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娜
摘 ? 要: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和悠久歷史的國家。宣紙是由中國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離開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它歷經千年,經久不脆,是我國造紙發(fā)展史和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大驕傲!在現代化浪潮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必須加強宣紙品牌的塑造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剖析品牌設計對宣紙文化推廣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宣紙;品牌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K89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61-01
一、重拾失落的傳統文化
(一)淺談中國宣紙現狀
宣紙原產于宣州府(今安徽涇縣),因而得名為宣紙。它沉積著中華文明數千年之魅力,保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韌而能潤、折而不傷、久不變色成為中國宣紙的獨特之處。其制作技藝更是傳統手工造紙的杰出代表,依靠師徒口傳心授而代代相傳,千年以來,從未停止過?,F當代人們更加重視傳統宣紙文化的復興和其傳統制作技藝的保護與發(fā)展。
(二)傳統宣紙發(fā)展中品牌意識的缺失
安徽涇縣宣紙雖歷經千年、久負盛名,但其品牌效應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主要表現為:宣紙種類紛繁雜亂,產品包裝樣式老舊,形式死板,缺乏全套規(guī)范的品牌視覺形象。并且,市場上廉價而又品質低劣的書畫紙混雜在宣紙中誤導消費者,對傳統宣紙品牌造成很大威脅。所以需要我們重點對宣紙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重新分析和改造,建立適合中國宣紙的品牌形象。使其更好的滿足消費市場并傳承發(fā)揚。
(三)消費市場的轉型促使宣紙品牌建立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近些年來,宣紙生產規(guī)模逐漸擴大、產品品種逐漸增多、銷售市場逐漸延伸,其產量、品種、質量、經濟效益都有了很大提升。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渴求一種品牌體系維護下的品牌設計。這就在無形中引導大眾開始了對品牌文化的尋根,開始思考本民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及品牌塑造的繼承與發(fā)揚,形成了文化意識的回歸,也對消費品的審美提出了新的要求——完整統一的視覺形象引導下的文化品牌。
同時,消費者需求也發(fā)生了改變,直接影響著品牌塑造的設計理念,使得現代設計開始重新審視其價值界定,逐漸注重對品牌形象及其傳播進行情感的植入。此外,對本土文化產業(yè)如何傳承的思索,也恰巧給品牌設計的滲入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宣紙等與其他受冷落的傳統藝術也愈來愈多的與設計碰撞、融合,以求滿足消費市場并更好的傳承發(fā)揚。
二、傳統宣紙需要品牌護航
(一)以品牌引領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如今的21世紀,迎來的主要經濟形態(tài)是品牌經濟,品牌因此也日趨成為彰顯產品差異,凸顯產品實力的象征。如今經濟和文化產業(yè)相融合,這成為當今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企業(yè)品牌的實質其實最后的落腳點是品牌設計及創(chuàng)意。在未來的競爭中,我們必須要主動尋求突破,必須重視加強塑造文化品牌,因為品牌塑造是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品牌必須具有良好的文化理念和品牌核心。
(二)宣紙品牌的發(fā)展遠景
一個品牌的創(chuàng)立和與時俱進、穩(wěn)步發(fā)展,需要經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去共同維護。若使傳統宣紙品牌健康快速地發(fā)展,就必須穩(wěn)步扎實地培育品牌,強化它堅實的文化魅力。宣紙品牌今后的發(fā)展中,必須不斷優(yōu)化中的品牌質量,整合宣紙資源,發(fā)揮品牌優(yōu)勢,適時包容其他元素,開創(chuàng)新的宣紙文化產品,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家的期望, 并且刺激企業(yè)產生崇高的使命感和強大的凝聚力以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zhàn)。
(三)宣紙品牌設計給我?guī)淼膯⑹?/p>
為宣紙創(chuàng)立品牌不僅是是一個品牌名稱,同時也是一種對傳統宣紙文化的有力保護。它傳遞給消費者的其實是品牌的文化魅力,透過品牌形象的表層傳遞一種思想,即對傳統宣紙文化的重視和保護。品牌設計最終目的就是充分圍繞和發(fā)揮出品牌個性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樣消費者才會更容易與其他品牌區(qū)分,提升對品牌的美好印象。如果一個品牌脫離其核心的品牌靈魂,消費者也就變得迷茫,所以在品牌設計中,強調品牌細節(jié)和人性化的設計方式依然是一切好產品和好創(chuàng)意需要關注的根本問題。
三、結語
薄薄一張宣紙,卻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底蘊,對于我國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使我國傳統書畫藝術得以創(chuàng)新。正是有了宣紙的問世,罕見的古籍資料才得以傳世再現、永久傳承。用品牌設計為宣紙的發(fā)展護航,有利于其傳承文化,承載藝術,傳播歷史,再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與結晶,為后代留下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曹天勝.宣紙初識—宣紙研究論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2]劉仁慶.國寶宣紙[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3]Viction:ary公司(美).孫可可(譯).簡約包裝設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麥克哈格(美).黃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5]王紹強.漫步日本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