深入人心。此外,還可以在校園廣播平臺中適當加入對紅色資源的宣傳,使廣大學生在茶余飯后依舊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沙家浜品牌才能更好地根植于我們心中。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
以愛國主義、堅定的政治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革命的英雄主義等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精神載體和以革命遺址、文物、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為物質載體的紅色資源,是當代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載體。
通過調查大學生對以沙家浜為代表的紅色資源的知曉和認同情況發(fā)現(xiàn),紅色資源雖然是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但并沒有被有效地運營在高校黨團建工作中,從而呈現(xiàn)出高?;鶎訄F建資源的缺失。
因此各高校應認識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努力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讓同學們在以紅色文化為主導的校園文化中,加強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形成以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頑強進取為內容的文化主體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抵制各種社會思潮和不良風氣的影響,促進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
(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培育學科特色
不同于現(xiàn)在課堂上只注重于書本知識的傳播,缺乏學科創(chuàng)造性,生搬硬套地將沙家浜精神融入政治理論課,以此來打造沙家浜團支部品牌,而是將紅色資源融入課堂,調動課堂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大學生們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革命歷史年代創(chuàng)造出來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歷史文化,激發(fā)起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展現(xiàn)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性光輝。把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學體系,教師應把紅色資源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使之更加系統(tǒng)化,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方法,比如給學生放映一些革命歷史年代的電影,講述能夠反映偉大革命精神的故事,帶領大學生們主動感知紅色文化的氛圍。針對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講事實,擺道理,與學生們共同探討,增強課堂的主體性,沙家浜團支部品牌才能漸漸深入人心。
(四)拓展方式方法,尋求最大可能
我們可以針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辦法,爭取最大限度地建設和推廣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對于廣大黨團員可以有組織的觀光學習,在沙家浜實踐基地開展入黨宣誓和主題團會等活動,實地體驗紅色革命氛圍;對于軍事愛好者,我們可以有組織的進行觀摩或者現(xiàn)場演習歷史著名事件,也可以宣傳軍事和國防教育知識,增強參觀者與沙家浜的互動性、體驗性和參與性。對于一般的參觀者,我們可以以沙家浜為實驗基地,以革命斗爭為主題,讓參觀者穿軍服、吃軍飯、唱軍歌,感受當年戰(zhàn)士們在這里的艱苦生活,真切地融入到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中去。
綜上所述,沙家浜團支部品牌建設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意義,符合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在建設沙家浜團支部品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沙家浜的特有優(yōu)勢,并且尋找出品牌建設的不足之處,尋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努力把沙家浜的紅色革命精神和優(yōu)秀的革命品質傳承下去,打造出一個專屬于沙家浜團支部的紅色革命品牌。
[1]張顥.論紅色資源開發(f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前沿,2007(7).
[2]熊來平.紅色資源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0(9).
[3]楊芷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紅色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2(6).
[4]盧麗剛.井岡山紅色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0(11).
[5]高海榕,王麗娜.淺談高校品牌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本文系2015年度常熟理工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支持,獲常熟理工學院“心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創(chuàng)業(yè)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