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欣
寓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學還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視小學生寓言教學,更好地發(fā)揮寓言教學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正確地認識寓言
寓言是一種隱含著諷喻意義的簡短故事,其諷喻的意義便是寓言給人的教訓,其主題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因為寓言把教訓寄托在故事中,所以在表現(xiàn)手法上常常采用擬人、比喻的方法,有較強烈的夸張性和諷刺性。被諷刺和夸張的對象,往往就在生活中,因此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教育性,加之篇幅短小,寓言里角色的語言、行為、思想方式及結(jié)果都比較可笑,所以很適合兒童閱讀。寓言具有形象生動、寓意抽象、手法夸張、語言簡明的特點,教師對寓言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教學中從這些特點出發(fā),采用適當?shù)那榫辰虒W,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寓言。小學階段所精選的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形象反映社會,揭示人生的真諦,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我們要正確認識寓言故事的特點:(1)哲理性。寓言故事中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故事中所蘊含的哲理,可幫助學生去認識故事本身,揭示寓言的本質(zhì)。(2)激勵性。寓言故事中生動具體的藝術(shù)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顯現(xiàn)了許多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形象、傳統(tǒng)美德的形象、道德規(guī)范的形象,這些形象激勵著學生學做善人、智人,并能付諸于日常行為,激勵學生具有豁達大度,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二、寓言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方法
閱讀寓言,要學會準確地把握寓意,防止“及表不及里”,或牽強附會地理解。運用寓言,要注意有的放矢、掌握分寸,防止生搬硬套、濫用誤用。寓言教學,首先應注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般而言,寓言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和生活實際談感想。其教學難點是小學生不易分清故事和含義。因為寓言諷刺的真正對象不是寓言本身的形象,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一些學生在學習寓言時,往往只懂得講寓言的故事,而講不出寓意。因此,寓言故事應講究教學方法。寓言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引導學生感受寓言中描寫的形象,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故事情節(jié)中并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來表達的。學生只有在具體完整地感知寓言中的形象后,才能領(lǐng)會寓言的寓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分析,因為寓言的形象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的。(2)通過預讀領(lǐng)會含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在閱讀中抓住簡短的語言文字,認真領(lǐng)會每句話的含義。只有細細咀嚼、品味,才能更好地體會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來。(3)揭示寓意。學生只有在感受了寓言中的形象之后,才能領(lǐng)會它的寓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急于將寓意告訴學生。揭示寓意是個復雜的過程,教師也只有分析了寓言中的形象,使學生在了解了中心思想的基礎(chǔ)上,再揭示寓言的寓意,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通過寓言寓意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則著名寓言叫《盲人摸象》,說的是幾個盲人摸象時由于摸不到象的全部而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結(jié)果。表層寓意嘲笑那些一知半解便自以為是的淺薄之徒;中層寓意是諷刺那些不知佛法的博大精深而自詡得道的臣民;深層寓意是告誡人們要克服主觀片面性,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生對表層寓意的理解是比較容易的,經(jīng)過啟發(fā)后對中層寓意也能理解。我們?nèi)缒芙柽@類寓言,逐層誘導學生不斷深入地探索其深層寓意,經(jīng)常訓練,并且把這種訓練同其他內(nèi)容的教學、其他相關(guān)學科的教學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哲學的深度思考問題,其功用就遠不止語文一門學科,也遠不止小學一段時期?!犊讨矍髣Α罚罕韺釉⒁馐侵S刺那些思想閉塞而又剛愎自用的蠢人;中層寓意是嘲笑那頑固守舊、反對革新的國君和貴族;深層寓意則是告誡人們要懂得運動與相對靜止的哲理。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寓言的表層寓意并不難理解,但其深層寓意的理解就很困難。這當然是正常的。實際上,勉強叫學生去背那些哲學概念也沒有必要。關(guān)鍵是,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怎樣設(shè)法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步學會抽象思維,由經(jīng)驗思維逐步學會理論思維,在長期訓練中逐步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好習慣,并且把那些作為人類幾千年思維結(jié)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維之中。
四、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著名寓言《猴子和鱷魚》,寫鱷魚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鱷魚謊稱對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騙到水中央才說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謊稱“心掛在樹上要回去取”,鱷魚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剛靠岸猴子便跳到樹上去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這則寓言有四個寓意:騙人者反而受騙;要防止得而復失;不可貪欲迷誤;邪不勝正。一則優(yōu)秀的寓言,往往就像這樣令人回味無窮。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本身就是復雜的,寓言不過是現(xiàn)實生活的折射?,F(xiàn)代社會愈益復雜,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寓言,切實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種途徑去思考問題,去認識生活、認識社會,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五、減少教師的判斷推理,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寓言教學中,有的教師生怕學生難“明理”,很少給學生自己判斷推理的機會;更怕學生想遠了收不回來,完不成教學任務(wù),學生思維剛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結(jié)果學生的思考唯老師所想是瞻,養(yǎng)成直線的、單一的思維模式。有次聽一位教師上《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時,有個學生說,地球本是圓的,那個駕車人一直往前,就能到達目的地,完成環(huán)球旅行。其他學生都大笑起來,盯著老師等判斷,這位教師的應變能力很強,認為這是開拓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的好機會,于是表揚這位同學敢想、會想,然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一下由“要我想”變成了“我要想”,他們的想、說都比以往放得開。《買櫝還珠》的寓意是,比喻把沒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卻把貴重的東西丟掉的行為。作為高年級的學生,理解這點是很容易的。教學中不能只讓學生了解寓意,而是運用這則寓言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維至更寬廣的領(lǐng)域。
總之,在寓言教學中,只要我們真正弄清寓言的概念和特點,區(qū)分寓意和故事的差別,按照寓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能完成寓言這一體裁的教學任務(wù)。在素質(zhì)教育大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應以新大綱為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玩中學,學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