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清 閆金榮
探究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
◆王高清閆金榮
簡單介紹探究式教學,提出探究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實施方案,以期能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
探究式教學;思想品德;自主學習
10.3969/j.issn.1671-489X.2016.03.120
探究式教學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直截了當地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途徑獨立探究,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知識的方法。教育界的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給探究式教學下了不同的定義,歸根結底,探究式教學的實質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具體是指在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現(xiàn)行教材作為基本探究內容,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自由表達、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索,使他們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
近年來,眾多學者對探究式教學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究式教學理論、方法日益完善,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思想品德課程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的道德品質教育、馬列主義教育、社會人文教育、生活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思想品德教師思考的重要課題。
思想品德課中開展探究式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合作討論為形式,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欲望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學重點的設制和難點的把握、問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目標的完成質量。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在備課時認識思考本課是否適合開展探究式教學,對于不適合的內容不能為了追求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而讓學生對沒有任何探究價值的東西去浪費時間。教師要站在學生生命成長的角度,針對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健康發(fā)展的需求,圍繞行為習慣、意志品質、理想信念教育而開展教學設計,巧妙設計,巧設懸念。情境的設置要從小處入手,貼近生活、關注生活,創(chuàng)設一種自然的、彌漫著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開放課堂,發(fā)掘自主探究潛能對于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要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探索、猜測、實踐,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中既要尊重教材、抓住重難點,又要尊重學生的認知過程,啟發(fā)誘導。在學生自主探究中,關注學習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讓學生享受課堂主體的樂趣。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將知識層層深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智力。采用游戲、視頻、卡通片等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快樂、輕松、自然、親切的氛圍中學習。
課堂上合作探究,訓練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長期以來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教育方式,讓前后桌的四個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帶動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全面參與、合作交流,在實際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動腦思考、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新知、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教師借助生活情境,在自主觀察、動手實踐中,獲得真實體驗,提煉學習方法,尋求思維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探究規(guī)律,形成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建構。
激勵評價,深入探究教學評價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是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要堅持公正、客觀的原則,既要注重探究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要強調學生參與探究的過程。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可采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互結合的方式。探究中的發(fā)言、討論和爭辯讓學生經歷了思辨的過程,給了學生展示和鍛煉各種能力、感受團隊合作力量的平臺,深刻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自己探究、一起研討成為學習常態(tài)。而對學科問題的深入探討,在開闊思維的同時,也讓學生把目光從分數投向學科深處——對學習真正發(fā)生興趣,自主地去探究問題、思考問題。為學生在學習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互幫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還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等。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的是導演的角色,需要在備課時慎重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置探究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探究,在探究結束后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和評價。為此,教師要勤練內功,不斷地吸納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上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努力提升學科素養(yǎng)和自身教學水平。
為了驗證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思想品德課程中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筆者選取某初中初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實證檢驗。兩個班學生的男女比例、學生年齡等情況較接近,兩個班的任課教師相同;實驗班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學模式,對照班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驗前對兩個班進行問卷調查,兩班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能力無顯著性差距。為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并不告訴實驗對象屬于哪個班。實驗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團體合作能力及教學效果、實施評價等方面進行調查,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進行實驗效果分析。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照班與實驗班思想品德調查表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動機、學習效率、自主學習情況及創(chuàng)新意識無明顯差異;實驗結束后,對照班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上無明顯改變,而實驗班的學生超過50%的學生表示開始喜歡思想品德課。關于“學習思想品德課后,你在性格、情緒、知行統(tǒng)一、樂于助人等心理及行為品德方面有否進步”這一選項,對照班中35%的學生認為自己進步較大,47%的學生認為有一點兒進步,4%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進步;而實驗班的學生中認為進步較大的比例達53%,認為有一點兒進步的為34%,3%的學生認為沒有進步。關于“平時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教師是否能發(fā)揮你的主動性,讓你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這一問題,對照班中有22%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會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38%的學生選擇偶爾才會發(fā)言,40%的學生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自己只是作為旁觀者,從來不發(fā)言;實驗班中有57%的學生表示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27%的學生選擇偶爾會,16%的學生從來不發(fā)言。
這些數據表明,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錢秋菊.增強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2).
[2]王凱.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3]秦小元.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1).
G 631
B
1671-489X(2016)03-0120-02
作者:王高清,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誠仁中學,中教一級;閆金榮,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實驗小學(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