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課堂教育,更加不能忽視課后輔導的重要性。文章從知識輔導和心理輔導兩個層面,分析課后輔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對課后輔導的有效實施進行策略和辦法上的研究和探討,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后輔導;知識輔導;心理輔導;措施;英語
中圖分類號:G42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2-0081-02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在我國各級教育教學中逐步深入,初中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日常教學中,課堂45分鐘尤為重要,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45分鐘的課堂教學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初步實現(xiàn)師生互動和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局面,但是很難做到讓所有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有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況且,由于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其他種種原因,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會隨著課程的深入而逐步加大,以至于逐步形成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這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難度,且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不能只顧某個層次的學生而忽略其他層次的學生,而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又決定了全面深入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是不太現(xiàn)實的。此時,作為課堂的補充——合理而有效的課后分層輔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后輔導也是初中英語教師在新形勢下需要探討的課題。這種課后輔導不是狹義上的輔導,它包括知識輔導與心理輔導。
一、知識輔導
所謂知識輔導,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平時最為普通的輔導。這種輔導看似簡單,但是很難把握得恰到好處。如果知識輔導次數(shù)太少或未能深入,勢必會使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產(chǎn)生困難,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但是另一方面,若知識輔導過多,也會使學生對書本知識產(chǎn)生厭煩情緒,從而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決:一是針對不同對象開展不同的輔導內(nèi)容,二是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輔導方式。
1. 輔導內(nèi)容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以知識的認知程度為標準,可以將輔導對象分為三種:后進生、中等生和尖子生。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學生,教師都希望他們在各自的層次上更上一層樓。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教師做到因材施教,抓住各類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查漏補缺,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輔導的內(nèi)容要有所不同,詳述如下。
(1)后進生的輔導內(nèi)容。“后進生”是近幾年對于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明顯落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群體的普遍稱呼,用來替代原來“差生”的說法,這一說法的改變,體現(xiàn)出了教育界乃至社會對于這個群體的關懷。由于這一群體的特殊性,教師不宜一下子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過分地“望學生成龍”。以英語教學為例,作為教師,應當從基礎知識環(huán)節(jié)開始,比如單詞記憶、理解和記憶重點的語法知識及重點句型等。考慮到大部分后進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應當循序漸進,每天布置的任務不能太多,讓學生把握好熟能生巧的原則和方法。具體來講,教師要反復帶讀、耐心講解,并幫助他們學會預習與復習。另一方面,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于后進生的輔導仍然停留在書本知識的灌輸上,而忽略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傳授。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死記硬背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使教師的教學壓力增大。因此,在合理重復課堂知識的同時,應當在復習過程中不斷引導后進生學會總結(jié)與歸類,并最終領悟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盡管過程很艱辛,但只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生就一定會有所提高。
(2)中等生的輔導內(nèi)容。相比于后進生群體,中等生又有其特殊性。這類學生往往是最有潛力的學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將自身潛力轉(zhuǎn)化為理想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能力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并及時加以改進。首先,在基礎知識部分,仍然不能降低要求,要確保學生的基礎知識足夠扎實。在定期抽查他們的基礎知識時,對他們的家庭作業(yè)的質(zhì)量也要做一定的要求。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輔導,仔細講解一些易錯題、難題。但是,“仔細講解”不意味著是進行標準答案的灌輸。在講解過程中,應當注意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事實證明,學生自身的領悟往往比教師的灌輸和講授更容易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幫助中等生建立一套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將有助于他們跨越自身的障礙,最終邁向優(yōu)秀生乃至尖子生行列。除此之外,對于中等生的輔導,尤其要強調(diào)錯題集的使用,收集平時在作業(yè)和測驗中常錯、易錯的題型,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加以復習。從學生的角度,錯題集會避免他們在“同一個坑”里摔倒兩次,從而鞏固知識點。從教師的角度,定期翻閱學生的錯題集,有助于找出具有共性的題型,并在課堂上及時講解。
(3)尖子生的輔導內(nèi)容。對尖子生的輔導,完全不同于上述兩種類型的學生。對尖子生的輔導可能花力氣最少,但是要講究藝術性。這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高,因此教師既不是幫助他們記憶,也不是去強化某個知識點,而是應當把握住他們某方面能力可能欠缺這一特點,對他們進行提點。在進行輔導之前,要注意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不同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和學生共同分析平時的試卷與作業(yè),看哪些項目比較薄弱,教師要做適當?shù)挠涗?,以便及時跟蹤。對于尖子生作業(yè)的布置,可以適當省去一些抄寫類的基礎性內(nèi)容,而對課后練習和一些思考題要有較高的要求。其次,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情況適當增加一些課外題,讓學生自己批改課外題并摘出不甚理解之處。這時,教師再針對他們不理解的題目進行講解分析,引導他們舉一反三、發(fā)散遷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容易對自己的錯誤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此外,對于這類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總結(jié),及時對錯題和難題進行分類,再次做題時,他們就會對類似題型格外細心,提高做題的正確率。有句俗語說得好:響鼓無需重錘敲。對尖子生的培養(yǎng)和輔導,不必抓得很緊,但要在合適的時間點給予合理有效的輔助,在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輔導,幫助他們追求卓越,挑戰(zhàn)極限。
