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得名于20世紀40~50年代,是建國前后社會主義革命內容與民族氣派、傳統(tǒng)特色等的有機融合,是創(chuàng)建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新境界和新形式最為成功的范例之一。本文以于非闇工筆花鳥畫的“色彩意蘊”為研究對象,采取案例分析、比較等的方法,對其“色彩意蘊”的淵源、色彩的表現(xiàn)風格和于非闇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成就對當代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研究,進而對于非闇工筆花鳥畫“色彩意蘊”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關鍵詞:于非闇;工筆花鳥畫;“色彩意蘊”
色彩是工筆繪畫表現(xiàn)的重要語言,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尤其是“色彩意蘊”,它決定著工筆畫的內容與形式。“‘意蘊指藝術作品中內在的含義、意義或意味,藝術作品的意蘊就是指藝術作品中蘊含著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詩情畫意以及精神內涵?!鄙室馓N作為工筆花鳥畫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支撐著工筆繪畫的發(fā)展,保持著工筆畫持久的生命力。工筆花鳥畫大師于非闇,他的作品首先給人以色彩美,其工筆花鳥畫色彩鮮艷而不失大雅,不似前人又勝似前人,耐看而又讓人越看越放不下。這些都體現(xiàn)了于非闇畫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技藝,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嚴謹態(tài)度。其作品中色彩的亮麗、古意、鮮艷、炫目等,都是他人格志趣的寫照和審美態(tài)度的流露。他在藝術道路上勇于實踐,賦予了工筆花鳥畫以新的面貌和內涵。所以,本文將要重點研究色彩,通過學習和理解于非闇工筆花鳥的畫色彩進而對其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并分析其作品蘊含的現(xiàn)代精神內涵,最終提高藝術審美能力,豐富繪畫語言。
色彩作為工筆花鳥畫中最主要的形式元素之一,是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繪畫語言。艷美之色與高古之意、嚴謹與細致在于非闇工筆花鳥畫中都能得以反映,在很大的程度上擴展了審美主體的范圍,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了時代的精神。
1 陰陽之美——對比色彩的表現(xiàn)
“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以筆力為骨,以色彩為肌,形成了以濃麗莊重為主導和以多種和諧為輔表現(xiàn)的風格。因此,與文人雅逸為主的水墨畫拉開距離而富時代感與大眾性,成為現(xiàn)代中國典型的工筆重彩畫家。于非闇精通對比色和同類色的運用,堪稱色彩的大師?!?/p>
歌德曾說過“對比決定色彩的美學效用”,可見,對比規(guī)律是至關重要色彩規(guī)律之一。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色彩有大對比和小對比、強對比和弱對比的區(qū)分。大對比即是整體的色調近于補色關系的對比,如以紅花與綠葉作為對比,以石青與黃、紅為對比,都是以色域大、色相純?yōu)樘厣?。但為了達到既鮮明又沉穩(wěn)的藝術效果,畫家往往會弱化其中一色的色相。比如用墨畫葉使葉子呈現(xiàn)墨綠效果而使紅花更為鮮紅更明艷,或者在對比色的面積上拉開差距。例如,綬帶、黃鸝的紅黃面積遠遠小于天空和樹的面積,使畫面避免了純度或面積等量而表現(xiàn)出變化。再加上對比色的形狀不同,又有花的枝干的灰色作為過渡,即大對比中有非對比因素,有構成的意識,使主題和內在美得以強化。
2 格調之美——意象色彩的表現(xiàn)
“意”是內在的抽象心意,一般代表主體或藝術家大的認識判斷、觀念等一切主觀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意”主要是一種文化內涵,如儒家的人格理想、道家和禪宗的行為方式與人生境界等?!跋蟆笔峭庠诘木唧w事物,它是客觀存在的,如山石、人物、花鳥等。意象色彩是本土化的色彩語言,它強調主觀意識,追求內心感受,塑造富有東方意蘊的色彩。它是通過主體的認知、判斷、觀念等一切主觀意識,把客體的色彩上升為追求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上來。于非闇工筆花鳥畫以意象化的色彩為顯著特點,體現(xiàn)了作者高尚的藝術旨趣。
文人畫追求意在象外,通過畫家模仿古人的筆墨,抑或富有個人風格的筆墨抒情遇興,強調用筆用墨,但弱化用色,不受物象原本的色彩束縛,更加注重顏色的抽象化表現(xiàn),打破了以往的“隨類賦彩”這一說法,增強了作者的主觀性。于非闇在進行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使畫面的色彩按照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實現(xiàn)其創(chuàng)作的目的。例如,畫家在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如果將其定格為暖色調,為實現(xiàn)畫面整體暖色調調式,畫家就會對畫面中呈現(xiàn)的冷色元素的色彩進行減弱,使其向冷色系傾向。顏色的取色到色彩的布局、對比、夸張、用筆等,是畫家心理感受的流露和審美情感的體現(xiàn)。
于非闇對生活有深入的體驗,體會到對象的精神氣質以及對對象感受的結合,主觀取色,并結合顏色與用筆,用色來營造畫面意境,所以觀其作品總會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于非闇在工筆花鳥畫中,以色彩意趣抒發(fā)了心中的情感,展現(xiàn)個人的風格,這樣的作品總是讓人看后回味無窮。作品《秋梧鳴禽》,以對角線法則來構圖,作者并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只是用很淡的色彩給梧桐設色,并加以刻畫矗立于枝頭一上一下的兩只鳥兒,足以表現(xiàn)秋天的景致,作者在這幅作品上就采用了意象色彩的表現(xiàn)方式,使作品簡練概括,意味深長。
3 炫目之美——裝飾色彩的表現(xiàn)
在美學觀念中,繪畫的色彩并不是為了還原現(xiàn)實事物中自然物象的色彩,也不是作為物象造型的一種手段,而是為了滿足人們審美要求的需要,為了使畫面更好地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藝術情致和意境。工筆花鳥畫中物象造型的色彩可以因構圖的需要加以裝飾。五代荊浩的《畫說》有“紅兼黃,秋葉墮;紅兼綠,花簇簇;青兼紫,不如死;粉籠黃,勝增光。”荊浩的這一說法深刻道出了色彩的搭配裝飾法則。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格調打破了以往的局限——隨類賦彩,更加注重主觀性的表現(xiàn),如作品《玉蘭黃鸝圖》,畫面中明快的色調引人注目,石青底上的白玉蘭隱秀溫潤,黃鸝的顏色更加光鮮亮麗,畫面背景藍色平涂。這一色調的處理,不僅可以看到于非闇對傳統(tǒng)繪畫的深刻研習,還可以看到他對西方繪畫技法、理念的合理借鑒。《玉蘭黃鸝圖》設色雖然艷麗,但仍然顯得格外清麗而沉穩(wěn),作者在營造裝飾趣味的同時給人一種典雅的風格,這足以看出于非闇繪畫功底的深厚與純熟。
4 結語
“色彩意蘊”作為工筆花鳥畫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支撐著工筆繪畫的發(fā)展,保持著工筆畫持久的生命力。通過學習和研究于非闇工筆花鳥畫的色彩意蘊,使藝術創(chuàng)作者更深刻的了解于非闇工筆花鳥畫色彩的藝術魅力,促進工筆花鳥畫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宏健.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2]王士進.論現(xiàn)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EB/OL].博寶藝術網.
[3]劉源.中國畫色彩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何迪.于非闇工筆花鳥畫中色彩的用運特色[J].美術大觀,2013(10):040.
[5]王原祁.佩文齋書畫譜[M].北京:中國書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