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循證護理在預防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危重癥患者壓瘡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146例ICU危重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各7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案, 試驗組則給予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壓瘡發(fā)生情況。結果 對照組壓瘡發(fā)生率為11.0%(8/73);試驗組發(fā)生率為1.4%(1/73)。試驗組壓瘡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危重患者, 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壓瘡發(fā)生率, 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重癥監(jiān)護病房;壓瘡;循證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88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 主要由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 血液循環(huán)不良, 進而引起持續(xù)性的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部組織壞死[1, 2]。ICU患者多病情危重, 難以進行自主翻身活動, 治療期間發(fā)生壓瘡較為常見[3]。近年來, 作者所在科室采用循證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有效降低了壓瘡發(fā)生率,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ICU收住的危重癥患者14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各73例, 其中對照組患者男51例, 女22例;年齡21~74歲, 平均年齡(47.4±9.7)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6例, 骨盆骨折13例, 脊柱脊髓損傷14例, 腦血管意外17例, 心臟疾病10例, 胃腸術后3例。試驗組患者男50例, 女23例;年齡19~72歲, 平均年齡(46.3±10.2)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7例, 骨盆骨折14例, 脊柱脊髓損傷13例, 腦血管意外15例, 心臟疾病8例, 胃腸術后4例, 格林巴利綜合征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②入院時皮膚完整;③伴或不伴意識障礙。
1. 3 排除標準 ①院外帶入壓瘡;②精神障礙等, 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差。
1. 4 方法
1. 4.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給予鋪設氣墊床, 對足跟、骶尾部等骨突起部位墊以氣圈或毛巾等干燥柔軟物品;定時翻身, 防止局部長時間壓迫;保持床鋪清潔干燥;50%酒精按壓骨突起部位。
1. 4. 2 試驗組 實施循證護理方案:①查找文獻:根據(jù)引起壓瘡的常見問題進行文獻查找, 尋找理論支持。認為引起壓瘡的主要原因為翻身不及時、局部潮濕等, 針對性制定護理方案。②定時翻身:局部軟組織長時間受壓是導致壓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 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可有效改變組織受壓狀態(tài), 形成間歇性減壓[4]。ICU患者多無自主翻身能力, 每天應定時對患者進行變換體位, 進而減少跟骨等骨骼突出部位長時間帶來的壓力。由于ICU患者病情較重, 病情變化較快且全身條件較差, 在對患者進行翻身護理時, 護理人員應注意采取正確的翻身方法, 禁止采用手指用力的方式對臀部等部位進行操作, 而應采取手掌均勻用力的方式進行翻身, 避免造成局部皮膚損傷[5]。翻身間隔時間一般為2 h, 對于高?;颊呖刹扇∶?0分鐘1次。氣墊床可有效減少軟組織壓迫。③保持局部干燥:局部潮濕可促使皮膚等軟組織潰爛。ICU患者病情較重, 難以進行下床排便, 加之汗液、嘔吐物等可導致床褥潮濕、污穢, 可導致骶尾部受潮濕環(huán)境刺激, 在翻身等摩擦刺激下可引起皮膚角質層抵抗力下降, 增加壓瘡發(fā)生的幾率。④營養(yǎng)狀態(tài):身體抵抗力較差時易發(fā)生壓瘡。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 機體抵抗力、免疫力顯著下降, 處于高消耗狀態(tài), 對外界刺激的修復能力較差, 易導致壓瘡的形成。因此, 在常規(guī)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 應加強對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關注。對可經(jīng)口攝食的患者, 盡可能給予高蛋白、高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飲食, 并適當增加淀粉等物質的攝入, 保證機體熱量消耗。對于不能進行口飲食的患者, 可采取胃管或靜脈輸注的方式補充營養(yǎng)物質, 必要時可進行輸注白蛋白或輸血, 有助于增強患者體質, 促進病情恢復, 減少壓瘡的形成。⑤精神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較差的患者難以有效配合治療和護理。疼痛是ICU患者普遍存在且難以避免的問題, 可引起患者情緒低落或煩躁。如果不能將疼痛進行有效控制, 則患者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 上述護理操作難以順利進行。因此, 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疼痛程度, 及時采用藥物或物理方法控制疼痛, 保證護理計劃的實施。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發(fā)生Ⅰ度壓瘡5例, Ⅱ度壓瘡2例, Ⅲ度壓瘡1例, 發(fā)生率為11.0%(8/73);試驗組患者發(fā)生Ⅰ度壓瘡1例, 發(fā)生率為1.4%(1/73)。試驗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壓瘡是ICU 危重患者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 由于患者病情較重且變化較快, 一旦發(fā)生壓瘡將難以獲得有效治療, 進而導致患者身心痛苦, 增加住院成本, 并不利于預后[1-3]??茖W的護理工作有助于減少壓瘡的發(fā)生, 目前學者已將壓瘡的發(fā)生率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指標之一。
ICU患者壓瘡的發(fā)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目前雖然護理技術獲得極大的進步, 但仍難以徹底杜絕[4, 5]。翻身不及時、局部潮濕、營養(yǎng)狀態(tài)以及患者精神狀態(tài)是導致壓瘡發(fā)生的重要原因。針對上述原因, 采取積極主動護理措施, 制定最佳護理方案。在護理過程中, 應定期對該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回顧總結相關經(jīng)驗, 及時修正不足之處, 并對暴露出的新問題進行再次循證, 制定新的方案或改進措施。通過循證護理, 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 減少了壓瘡發(fā)生率, 為壓瘡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周文賢, 徐葉, 許巧玲, 等. 淺議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患者術中壓瘡認知與防范行為培訓研究.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6, 29(2):293-294.
[2] 劉巖, 劉帆. 一例全身散在痛風結節(jié)合并長期腹瀉的肥胖患者Ⅱ度以上重癥壓瘡的循證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3):262-265.
[3] 楊卓群. Waterlow評分對急危重癥患者采用分級護理在降低壓瘡發(fā)生率中的作用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6, 13(6):80-83.
[4] 徐利, 李培越, 王莉, 等. 品管圈在篩選及護理易忽視患者(Braden評分>80分) 發(fā)生壓瘡中的應用.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0(3):62-63.
[5] 毛娟娟, 胡慧英, 吳素琴. 精細化護理模式在深度壓瘡患者負壓封閉引流術后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1):168-171.
[收稿日期: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