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瑋
摘 要:對于高中文科學生來說,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文科生學習物理知識也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對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與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主要分析了高中文科的物理教學,并提出了物理教學的合理措施,以此為高中文科物理教學提供相關借鑒。
關鍵詞:文科;物理教學;興趣;角色
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物理知識對于文科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的文科生盡管沒有物理考試的壓力,而且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也不大,但是很多學生對物理知識也缺乏一定的興趣。而物理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筆者主要對此進行分析,提出了高中文科物理教學的合理舉措,希望能夠為高中文科生的物理學習提供合理的意見。
一、加強學生對文科物理學習的重視
首先,作為物理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將物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積極滲透到學生的心中。物理學習的思維方式以及基本的物理知識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提供積極幫助。另外,在未來的生活中,人們離不開與物理學相關的產(chǎn)品與技術。作為文科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學業(yè)測試,還為了掌握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識。如,脫毛衣的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靜電;微波爐的使用原理以及雷電的形成方式等。這些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問題,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有所了解。此外,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應該能夠透過表面知識,掌握一些學習技巧與思維方式。在學習物理學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自身的分析與綜合能力、歸納與演繹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
二、加強對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一些高中文科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意義,但是希望在學習難度上有所降低,而且能夠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首先,作為物理老師,可以將物理學史積極引入課堂中,促進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很多文科學生能夠在歷史、哲學的學習中得到深刻的認識,而老師針對文科生的特征,可以在課堂中增強物理教學的人文性。例如,在教學電磁波的過程中,可以將紅外線的歷史引進課堂中,為學生講解赫胥爾對紅外線的意外發(fā)現(xiàn)。然后,鼓勵學生課下尋找一些資料,對紫外線的發(fā)現(xiàn)過程與歷史進行研究。其次,老師的教學還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入手,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內(nèi)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生想要了解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而對于其原因?qū)W生都不太了解。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紫外線的頻率較高,能夠產(chǎn)生較強的能量等,這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在課堂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從而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由于文科生對一些時事內(nèi)容比較關注,而老師針對文科生的這一特征,可以為學生介紹當前比較前沿的科學技術,如一些科技新聞等。例如,針對日本地震而造成的核泄漏事件,其中造成兩種有害放射性元素的泄漏等,并且在前八天內(nèi),落在奶牛吃的草上,會進入牛奶中,最后被人體吸收,有巨大危害。此外,還可以介紹超薄材料石墨烯是由英國兩位物理學家制成的,而且他們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再為學生講解他們有趣的研究手段等,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三、轉變教師的角色,對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
作為文科班的物理老師,應該意識到文科物理與理科物理教學的不同之處,需要對教師角色進行合理轉變,將自己當作物理知識的科普人員。作為文科物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平時博覽群書,并且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現(xiàn)象,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等。由于文科生未來可能從事一些新聞行業(yè),或者進入政府部門;另外,針對文科生性格比較外向,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這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物理老師還要加強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學會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及實驗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增強課堂的活躍程度,以此提升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并且在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其他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文科生的物理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學習,也是對學生物理精神與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因此,作為高中文科的物理教師,應該積極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以此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世秀.小議高中物理課堂學生能力培養(yǎng)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69-71.
[2]高國方.大膽實踐新課標,物理課堂展新貌[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253-25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