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動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理解、探究的能力有限,課堂上的交流也是僅限于自己少數(shù)的生活經(jīng)驗。往往受挫的承受力也低。教師稍不注意可能就會打擊孩子的興趣,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則會有意外的收獲。下面就《比尾巴》教學片段引發(fā)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一、設問拓展,引發(fā)問題
一年級上學期,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比尾巴》這篇課文。在課堂教學延伸拓展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過其他小動物的尾巴?”孩子們紛紛舉起手,有的說見過老虎的尾巴,有的說見過獅子的尾巴,還有的說見過大象的尾巴……杜××同學舉著手,站了起來,有點驕傲地說:“老師,我見過蜥蜴的尾巴!”其他學生也都交頭接耳,說他瞎說、吹牛。他急了,忙反駁道:“我沒吹牛,我還和蜥蜴握了手呢!”有的學生認為蜥蜴是龐然大物,嘲笑說:“不咬死你,才怪呢!”我也有點詫異地問:“你在哪見過的?蜥蜴的手是什么樣的?”杜××回答:“我和爸爸在合肥動物園看見的,它的手小小的,滑滑的。”他沒有說尾巴,而是說了手。同學們又是一陣大笑。杜××臉紅了,眼睛也紅了,看樣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想辯駁但是對蜥蜴又不了解。如果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草草了事,孩子們交流止于此就結束,不知道杜××在以后的課堂上還會不會發(fā)言,在其他孩子眼里還有沒有自信。
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边@句話的關鍵詞即為“興趣、能力”。旨在提醒廣大教師,興趣是前提,要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涌起說語文、聽語文、讀語文、學語文的強烈愿望。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只有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才能有更多的問題,才會有更強的獲取知識的欲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有了,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就有主動去獲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識興趣。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杜××和其他同學都帶來了有關蜥蜴的圖片和資料。孩子們都很激動,通過交流,對蜥蜴有了全面的了解。有的學生還收集了和蜥蜴有相似習性特征的動物,有的學生帶來了有關動物王國的書,和同學一起分享其他動物的趣事。課間,同學們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議論著。興趣被調動起來,好奇心得到滿足,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三、搭建平臺,延伸實踐
“尾巴”的問題解決了,孩子們的興趣卻沒有消失。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匯報又了解了新的動物。以至于后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談到動物尾巴的作用時,他們居然侃侃而談,由課內到課外,由熟悉的到大多數(shù)人陌生的。于是,我讓(她)他們用手中稚嫩的彩筆出了一期以“動物”為主題的手抄報。在學期結束前開展了一次以“動物”為內容的主題故事會,孩子們興趣盎然。由“尾巴”到“蜥蜴”到主動了解《動物王國》,再到最后動手、動口參與小報和故事會。由被動學習到主動查找再涉及更多延伸內容,這是一個學習過程,也為孩子綜合能力的鍛煉搭建了一個平臺。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課本以外有更豐富的知識可以學。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目的。
一年級的學生受知識面窄和生活經(jīng)驗缺少的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是很片面的,也很自我?!拔舶汀庇谒麄兌?,只是一個詞語,動物身上的一部分?!拔液万狎嫖樟耸帧本褪且粋€孩子最具童趣的表達,也是最真實的表達。但是如何由一個詞拓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策略,如何在童言無忌中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就是教學藝術。教師作為教學策略的實施者,教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在課堂上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學會聆聽,善于捕捉童言,尊重孩子的語言。靈動率真的語言會讓預設的課堂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如果我忽略杜××的與蜥蜴握手,視他的說法為笑話,就不會有后來的動物王國趣事分享以及兩項活動的開展。其次,要有應變能力,巧用啟發(fā)性的語言,激發(fā)他們想了解更多未知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探索,并培養(yǎng)了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作為低年段的教師要童心未泯。要有一顆和孩子一樣充滿好奇的心。以教師的“奇心”去引導并開啟學生的“心奇”。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和設計問題,讓學生容易操作,而后解決,學生會有成就感,從而更樂于學習。
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能以課本為平臺,拋磚引玉,用有限的文本資源為低年級的學生拓展更大的語文學習空間。用無忌的童言作為鑰匙引領孩子主動探究開啟知識的大門,引導學生從小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快樂地探索、學習。
參考文獻:
袁福弟.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探討 [J].新課程:小學,2012(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