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成
[摘要]聲樂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著重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想象能力尤其顯得重要。聲樂學習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聲樂藝術十分抽象,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聲樂學習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在聲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想象來調動學生各個發(fā)聲器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聲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唱想像;運用
一、前言
想象是人人都具有的心理機能,它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活動。在聲樂教學中,歌唱想象非常重要,它是歌唱者形象思維與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結果。它對歌曲思想情感的體驗,歌曲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歌曲的演唱表演是起這積極的作用,想象成為聲樂學習及演唱的一個重要的媒介,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并且能科學的把想象進行合理的運用,它將為聲樂教學中教育者和演唱者解決諸多問題。在聲樂教學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而面對這些困難,“想象”則不視為一種有效地解決辦法。想象力的大小也是演唱者才能大小的主要標志。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和運用想象力去引導學生,有利于調動學生各個發(fā)聲器官的積極性,使其深刻理解科學發(fā)聲原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聲樂教學質量。
二、聲樂教學中的想象
想象是心理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歌唱想象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它與感知、意象、聯(lián)想、思維、情感以及意志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不僅是一種客觀反映的過程,而且還是一種主觀積極的心理活動。它通過自身過去經驗中已形成的一些暫時聯(lián)系進行新的結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界。想象可分為有意想象和再造想象。有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作用影響下,依據(jù)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想象的過程。再造想像是根據(jù)別人的描述或者圖樣,創(chuàng)造出一些現(xiàn)實中已有的,但是自己沒有能感知過的新形象。在聲樂教學中,這兩種“想象”的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呼吸訓練中的再造想象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古代聲樂論著強調“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即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由此可見氣息是歌唱的源泉。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想象聲音是“坐”在氣息上的,或是指導學生想象歌唱時是和拉弦樂器一樣,弓子要均勻,不能搖晃,每一個音都是和氣息搭在一起,讓氣息把聲音“包裹著”出來,這些想象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要我們將氣息保持好并控制好。讓氣息支撐聲音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歌聲。
2、發(fā)聲訓練中的再造想象
不管是民族唱法,還是美聲唱法,發(fā)聲要求都是流暢、圓潤、明亮、松弛和靈活。再造想象幫助學生理解發(fā)聲的心理活動以及生理上的肌肉動作,建立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對于發(fā)聲技巧的訓練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想象“打哈欠”或者“驚嚇”的狀態(tài)來發(fā)聲,保證聲音通暢和松弛,引導學生想象著聲音就像一只船,氣息就像一條河,河水推著船往前流動,音區(qū)越高船走的越遠,河水永遠都不會停。這樣的想象無形間解除了學生對高音的恐懼心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河水推著船流動”這一想象上,高音也就不知不覺的唱出來了,因此,用“打哈欠”這種比喻教學生打開咽腔,并控制好咽腔的擴張是非常形象的,學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其實在聲樂教學中,隨著音區(qū)的不斷升高,發(fā)聲還會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比如“喉結上跑”、“聲音緊”、“嘶啞”等等。因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用想象帶動發(fā)聲器官作業(yè),保持狀態(tài),想象成一場拔河比賽,絕不能放松狀態(tài),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向上走,才能達到教學預想的結果,當然學生也要對自己的聲音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想象一步步尋找自己正確的聲音。對于男高音來說,喉結穩(wěn)定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使學生穩(wěn)定喉結和保持聲音位置,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高音低唱”的感覺,想象著唱上行音階是用唱下行音階的感覺去唱,唱下行音階則用唱上行音階的感覺去唱。聲音一直在一個軌道上運行。因此,越到高音的時候,越要興奮的用打哈欠的狀態(tài)唱,或者說“吸著唱”。我經常給學生打比方,讓學生想象成“放風箏”的感覺,風箏要想飛得高飛的漂亮,必須具備兩個要素,第一要有大風,第二要有線把它拉住。風就是歌唱者的氣息,線的拉力就是歌唱時的支點。指導學生在腦子里想象到這些場景,使大腦產生聯(lián)想從而有意識去控制身體的各個發(fā)聲器官。
在發(fā)聲訓練中,有的練聲曲音比較多,母音轉換頻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在轉呼啦圈,聲音一直在一個點上,不能隨著音區(qū)以及母音的變化而去變化發(fā)聲狀態(tài),這樣喉頭就穩(wěn)定了?;蛘咭龑W生,想象自己的喉結就像節(jié)拍器,無論指針怎樣擺動,支點不會動,不管高音還是低音怎樣變化都不要變化喉結位置,用這種想象加以暗示來穩(wěn)定學生的喉頭位置,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3、共鳴訓練中的想象
在共鳴訓練中,喉嚨一定要適度打開,這樣才能使氣息通暢,有利于將口咽腔共鳴、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有機地串連起來,使歌唱的共鳴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那么打開喉嚨則尤為重要。著名聲樂教育家吉克麗斯婷娜-多伊科特姆講到“學生放低喉頭,感覺應是往下與往上像豎起來放著的雞蛋?!碑攲W生吸好氣之后,可以讓學生用咳嗽的感覺來找支點;或者告訴學生嘴巴長在襯衣的第二顆紐扣處;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用冷笑的感覺來找位置;或是小聲哼哼卿卿哭的感覺來找。無論哪種方法它都能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獲得更好的共鳴效果。
4、咬字吐字中的想象
歌曲演唱離不開咬子吐字,字正才能腔圓,在演唱時要做到字正腔圓。保持聲音的連貫和優(yōu)美,我認為咬字吐字中可分三步走,首先,把所有的歌詞總結歸納到“十三轍”里,把所有的歌詞的聲母、韻母分開,讓學生想象自己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學習漢語拼音一樣,逐字逐句去練習,直至很熟練。其次,讓學生有感情的、很夸張的、連貫的大聲的去朗讀歌詞,直到熟悉每個字的發(fā)音以及歸韻。想象自己在演講、在訴說,讓每個人都能聽清楚我的話語,最后,讓學生想象外國人說漢語,每個字在一個音調上,在一個位置上,大聲朗誦。這樣也就大大解決了學生咬字吐字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其實這些觀點不只是我深有體會,早在很多年前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就有過精辟論述:“好的說話就已獲得了一半好的歌唱”。所以說只有正確咬字吐字的方法,才能獲得好的聲音效果,只有正確的咬字吐字,才能獲得演唱的字正腔圓。
三、結語
聲樂教學是一門十分強調想象、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藝術,它的非具象性,使想象更廣闊、更自由。將心理因素中的想象融入聲樂的教學與演唱中,相對聲樂演唱理論而言它是一種發(fā)展和突破,它更能詮釋出聲樂教學、聲樂演唱的內涵,歌唱想象力的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能最大限度的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能使聲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