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
摘 要: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jīng)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活的過程。根據(jù)兒童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通過四個階段不同方法和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在懂理會算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熟練靈活地進行口算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口算能力;培養(yǎng)
口算也稱心算,是人們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谒憬虒W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注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數(shù)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提出要重視口算。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懂理——展示思維過程
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都應該是有條理地進行思維活動。學生在學習口算的過程中明確了算理,就能靈活、簡便地進行口算,也才有基礎和可能實現(xiàn)口算的多樣性。
(一)注重理解算理
1. 根據(jù)生活背景明理
在口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背景讓學生明白算理。借助直觀手段,通過分析實例,引導概括規(guī)律和理解法則,使學生不但要懂得如何運算,而且要懂得為什么這樣算。
如“湊十法”的教學。“湊十法”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湊十的思考過程和方法,著重弄清一個加數(shù)與幾湊成10,再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需要的幾和另一個數(shù),這是“湊十法”的難點。這時就可以通過實物或圖的演示、分析講解、算式的出現(xiàn)來說明湊十的思考過程。
2. 根據(jù)基礎知識推理
學生通過具體操作對算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從拓展的、詳盡的思維活動過渡到壓縮的、簡練的思維活動中,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基礎知識推導出算理。
如“表內乘除法口算”的教學中,口訣的理解是教學重點,也是實現(xiàn)從“懂理”到“會算”的關鍵。教學“4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學生借助學過的其他乘法口訣,自主學習,得出了4的乘法口訣。同時,學生各抒己見,說自己還找到了口訣中的一些規(guī)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算理。有的找出口訣中相同的地方,有的找出不同的地方,還有的找出相鄰兩句口訣得數(shù)間相差4。不同的方法,使學生能更快地掌握計算口訣。
(二)鼓勵算法多樣化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口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彼褂玫姆椒ū厝皇嵌鄻拥?,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例如,教學“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減法“13-4=□”。學生通過思考,想出多種計算方法:
學生1:“我是看到減法,就想到用加法的方法進行計算。由于4+(9)=13,所以13-4=9?!保嫠惴ǎ?/p>
學生2:“我用13個球,一個一個地拿掉4個,剩下就是9個?!?/p>
學生3:“我把13分成10和3,先從10里減去4,得到6,再加上3,所以等于9?!?/p>
……
在學生說出幾種不同的算理后,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首先要充分肯定學生的計算方法,表揚他們愛學習,善思考,然后再啟發(fā)學生進行比較,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提出“逆算法”比較簡便,它有利于學生將加法與減法聯(lián)系起來學習。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會算——扎實基礎知識
從懂理到會算還有一段過程。學生懂得口算的算理后,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通過一定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口算的方法。
(一)初練
1. 口算卡片訓練
口算卡片制作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師生、同桌間練習。
2. 活動口算卡訓練
用兩塊大小不同的圓形紙板,中間重合固定。大、小紙板上分別寫上不同的數(shù)字,中間寫上運算符號。
3. 聽算
由教師報題,學生聽題并口答或寫得數(shù),也可在同桌、小組間進行。對于乘法口訣,可以采用“對口令”的形式。
(二)適當嘗試“親子教育”
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家庭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學業(yè)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教學的延伸中,可以嘗試使用“親子教育”。
如:對一年級的課后作業(yè),可以布置“每天口算20道題”,由家長出題,學生口算。課余學生所需的各種卡片,可以和家長一起來做;家長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做做卡片游戲。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出題、獨立完成,然后由家長來批改。這些嘗試需要的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這一過程就是“會算”的過程。
三、熟練——形成口算能力
(一)速練
從“會算”到“熟練”,除了要求能夠正確地計算,還要求達到一定的計算速度??谒闼俣鹊挠柧毧梢圆捎靡韵路椒ǎ?/p>
1. 開火車
這種形式的口算時間短,練習面廣,但一個學生只能輪到一道題,輪不到的學生思想就容易不集中。這時可稍作變動,先隨便叫一個學生口算后,一邊翻卡片,一邊下指令“后、左、前、右”,要求對應的學生說出得數(shù)。
2. 接力賽
準備卡片若干組,比一比哪一組算得既正確又迅速。由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很強,求勝心切,注意力非常集中,氣氛也非?;钴S。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組織教學方法。
3. 搶答
出示口算卡片若干張,進行搶答比賽,看誰最后獲得“口算大王”的稱號。
4. 快速判斷
如出示口算題,要求每個學生舉手表示得數(shù);也可出示有得數(shù)的口算題,讓學生舉手判斷對錯。
(二)培養(yǎng)良好的口算習慣
數(shù)學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學習習慣”。學生的習慣不是天生的、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它需要一個過程有目的地培養(yǎng)。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在板書、批改作業(yè)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如字寫端正、書寫規(guī)范、認真檢查等,教師自己也要努力去做,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良好的口算習慣也能不斷地促進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四、靈活——提高思維能力
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地解決數(shù)學問題,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
(一)活練
這是學生能夠熟練進行口算之后仍需堅持的經(jīng)常性練習。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每節(jié)課前根據(jù)本課內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口算訓練,并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二)游戲
如果訓練的方式單調,學生就會感到乏味,特別是低年級兒童,為了避免產(chǎn)生厭倦情緒,更需要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來進行教學。
1. 卡片游戲
利用卡片和各種圖片,或配以音樂,或配以動作,或配以頭飾等就可以玩諸如“找朋友”“郵遞員阿姨送信”“蜜蜂采花”“小雞找媽媽”等游戲。不同形式的小游戲,可以避免口算練習時的單調,激發(fā)學生對口算的興趣。
2. 合作游戲
在課尾,設計一些同學間合作完成的游戲,學生都會非常樂意地去完成。如在“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這節(jié)課中,教師設計了一個“骰子”的游戲。一組有兩個骰子,上面分別貼著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同桌一人扔骰子,一人根據(jù)骰子上出現(xiàn)的兩個數(shù)求它們的和。如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教師讓四人小組玩一個叫“智力大轉盤”的游戲。一個小組分一個彩色的轉盤,一人轉動轉盤,其余三人搶答。類似這樣的合作游戲,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又能強化口算訓練。
3. 運用多媒體設計的游戲
多媒體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多媒體設計的教學游戲更能吸引學生。在一次優(yōu)質課評比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男孩吃蘋果”的游戲。一棵蘋果樹下站著一個非常想吃蘋果的小男孩,點擊一下蘋果,就出來一道口算題,當學生答對時,蘋果就緩緩落下,小男孩就“咔嚓咔嚓”兩聲吃了這個蘋果;當學生答錯了,蘋果就會消失。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得學生張大嘴巴,爭著回答。“汽車拉力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游戲,4輛汽車各屬一個大組,每個大組各派5人參加,每人完成一道計算題。答對一題,汽車前進一格,最先到達終點的隊伍獲得獎杯。對于這些游戲,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興致很濃。
(三)設計開放題
設計新穎的開放題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內容,而且能給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了20以內的數(shù)的加減法以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些口算題:
1. 在○里填數(shù),使每條線上三位數(shù)相加的和都得20。
2. 每題都只搬動一個數(shù)使三個算式的和都滿20。
通過“懂理” →“會算” →“熟練” →“靈活”這一過程的訓練,使學生懂得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能夠算得又對又快。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