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摘 要:從興趣的培養(yǎng)、聽說領(lǐng)先、單詞的學習和背誦、語法的學習、語境的創(chuàng)建等幾個方面,論述了英語教學中不能忽視“五不”——不毀興趣、不走彎路、不背單詞、不學語法、不少語境的具體策略。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興趣;語法;單詞;情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文章針對英語教學中的耗時多、收益少的低效現(xiàn)象提出興趣不能丟、彎路不能走、單詞不能背、語法不能學、語境不能少的論點,論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可行策略,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不“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保持持久動力的最活躍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不能毀掉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對英語語言有新鮮感,教材中鮮活的動漫插圖、Hi/Hello/Good morning等很吸引學生,上課氣氛濃厚,曾幾何時,學生的興趣不見了,教師常發(fā)出“學生不愛學習”的哀怨,究其原因,興趣被毀掉了。教學方法的落后、教學評價的滯后和單一、英語教學的難、繁、重,考試的不理想等使學生逐漸對英語喪失信心和學習的勇氣,于是,英語最終成為學習的障礙。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保持持久的學習欲望,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也是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首先教學方式應(yīng)靈活,如導入的精彩、游戲的開展、對話表演、情景劇的編導等,都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意識和積極性,為有效學習注入興奮劑,為有效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
二、不“背”單詞
“貝多芬”被大家認可,意為“背多分”,就是說“背了就能得高分”,這種“有背(備)無患”的導引下,學生打開課本,首先想到詞匯表,于是,讀單詞、寫單詞等枯燥乏味、無聊至極的低效勞動,往往是記了忘、忘了記,最后,仍然是詞匯量少得驚人,就是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也只是孤零零的單詞的學習和記憶,用起來捉襟見肘,更不用說單詞的適當形式、語義的理解和運用。有必要指出不背單詞,不是說單詞教學不重要,而是注重單詞學習方法的引導。
對于單詞的教學,應(yīng)力避1+1<0,否則,單詞教學將成為不可攻克的頑疾。通過實踐,單詞教學和記憶莫過于“自然拼音法”,英語中的音譯詞比較多,符合發(fā)音規(guī)則的也在多數(shù),對于這類詞,如coffee,mango,vacation等,和音、義聯(lián)想記憶,會事半功倍,且不易遺忘。
三、不“走”彎路
英語教學,不論是comic strip,reading的教學,還是grammar的語法教學,教師總習慣于先教單詞的誤區(qū),再進行聽、說、讀、寫等的教學,這其實把學生引入一個誤區(qū)——單詞學習最重要,也呈現(xiàn)出重讀寫背,輕聽說用。筆者認為,聽、說的機會少之又少,大塊的時間學單詞、記單詞,導致英語學習一般或效果差的境地。
如,對于bird watching的教學,與其讓學生翻開課本到詞匯表,將本節(jié)課的生詞一個個反復教讀,自由讀,默寫等,倒不如呈現(xiàn)Hobo和Eddie的動漫圖片,聽二者的簡短對話:Do you like go bird watching等,看滑稽的動漫形象、聽有趣的對話、猜測他們說話的內(nèi)容、感悟bird watching的內(nèi)涵,這個單詞雖然很長,但會記憶猶新,經(jīng)久難忘。
四、不“學”語法
蜈蚣的寓言故事給我們以啟發(fā):青蛙問蜈蚣,你有成百條腿,你是怎么決定先邁哪條腿,再動哪條腿的呢?蜈蚣說以前沒想過,就這么走著,既然你問了,我想想看,可是,幾分鐘過去了,蜈蚣再也走不動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自然而然的事,一旦從理論上糾纏一個句子里有什么規(guī)則,那么,最后也會落得“不會走”“走不動”的下場。
對于現(xiàn)在進行時的學習,講什么是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進行時的結(jié)構(gòu)、現(xiàn)在分詞的構(gòu)成等把八股式的說教,不如用學生的What are you doing?I am reading等的自然運用;對于簡單句的五種句型結(jié)構(gòu),與其口干舌燥地講解主、謂、賓等,不如結(jié)合學生的口頭禪I love you的理解更具有說服力。
五、不“少”語境
教學中,離開語境、情境而直接把英語當作知識點講解的是普遍現(xiàn)象,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倍感枯燥,興趣逐漸消失。而情境教學可以把學生引領(lǐng)到真實的情境中,產(chǎn)生心靈的相通,產(chǎn)生想學的欲望。
如,對于Seasons of the year的教學,如果教師把這首詩歌按傳統(tǒng)教學讀一讀、講講知識點的話,三維目標難以實現(xiàn)。如,對于Then autumn leaves turn brown,fall into piles upon the ground的教學,如果給學生畫出turn brown和fall的單詞和短語,然后讀和寫,學生對于這個句子的真正含義知之甚少,也難以理解,而產(chǎn)生疑惑“樹葉下落,怎么會成堆?”如果教師能借助于秋天樹葉飄落的圖片,看到地面上一堆堆的落葉,類似的疑問將不再有,再結(jié)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引用,那么,這兩句詩將不攻自破,且意境深遠。
教學是藝術(sh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領(lǐ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才是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高效課堂是教師追求的境界,英語教學做到“五不”,那么離“高效課堂”、有效學習將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安曉敏.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文理導航,2014(5).
[2]張杰.場獨立型、場依存型認知方式與初中英語有效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14(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