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云
摘 要 在中國,英語教育一直處在不容忽視的位置。從英語教育的普及到《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再到近期對于高考英語改革的眾說紛紜,可以說,高中英語教育是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地錘煉的。然而,對于到底怎么教英語,怎么學英語,仍需要英語教育者和學習者進行探索和認真思考的課題?;诖?,本文從英語新教材的改革和高考英語變革出發(fā),對于新形勢下英語新教材如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體系,更好地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進行研究,期望對英語教育教學有所貢獻。
關鍵詞 創(chuàng)新 高中英語 教材體系 課堂教學 轉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們應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為一體,組織和安排學生聽說讀寫學習活動,在培養(yǎng)此四項能力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不管英語高考怎么改革,有一個問題不會改變,那就是英語的重要性。這也使得英語教師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日常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怎樣才能把學與用相結合,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為了應對高考而做的單純知識灌輸。對此,我以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4 Lesson4 Virtual Tourism為例,談談我的觀點。Unit4的主題是Cyberspace網(wǎng)絡空間,在這個大標題下誕生了Lesson4 Virtual Tourism 虛擬旅行。本課課文通過模擬網(wǎng)頁中信息的介紹,通過點擊某些熱詞,獲得更多信息。對于這樣的材料,如何做到聽說讀寫訓練兼顧呢。
(1)課前教師布置了一項任務,學生們收集有關奧克蘭的相關資料,用自己的話做簡單的英語表述。當天課上,我給學生們的第一項訓練就是說與聽。一個學生用英語描述奧克蘭,其他學生認真聽,聽完之后提出疑問,說者解答。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與聽力,又讓學生們對奧克蘭有了基本了解,為課文閱讀做好了鋪墊。
(2)在對課文的閱讀訓練中,我把任務分為兩大項。第一項重點訓練學生掌握段落與主題的搭配。教給學生閱讀技能,即Matching topics with paragraphs之后,給學生一個例子,學生仿照這個例子完成練習。第二項訓練學生快速尋找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筆者是這樣做的: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有關Auckland的六個關鍵詞的相關信息,即Population,Location,History,F(xiàn)amous sights,Climate和Transportation。與此同時,我在黑板上列出課文中重點單詞及短語的用法,包括population(has a population of…),locate (be located in/on/at…),go back to/date back to/date from, settle down,以及as well as的用法,然后完成關鍵詞信息的核對。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課文,挑選了課文中的重點信息,編寫了“TRUE OR FALSE”相關題目,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中的漏洞。接著對黑板上的單詞短語進行解釋。
(3)為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課文的要點及單詞短語的用法,同時為了訓練口語表達,讓學生們結合黑板上Auckland的六方面關鍵信息和重點單詞短語的用法,對Auckland的概況做簡單的復述。事實證明,效果不錯。這一課給學生們布置的作業(yè)是,用本課學習到的詞匯模仿課文,對Ding Yuan County的概況作簡單的描述。信息包括Population(about 900.000),Location(in the east of Anhui Province),History(AD524),F(xiàn)amous people in history(Qi Jiguang,Bao Zheng,Lu Su),F(xiàn)amous sights,以及climate。就是這樣,在一課中,把聽說讀寫的訓練結合在一起。
對于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而言,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課與課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分析清楚。在高中英語教材之中,整個教材應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是隱藏在內容之中的,分析并將這些聯(lián)系予以展現(xiàn),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分析課與課之間的聯(lián)系,將單元課時內容重新排序,優(yōu)化組合。以更有利于教學的展開和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
(2)教學內容與課時之間的匹配度。教學內容是一既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平均用力,這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分出重難點,分析課時內容,為了在達到訓練目的的基礎上削減難度,可適當增減練習,比如教師可根據(jù)材料自主命題,以便于重難點知識的把握,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3)豐富課堂語言實踐。英語教學,顧名思義,教英語學英語,那么承載這兩項活動的媒介自然是英語。因此,教師要做到盡量用英語上課,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濃厚的語言氛圍。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用英語回答,用英語思維,用英語討論和演講。當然,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教師的口語表達應簡單易懂,具有指令性,并可適時用中文進行解釋補充,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4)在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應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授辛知識時,應以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為基點,設計難度適中切實可行的活動或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堂課中都能被關注到,以此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陳利書.關于新課程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07).
[2] 于軍偉.九年級學生英語寫作中的錯誤系統(tǒng)分析[D].魯東大學,2014.
[3] 師雅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