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柳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00)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視域下中學戲曲音樂教學初探
鄭 柳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00)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戲曲音樂教育備受重視,但在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忽略了人本價值。本文受羅杰斯《自由學習》一書中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啟發(fā),提出了幾點戲曲音樂教學思路,并強調在教學中應該以人為本,激發(fā)學生對戲曲的興趣與探究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中學戲曲音樂教育;人本主義教育觀;羅杰斯
近年來,中小學戲曲藝術教育已備受重視。然而,從總的方向上來看,中學生對戲曲音樂教學還是有很大偏見,其原因主要是離學生視聽經(jīng)驗遙遠的戲曲藝術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下,顯得無趣與乏味。以下便是筆者受羅杰斯人本教育理念啟發(fā),對中學戲曲音樂的教學進行的些許思考與方法探究!
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之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奠基人。1969年,羅杰斯將自己長期在心理治療中的研究成果運用于教育之中,形成了一套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并集中體現(xiàn)在其著作《自由學習》一書中。
羅杰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全人教育”、“非指導”教學模式、“有意義的經(jīng)驗學習”,推崇的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自由”教育。在《自由學習》第十章中,他列出了一些構建這種學習的途徑。如設定對學生具有真實意義的問題、體驗式學習與行為目標、教學連續(xù)體、使用合約、利用社區(qū)、通過項目學習、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小組等等方式。因此,在羅杰斯的教育觀中,教師只是充當促進學生學習的角色,而非機械式的灌輸者,整個學習活動是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促使學生自主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并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無論是在國家推行的素質教育中還是在新課改的教育目標里,最核心的思想是以人為本,因此,在進行戲曲音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關注到這個重點。那么,怎樣將人本主義思想滲透到中學戲曲音樂教學過程中呢?以下便是筆者在受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啟發(fā)下,得出的三種教學方法。
(一)重視自主性學習,建構獨立學習合約
“獨立學習合約”是羅杰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自由學習途徑之一。即每個學生通過與教師之間的合約來取得自己所想要的期末最終分數(shù),不同的期望值將是不同的合約內容。合約中有兩種不同的學習計劃,分別是學生能對感興趣的內容完全自由的學習,以及在學校要求或課程限制內的相對自由的學習[1]。
借鑒這種獨立學習合約的方式,在新學期之初的中學戲曲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各自想要達到的分值,從自身對戲曲喜愛的任何一方面入手,制定各自一學期對戲曲音樂的學習計劃。在學生初始制定合約式學習計劃時,教師需要規(guī)劃學生學習單中的大致方向:一、要求學生的學習計劃單中有對社區(qū)戲曲表演情況的調查或者是對某一個戲曲票友或演員的采訪或是觀看某一個戲曲博物館展覽、某一個戲曲演出等的感想等等;二、有合作學習部分。如設定一些跟教學相關的小題目或背景點,“戲曲票友”一詞從何而來?“你知道臉譜的來歷嗎?”“87版紅樓夢里面唱的是什么戲曲,共唱了哪幾出戲?”“你家鄉(xiāng)的地方戲是什么,有何特點?”“京劇四大名旦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模仿唱一小段?!钡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去使用網(wǎng)絡、圖書查找;三、學生將自主合作學習成果做成ppt,在課堂上展示;四、每一組通過一學期討論協(xié)商,選擇本組喜歡的戲曲唱段以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
根據(jù)獨立學習合約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讓學生從實踐與合作中,完成自身親自甄選的內容。這樣由被動的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方式,不僅迎合了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戲曲音樂的認知活動
羅杰斯認為一個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比枯燥乏味的符號性知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2]。由此可見,羅杰斯的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教學策略,實際就是強調有意義的經(jīng)驗學習,強調在教學中運用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相關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以促使他們主動求知!在傳統(tǒng)的戲曲音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往往會通過一段戲曲音樂去問學生“你們聽到的是什么?”“聽上去與流行音樂有什么不同?”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以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點來講,這樣的問題,意義并不大,不能給學生以更真實的觸動,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為中學生設計了這樣五個問題,并以異質分組、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1、自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轟動美國劇場后,近年來不少外國友人來中國了解我國傳統(tǒng)藝術,那么當遇到外國人向你了解中國戲曲藝術時,你怎么回答?2、德國戲劇家瓦格納曾經(jīng)評價中國的京劇為:好似喉嚨里卡著一根魚刺而慘叫的聲音,你怎么看待?3、長大后,當你成為一名銷售員或老板或其他職業(yè)員工時,碰到一個喜歡京劇的客戶,當他跟你談論梅派唱腔時,你如何應對?4、當你聽到外國友人跟你說:你們中國的戲曲發(fā)聲太不科學了,你看美聲多通透!你怎么回應? 5、若以上的問題你都無法回答,那么你認為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古典戲曲么?為什么?
