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時間荏苒,不知不覺從事教育工作已經(jīng)十年,隨著教學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原本簡單的心卻越來越復雜起來,這種復雜源于對學生的思考、對教學的思考以及對歷史的思考。靜下心來仔細斟酌,我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思考的最根本問題無非兩個:一是歷史是什么,二是學歷史做什么,接下來我想結合教學,對上面兩個問題給出我的思考結果。
一、歷史是什么
首先解釋一下,這里的“歷史”并非廣義上的歷史,而是指在初中教學范圍內狹義上的“歷史”。
在教學之初,我就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學習有很強的厭學情緒,甚至有些學生將歷史課當成了睡覺的時間,這其中還不乏一些學習成績靠前的學生。很多同事給我的解釋是學生覺得歷史太簡單,只需要死記硬背或者考前突擊一下就能應付考試,把精力都用在了語數(shù)外等所謂的主科學習上了。這讓我陷入思考: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我記得新課程要求中,對初中歷史的基本理念,開篇就說道:初中歷史要“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梢?,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專業(yè)化和成人化程度不可能太高,這也就為一些同學或老師認為初中歷史簡單而不給予支持。但是,我們不能忘了,越基礎的東西越重要,越基礎的東西越需要我們認真掌握,就如同蓋房子,初中歷史是整個歷史大廈的地基建設,地基打不好,高樓大廈就建不起來。
初中歷史課程其實就如同畫工筆畫起鉛筆稿的階段,而且屬于在草稿紙上起稿還未拓印到熟宣上的階段,因此她只是對歷史的一個總體輪廓的描畫,讓學生厘清人類歷史的源遠流長的脈絡,知道一些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發(fā)生過什么,以及了解其中一些決定人類歷史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時刻、人物和事件。通過這些學習,讓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tǒng)美德,進而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上就是我對初中歷史是什么的理解?;谶@種理解,我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歷史,并對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還源于對“學歷史做什么”的思考結果。
二、學歷史做什么
從社會環(huán)境的大方面看,我國對于歷史的學習熱情處于冰點,記得白巖松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提到:當朋友知道他兒子勵志學習歷史時,那位朋友說“學歷史的人,幾乎沒有朋友”——他說的“朋友”是指歷史學方面的朋友。從這一個側面可以看到,歷史學科在我國已經(jīng)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學科了。這里我們不討論大的原因,但從前些年網(wǎng)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學數(shù)學有何用”等一大批“無用論”學習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歷史學科的邊緣化的一個很大因素就在于,大多數(shù)人認為“學歷史無用”。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我又一次陷入深深地思考:學歷史真的無用嗎?
其實,歷史上已經(jīng)有一位偉大人物給出了我們答案,唐太宗李世民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睂W歷史能做的事情還真不少呢!
作為帝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作為普通人,以史為鏡可以知榮辱、知禮儀、知善惡……知一切我們作為一個人應該知道的一切:
學習了蘇秦的生平,我們會從中學到了堅韌、勤奮;
學習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從中能學到兄弟友愛;
學習了商鞅變法的歷史,我們從中能學到不論社會還是個人,要順應時代潮流,銳意進取,適時改革;
學習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歷史,我們從中能學到對外開放才是壯大自己、發(fā)展自我的有力保障;
學習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歷史,我們從中學到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重視科技發(fā)展,一個個人若想成功必須努力學習,關心社會發(fā)展……
幾乎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學習背后,都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和感悟。
現(xiàn)在的世界,人的社會性越來越強,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了解社會、了解人性,就無法好好地生活。而歷史正好能給我們了解社會和人性打開一扇寬敞的大門。為了更好地學習歷史,也為了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我們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很有必要和責任,將學生的基礎儲備夯實,讓他們能夠坦然面對將來的風雨。
三、實踐與應用
在基于上面兩點的認識上,我在教學中盡量使歷史教學更加靈活,不局限于課本,不照本宣科地死板教學。
根據(jù)歷史的學科特點,調配教學方式。比如:歷史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具體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fā)生的條件、過程及影響,等等,如果靠死記硬背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往往加重學生的厭學情緒。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動畫、小劇場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來將這些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教學中發(fā)現(xiàn),對于人物的學習,圖片方式效果很好;對于歷史事件的學習,小劇場情景再現(xiàn)的效果最好。這都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摸索。
組織學生成立閱讀小組。歷史內容豐富繁多,但我們的教材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內容大多是提綱式的,內容很有限,這也是學生覺得歷史簡單和枯燥的原因之一。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這不僅對語文學習有幫助,對歷史學習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都意義重大,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加深理解,深入探討。于是在我的課堂上,我會提前將該堂課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拓展閱讀材料做個梳理,通過網(wǎng)絡方式分享給學生,要求他們盡量將我提供的內容閱讀一遍,最好還能寫寫自己的讀后感。并且,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尋找材料,在課堂內外與同學分享、交流。
歷史是一門極富魅力的學科,但是她的魅力需要我們去接觸和了解之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帶領學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喜歡歷史,這是我們初中歷史教師最重要的使命。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基礎教學搞好了,歷史這個學科就會再次煥發(fā)她的光彩。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