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高學生的傳球能力、無球跑動能力,以及抗壓能力。
方法1:三人一組,學生A、B相隔3m面對面持一球站立,學生C在20m處面向兩人之間的傳球路線站立。游戲開始,學生A、B兩人原地連續(xù)快速傳球,要在學生C跑到兩人的傳球路線之前完成6次傳球;同時,無球跑動的學生C,要盡快跑到兩人之間,阻礙其傳球??凑l先完成任務。
變化:可以改變無球者跑動距離,兩人完成傳球的次數(shù)也需相應調整;兩人之間傳球的距離也可以進行改變。傳球次數(shù)越多,或兩人傳球的距離越大,難度也就就高。
方法2:三人一組,站位同方法1,只是學生A、B正后方2m各放置一個標志盤;無球跑動者的距離為25m。游戲開始,學生A原地快速傳球,學生B接球轉身快速運球繞過身后標志盤后,在回到原處之前傳回給學生A;學生A接球后也是如此進行,要在學生C跑到兩人的傳球路線之前完成3次傳球(即A傳、B接運傳、A接運再傳);同時,無球跑動的學生C,要盡快跑到兩人之間,攔截其傳球??凑l先完成任務。
變化:運球的距離可以變化;無球跑動者的距離也可以改變。相應的距離越長,難度就越高。
說明:此組游戲是用第三人的“攔截”給兩人的傳接配合施壓,方法的變化就是加入了接球者的運球。從快速的傳球技術到接運傳技術的快速銜接,難度增大對游戲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樣,兩人接球、運球、傳球技術的組合還有很多變化,做出不同難度的要求(比如,只要求一名學生接球后轉身運球再傳球);無球跑動者也能設計不同的跑動線路(比如,做折線跑動),增加跑動的難度。初學者可以從原地開始,逐步增加難度。
【點評與分享】:隨著《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5-2025年)》的出臺,青少年足球、校園足球這把火焰正在祖國大地熊熊燃起。南京市玄武區(qū)第十三中學作為江蘇省足球傳統(tǒng)學校、南京市校園足球特色校,正響應著號召,將足球運動在學校學生中全面開展。本校相繼推出了足球大課間、足球小競賽、足球趣味教學、足球校本課等多種形式的足球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生活。一直以來足球教學是我校開展足球活動的基礎,讓學生通過足球技術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增強體能、提升協(xié)調性、靈敏性、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品質。實現(xiàn)這些目標采用游戲自然成為足球教學的重要手段。針對高中生的技能水平,創(chuàng)編或改造出有趣味、有競賽、有技術含量且符合年齡段特點的足球游戲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同時,也為足球運動在校園的開展和普及提供了可參考、可借鑒的游戲內容,為校園足球的發(fā)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足球運動是一項場地寬闊、視野廣且對抗性強的體育活動,比賽中學生是需要在一定的身體、心理壓力與技術壓力下完成。本文作者用游戲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壓力、有競爭的練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玩耍中得以鍛煉,有趣更有現(xiàn)實意義。作者從實際需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出發(fā),把足球技術訓練以游戲方式呈現(xiàn),此類非身體接觸的練習適合于技術學習的初期或基本掌握階段。對于熟練掌握足球技術的學生,可用以上游戲進行準備性活動或球性練習,用輕松、愉快的足球游戲導入教學,為后續(xù)的有身體接觸類的學習做好準備。希望此文能帶給廣大中小學教師更多的思考與啟發(fā)。(周晨光)
身體運動功能診斷與訓練
本書將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技能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融為一體,通過功能動作篩查,以及運用平衡能力和基礎運動能力測試等方法,科學準確地確定個體的運動功能障礙,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動作模式”訓練計劃。本書由中國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團隊專家組組長、首都體育學院尹軍教授作為主編,邀請了國內學術水平較高的大學教授、博士及多位從事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教練員擔任作者。本書不僅詳細介紹了FMS測試、SFMA和Y-BALANCE測試等各種自我監(jiān)控和評價的方法,還詳細介紹了肌肉-神經(jīng)系統(tǒng)激活、快速伸縮復合練習等豐富多彩的健身練習方法,是一部內容新穎、實用性很強的健身指導用書。
本書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社會體育專業(yè)、體育教育專業(yè)和運動訓練專業(yè)的本科生,亦可作為廣大健身愛好者和相關從業(yè)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