2. 輔導方式
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tǒng)工程,學生、教師和家長在其中有著不同的分工和作用。合理有效的課后輔導不是僅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其中,學生和家長的配合顯得至關重要。在實際課后輔導中,應當充分把握好這三個角色的特點,并加以有效利用。就輔導方式來看,進行以上輔導,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和協(xié)助。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并不意味著孩子入學后父母就會“卸任”,相反,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家長在任何時候都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尋找出行之有效的方式,綜合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動員所有人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佳效果。下面,將介紹目前教學實踐中最為有效、最為常見的三種輔導方式。
(1)家長配合型輔導?,F(xiàn)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良好的物質(zhì)條件和家人的關愛讓孩子們少了很多生活上的煩惱。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們吃苦的能力大不如從前了。想讓孩子很早就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有一定難度。因此,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更需要家長的適當引導與幫助,只有家長做出正確的表率,孩子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不能回避的是,家長的文化層次是參差不齊的,不能要求家長對孩子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講解,家長畢竟不能替代教師的教育。但是,家長可以幫助教師適時檢查學生的基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比如,作業(yè)是否獨立完成,是否按要求背誦相關內(nèi)容,等等。雖然家長對課程內(nèi)容可能不太了解,但可以從孩子背誦的流利程度來判斷他有沒有花時間、下功夫,真正關心孩子學業(yè)的家長是不會厭煩這項工作的。其實,檢查作業(yè)的過程,也是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家長在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有助于引導和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這些看似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活,卻給教師接下來的工作減輕了負擔,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而這也是一種最基礎、最核心的輔導方式,也是能達到一對一輔導的方式,應該重點關注,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來。
(2)同學互助型輔導。如前文所述,課后輔導不能一味讓某個人或某一類人承擔,而是要有效集合周圍的資源。除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外,學生互助小組是學生在校內(nèi)學習過程中的最佳的輔導方式。這一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學生往往會總結(jié)出更適合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對知識的理解方法,比老師講解的更接近他們的生活范疇,也能使用一些適合學生群體的生動語言進行講解,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對課程的厭煩情緒。另一方面,尖子生和部分中等生也能幫助后進生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具有良好的時效性。同時,學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對所講知識點進行了有效的鞏固,并且在幫助之余還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這些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中是必不可少的??梢姡@種輔導方式一舉兩得。
(3)教師指導型輔導。僅有家長輔導和學生小組的互相幫助是不夠的,仍然不能忽視教師在輔導過程中的重要作用?,F(xiàn)在很多學校尚未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shù)較多,這就要求教師的輔導要做到畫龍點睛,而不是泛泛地去抓每個學生。教師應當靈活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比如:每天抽取一些學生來提問,并根據(jù)各人的情況在進行匯總后再布置下一期的練習,也可以參考學習互動小組提出的問題,在適當時間予以解答。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之前兩種輔導的基礎上,教師的指導更要入木三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多提幾個“為什么”,同時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升華。教師的輔導不必拘泥于特定時間,在課上課下均可對一些模棱兩可的重點、難點進行提點,加深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的印象,力爭做到事半功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兼顧這三種類型的學生,要綜合運用以上輔導方式,既能相對輕松、有效地把握每個層次學生的輔導情況,又能達到最佳的輔導效果——分散輔導,集中解決問題。課后輔導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從課后輔導中受益。
二、心理輔導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輔導就是知識輔導,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輔導。事實上,心理輔導在課后輔導的過程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知識輔導與心理輔導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輔導是基礎,心理輔導對知識輔導起著提高與促進的作用。就英語學習來看,存在一些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將這些學生大致分為三類:討厭英語科目型、無壓力不學型、花了力氣無效果型。無論是哪種心理輔導,教師都要以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表揚為主。班級有位同學說的話最能證明這一點,她說:“老師的表揚比批評更讓我感覺有壓力,讓我覺得我上去了就不能再掉下來。”這句話很樸實,但是恰恰說明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擁有幼稚一面的同時,又有著成熟的一面,這時的他們就是幼苗,教師就是花匠,只要給予他們適當?shù)臐补嗯c培養(yǎng),他們就是世上最美麗的花朵。
三、結(jié)束語
也許教書就如同銷售一樣,一堂課的結(jié)束并不是教學上真正的結(jié)束,它只是銷售出了產(chǎn)品——知識,但良好的售后服務還是很有必要的,而開展合理有效的課后輔導就如同進行良好的售后服務。就像產(chǎn)品一樣,沒有良好的售后服務是不可能成為知名品牌的,教學亦是如此,沒有合理有效的課后輔導就難以將學生的學習水平推向更高處,唯有將“銷售”與“售后”共同做好,才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鄔黎輝.適當?shù)恼n后輔導筑就英語學習的城堡[J].中學教學參考,2013(10).
[2]胡青江.課后輔導“要旨”[J].教學與管理.2001(11).
[3]馬鴻霞.城市初中生教育補習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
[4]戴衛(wèi)平.個別輔導——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J].吉林教育,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