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霞
【摘 要】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設計導學案,用導學案來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導學案;設計
在“少教多學”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設計導學案,用導學案來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那么,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的導學案呢?我結合自身實踐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做法,愿與大家切磋:
一、設計的導學案
導學案是經(jīng)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少教多學”式的高效課堂教學要求為目標設計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活動單,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依托。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課堂有效的訓練,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二、“導學案”設計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1)“導學案”的設計的總體要求: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jù)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nèi)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yōu)扶強”。
(2)“導學案”設計的原則: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nèi)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3)“導學案”設計的具體要求:淤“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于“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盂“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榆“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虞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qū)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導學案”的設計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于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4)“導學案”設計的注意事項:淤學案中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于在學案設計中要考慮學生是主角,通過學案創(chuàng)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參與”的機會,還課堂于學生,且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盂學案問題要有坡度,要考慮每個學生認知水平的層次。榆學案要突出交互參與,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環(huán),共享信息資源,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的結合。
三、導學案設計的立足點
(1)課前預習,導學過程——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笇?。先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可以大聲朗讀可以默讀,形式不拘,不過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查閱教材、有關資料、工具書;也可同桌討論,完成學案中的自學內(nèi)容;還可以要求學生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nèi)容,或者帶著導學案上的問題看書,并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2)課堂交流,合作探究——立足于學生的多元思維。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既要源于課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既要有難度,又要與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吻合,達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同時做到尊重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個性化理解。
(3)課堂檢測,鞏固所學——立足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對文本學習要點采用“課堂反饋練習”進行鞏固,看“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導學案的最大特色,改變了我們過去課堂是只講不練,效果未知的課堂特點。但是在檢測題的設計上,不僅要把握知識要點,落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要有梯度,有層次。
(4)拓展探究,課外延伸———立足于學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的拓展點要凸現(xiàn)探究學習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求異思維訓練,等等。課后的延伸,要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興趣,有興趣才會有創(chuàng)新。
四、導學案的基本結構
(1)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內(nèi)容包括:課時數(shù)、課題名稱、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2)學習準備。內(nèi)容包括:基礎知識落實、學習方法指導、課文內(nèi)容閱讀理解。
(3)自主學習。主要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答案基本上在課文中能夠找到,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4)合作探究,與課文有關的一些比較難一點核心的問題。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這類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可說。
(5)交流展示。
(6)課堂檢測,能夠鞏固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題型和提問的方式變化多樣,或找與課文有關或有密切關系的美文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