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蔣劉義
摘 要:分析了高職院??萍忌鐖F在籌建和運作中常遇到的三大類困難及其成因,包括學校歷史因素、制度性因素和指導能力因素,并相應的提出了幾條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科技社團;困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在高等教育轉型、職業(yè)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也開始重視成立大學生科技社團,承擔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任務,其中有些社團的活動內容與全國競賽有關,因而受到格外重視,至少賽期是如此。然而,與四年制、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科技社團籌建和運作有自身特點,遇到的困難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以下簡述并淺析之。
第一大類困難主要與學校歷史因素有關
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高職生源基本上屬于本科挑剩下的,而很多學校辦高職的歷史還比較短,遺留有不少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痕跡,不能很好地掌握生源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以因材施教,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科研意識也普遍較弱,指導學生的能力不足。總體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知識儲備量較小,知識系統(tǒng)性差,在邏輯思維需要調用知識模塊的時候效率較低,特別是理論知識常不能滿足引導思維方向的基本要求,導致無從提問、無處下手解決問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普遍較低,即使是數(shù)理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常不能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更不懂得用唯物辯證法指導自己的科技實踐活動。而學生之間的異質性又很大,長短各不相似,無論是認知還是情緒上,想統(tǒng)一指導實為難事,在社團里有目的地組成小組共同解決問題更難。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低,對身邊問題產生興趣的隨機性、偶然性大,甚至直接說明某個問題是生產中亟須解決的,某件事在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都無動于衷,似乎事不關己,社團籌建時受此影響較大。由于缺少具體事例的邏輯思維訓練,普遍存在思維監(jiān)控能力低,想問題缺少統(tǒng)籌觀念,想到哪里算哪里,對多個變量無法兼顧,也不善于變換視角看問題等情況。上述能力也是科技社團要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完善的,本不應苛求,然而起點過低,活動即難以開展。而學生動機、意志方面的特點,又多表現(xiàn)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解決問題是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試探兩次不見成效而放棄的特別多,更有學生幻想能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指導教師常因此誤以為學生不能吃苦、不愿付出,千方百計想提高學生的堅持性而難以奏效。如以利誘之,競賽期間或可奏效,長期來看,勢必進一步損害內在動機,導致日常參與度更低。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抱有不能拿獎或沒有機會拿獎就干脆不參加為好的態(tài)度,認為參加這類活動是在浪費時間,就算做出點小東西,就業(yè)單位也不看,無助于就業(yè),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說與過度強調競賽成績、忽略基本素質培養(yǎng)有關。
第二大類困難屬于制度性因素
首先,科學研究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多長時間做多大事,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一般只有兩到三年,其中還有一半左右的時間要用在技能訓練上,用于課余科技活動的時間對大多數(shù)本科院??梢蚤_展的活動類型來說都過短,而過于簡單的活動學生興趣不大,訓練價值也不高。如果學生選擇涉足的領域剛好又需要大量的輔導,時間上就更吃緊了。其次,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學、輕科研的情況,絕大多數(shù)教師首先是把大多數(shù)精力投入教學中,導致教學研究投入不足,教學效率難以提高,要想精簡教學時間勻給學生自主練習尚且困難,更遑論讓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教務管理制度也不允許,擔心會導致散漫、“放羊”。這種管理制度導致的另一個后果是過于強調參加競賽和出成績,教學可以為參加競賽讓路,但是訓練只能圍繞競賽展開,忽略了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甚至是除了競賽訓練以外其他科技活動都不同意開展,或者不許成立從事其他類型活動的社團,違背了社團旨在拓展素質的初衷。再次,在學生管理制度方面,多少繼承過去中職的規(guī)定,課外活動時間受到嚴重壓縮,且因學生組織紀律性差,管理制度只能日趨嚴密,以防不虞,乃至學生常抱怨事無巨細、管得太多。在此背景下,社團管理制度也趨于保守,學生會、團組織活動可以隨意侵占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社團只能見縫插針,開展活動也只能步步跟著策劃走。社團管理方式一刀切,不顧科技社團自身的特點,強制要求策劃那些還不能確定的事,強制要求任何一項活動都必須有若干比例的成員參加,特別是經費方面,固定預算制度相當不合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缺乏風險防控機制,大部分活動因為交不出確定的預算,說不清到底需要買什么東西,只能設法個人承擔所需費用,進一步打擊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上述各種困難的根源都在于管理制度本身欠妥,單憑少數(shù)有興趣、有意向的學生勉力支撐,難以為繼,甚至因為發(fā)起人數(shù)不夠而不能批準成立社團,社團長期拿不出實物類型的成果,連納新都難。
第三大類困難是指導能力不足
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自身戰(zhàn)略規(guī)劃能力就不強,不能堅持三五年支持某一類項目以便連續(xù)出成果,更不用提在學生流水進出的情況下堅持培養(yǎng)不斷線,最后成果歸屬認定發(fā)生爭議無法解決。社團本身也難以制定長期規(guī)劃,主要是不確定因素太多,第一年可以推行的事第二年就未必能行,最終導致開展什么活動全憑學生自發(fā)產生的興趣,指導教師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打哪指哪”。日常輔導又難以計算報酬,除非比賽集訓學校統(tǒng)一出文件確定工作量,否則就相當于義務勞動,非純粹關心學生成長者不能擔負此種任務。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講,高職院校整體學術環(huán)境不夠好,情報工作落后,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少,在這方面投入的經費也少,很少會舉辦學科前沿講座,即使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案例也都遠遠不足,師生都難以獲得大量的關于科技活動如何開展的直觀感性認識。而缺少了具體研究案例的支撐,科技寫作、文獻檢索等方法課就常常淪為就方法講方法,難以學會,效果很差。只靠科技社團自身積累的活動案例,典型性不夠,學生沒有其他案例來對比,難以從中看出缺點和改進的方向,新開展的活動仍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吸取前車之鑒,指導教師本身也很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鍛煉提高指導能力。
以上三大類困難互有聯(lián)系,比如師資受制于學校生源不好、名氣不大,學生紀律性差導致學管工作不能松手、一放就亂的局面等等。從解決困難的對策上說,這三大類困難是相對獨立的,各不相同,以下簡述對策。
短時間內,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不會有太大變化,學校自身發(fā)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對第一大類問題,只宜擱置,在清楚現(xiàn)狀的前提下,可以多照顧一下學生的身心特點,緩解矛盾,適當?shù)臈l件下可以從本校開發(fā)師資達到因材施教、個體化教學的目的。對第二大類問題,需要全面系統(tǒng)的制度重構,改正那些不符合教育、科研規(guī)律的規(guī)定。就科技社團管理而言,較為簡便易行的辦法是將社團管理的職責大部分下放給指導教師,只做原則性規(guī)定,不再逐一細致規(guī)定什么活動可以開展,什么活動不能開展,凡是活動必須提前報批等事宜,不過這種方法仍然難以解決經費預算上的困難,部分學生會采用去可能有需要的企業(yè)游說的方式,可以考慮。對第三大類問題,需要有計劃地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專人研究競賽項目的分布情況、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等,主動系統(tǒng)地收集情報資料。另外,也要加強交流,發(fā)揮學校科協(xié)組織的作用,與校外組織加強聯(lián)系,借助其他高校、企業(yè)或社會團體的資源,特別是智力資源,促進本??萍忌鐖F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