通過一節(jié)課45分鐘的思考與總結,學生能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fā)現(xiàn)學習戲曲音樂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對往后學習戲曲音樂的主動性。此外,從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戲曲音樂教學活動中來,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及其學習興趣上,設置合適的鋪墊,鋪墊的越恰當越充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越濃,欲望會更迫切!
(三)建立合作小組,鼓勵學生自由探索
羅杰斯認為,合作學習小組是營造有意義學習的典型例子。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還能幫助老師和管理者確立新的教學目標。同時也鮮明的體現(xiàn)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僅從表演方面講,戲曲是集唱念做打“四功”為一體的藝術。那么如何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前提下,將戲曲表演藝術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呢?誠然,簡單的對戲曲知識認知是完全不夠的,而出于比賽表演式的戲曲程式化教學又欠缺對“人本”的關注。由此筆者以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意識到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在關注人本的理念下,可以倡導建立合作小組,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因此,當學生的戲曲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一、根據(jù)學生對戲曲音樂的不同愛好,將學生按照戲曲的“唱念做打”四要素來分成四個小組。二、引導學生集體聆聽戲曲流水板中的“鑼鼓點”,并進行模仿與演繹。為加深學生對該“鑼鼓點”的記憶,該環(huán)節(jié)可以是在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中以“游戲”的形式完成。如找到“鑼鼓點”后,教師演奏學生模仿,或教師與學生進行多聲部回聲和卡農(nóng)的形式演奏,反之等等。待掌握鑼鼓點后,由專門的一組進行演奏。三、自由“唱與念”環(huán)節(jié)(由擔任“唱和念”的這兩組完成),學生可以唱經(jīng)典的戲曲唱段,也可以結合流行音樂進行rap的說唱,還可以像繞口令一般念唱。其中說唱與念唱的詞都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喜聞樂見的事給予集體創(chuàng)編。三、聞樂起舞,綜合表演。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隨鑼鼓點即興表演??梢允菓蚯鷦幼鳎部梢允瞧渌璧竸幼?,但要合拍點。如此,并在教師的促進中由學生合作共同完成了一次集“詩樂舞”為一體的戲曲體驗。當然還可以根據(jù)整個班級人數(shù)分成2到3個大組,并各自選出本組的執(zhí)行者,其中每一組又分成“唱念做打”四個小組等,最后進行輪流表演,并進行相互評價與借鑒!
盡管不是完完全全戲曲中的一招一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合作小組教學能引發(fā)學生對戲曲表演的興趣,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作為咨詢師和心理學家,羅杰斯的教育理念主要源于其一生對人性的思考和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在《自由學習》一書中的每一言一語一個案例,無不包含著對“人本”的關注!而這也是我們當前教育所應該重視與具備的一個重點!
誠然,在探索“中國復興之路”的今天,在努力構建“中華母語文化”的大語境之下,中國戲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是應該得到發(fā)揚與傳承的。然而,怎樣才能在充分尊重與肯定學生的能力之下,推行戲曲音樂教學呢?依筆者目前看來,我們應該將人本主義教育觀念深深印入腦海之中,在不斷地思考與實踐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習思維與興趣,去設計更科學更有意義的戲曲音樂教學課程,為傳承我國這一優(yōu)秀民族文化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本文是筆者基于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中學戲曲音樂教學所做的點滴思考,僅以拋磚引玉,有待做進一步探究?。?/p>
[1][2]卡爾×羅杰斯[美],杰羅姆×弗萊伯格著,王燁暉譯,伍新春審校.自由學習.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3]趙同森.解讀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6).
[4]唐之享,人本教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
霍洛維茨的指法運用驗證了迦特的理論,即1,正確的指法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它有助于音樂陳述的明確性,同時還會減輕技巧上的困難2,指法的個別規(guī)則有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在這種情況下,音樂表情便可以決定其中哪一種指法更好。
此外,結尾處的一段指法也讓人眼前一亮,
這段音階的指法大部分鋼琴家用一只手演奏,但霍洛維茨在音階進行到后半段時選擇了兩只手交替式演奏,以達到震音式轟鳴的狂熱效果。類似的指法安排我們在霍洛維茨演奏莫什科夫斯基的《火花》練習曲結尾處的上行音階也見識過。
因此,我們又得到了一種合理運用指法的方法,演奏單手音階時可用雙手代替單手演奏,彈奏出類似華彩或震音的效果。
通過對指法的研究,本文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穎的指法運用方法和理念,如新的音階指法可能;指法的運用既要照顧到手的生理特點,又要兼顧到音樂的表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可以為鋼琴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創(chuàng)作、學習與研究,提供有關指法運用相關問題的參考。
作者簡介:周之超,內蒙古呼倫貝爾人,文學碩士。
鄭柳,首都師范大學,音樂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