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曉
[摘 要]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目前的數(shù)學課堂上存在對教學目標處理不夠恰當?shù)默F(xiàn)象,教學目標不明確,往往會事倍功半。通過細化教學目標,可以防止遺漏知識點、促進教師研究教材、促進教師思考如何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關鍵詞]細化目標 提高效率 研究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9-057
布盧姆曾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教者與學者都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庇纱丝梢?,教學目標具有導向、評價、動力的功能,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僧斚碌男W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究竟是如何處理教學目標的呢?調查發(fā)現(xiàn),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漠視目標,這部分教師目標意識淡薄,甚至根本不關注教學目標,課前也很少去研究教學目標。有教師曾坦言:“上課前主要考慮怎么教、怎么學,至于目標沒有多想?!绷硪环N情況是改變目標,這部分教師認識到了目標的重要性,每節(jié)課伊始都要出示目標,并以學習目標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但是,呈現(xiàn)的那些學習目標也多是照搬教參上的。
一直以來,筆者都認為教參上給出的教學目標太籠統(tǒng)、不具體,不夠清晰,很多不具檢測性。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探索、交流、完善,筆者逐漸認識到細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僅使教師對教材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細化目標防止遺漏知識點
細化目標就是要找到每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每個知識點要達到的要求用恰當?shù)恼Z言敘述出來,并以學習目標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其好處可概括為“一個防止、兩個促進”。“一個防止”就是防止遺漏知識點。要想做到細化教學目標,就必須找到每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材,才能把所有知識點準確地找出來。
如,在教學“式與方程”時,這節(jié)課教參上有三個目標:1.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方程的基礎知識,會解學過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體會方程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這三個目標中,有兩個屬情感目標,整體感覺這樣的目標大而空,不具有檢測性。細化后的目標:1.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和計算法則;2.能根據(jù)字母所取數(shù)值計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能說出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4.能熟練地解簡易方程;5.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6.能熟練區(qū)分式、等式和方程。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細化后的目標涵蓋了這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這是一節(jié)容量比較大的復習課,知識點較多,只有做到了細化目標才不會遺漏知識點,教師在細化目標的過程中,也厘清了自己的教學思路。
二、細化目標促進教師研究教材
細化教學目標可以實現(xiàn)“兩個促進”,其中之一就是促進教師在研讀教材上下工夫。要想細化目標必須做到“四讀”:研讀教材、讀通教材、讀懂教材、讀透教材。
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教參上給出的目標有三個:1.認識幾分之一;2.會讀寫幾分之一;3.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這三個目標也是本節(jié)的三個知識點。很多教師都會認為這部分內(nèi)容很容易,就按照教參上給出的目標教學,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在做練習題時錯誤率非常高,主要錯在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通過研究,根據(jù)學情及本部分知識的特點,在對這部分內(nèi)容整合的基礎上,把本節(jié)課原來的三個教學目標細化為六個:1.聯(lián)系實物,通過觀察、動手再次認識平均分的含義,并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2.能規(guī)范地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3.會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4.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5.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分子、分母的含義;6.會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能說明理由。細化后的六個目標不僅具體,而且具有可檢測性,便于教師對課堂達標情況的檢測。因為“平均分”的含義學生已有所遺忘,但它卻是認識幾分之一的基礎,所以在目標中加入了“再次認識平均分”,同時又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把“理解分子、分母的含義”提到了這節(jié)課,目的是為學習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打基礎。學生之所以在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時出錯,主要是對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不透,還沒有真正理解分子、分母的含義。細化后的目標不但具體,而且針對性強,降低了錯誤率,提高了課堂效率。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細化教學目標的同時,可促使教師對教材做深度的研究,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提高了教師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細化目標促進教師思考如何教
細化目標的過程也是教師思考如何教的過程。目標細化出來的同時教學思路也就明晰了。
如,在教學“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教參上給出的目標:1.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2.通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這四個目標可以說是“萬能目標”,對于解決問題的課型都適用,內(nèi)容太籠統(tǒng),不具體,不具檢測性。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知識,應細化為如下的學習目標:1.能讀懂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2.能根據(jù)已知條件找中間量,確定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能說出每步求的是什么,各算式表示的意義;4.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在解決這類兩步解答的問題時往往會出現(xiàn)乘除不分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一定要詳細具體,讓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細化后的目標指向明確,只要學生能說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解題的思路明晰了,再通過說算式的意義就能很好地掌握本節(jié)的知識。
再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時,這節(jié)課有“三多”:內(nèi)容多、新知識點多、概念多。很多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沒能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常常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非常辛苦,教學效果還不好。經(jīng)過研究,可以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細化:1.能說出什么叫24時計時法;2.會辨別普通計時法;3.能識別24時計時法;4.能熟練地把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5.會把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在細化目標的同時,教師也厘清了教的思路、學的方式。為了更好地落實上述的目標,教師還可以采用一一對應法設計如下的自學指導:1.什么叫24時計時法?2.鐘面內(nèi)圈的數(shù)表示什么?外圈的數(shù)表示什么?它們有什么關系?3.上午9時、下午4時、晚上10時等是什么計時法?9時、16時、22時等又是什么計時法?4.普通計時法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5.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如何轉化?6.普通計時法時刻要( )才能變成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時刻要( )才能變成普通計時法。在學生自學討論后,教師讓學生回答自學指導里面的問題。通過不斷地補充和完善,學生解決了自學指導中的所有問題。整節(jié)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課堂效果非常好。
綜上所述,教師要做到細化教學目標就必須研究教材,要做好細化教學目標就必須深度研究教材。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學科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得到提升,提高課堂效率自然也會水到渠成。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