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摘 要: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教師順利推進教學進程,維系師生之間良好關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能夠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小學生學習狀況,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講授語為例,探討它的運用選擇、內容、結構及表達方式,并分析它為小學語文教學所帶來的諸多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語言特點 講授語 啟示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語言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它所衍生出的種類卻已經相當之多,例如導入語、講授語、提問語、點評語、指示語、結束語等等。它的語言主體是教師,而學生則為客體。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講授語應用
講授語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出現(xiàn),它最為常用,也基本濃縮了教師教學語言的所有精華。客觀講,它的地位不可替代,因為它既是教師語文課前準備的重點,體現(xiàn)教師個人備課能力素質,也是教師課上教學的關鍵,展現(xiàn)教師教學能力,為學生語文素質全面均衡發(fā)展提供重要媒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講授語應該基于選擇、內容、結構、表達4大流程完成。
1.講授語的選擇
講授語的選擇應該基于教師所準備和研究的相關資料,也要依據(jù)課文的題材與內容來決定,其基調應該符合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與講授形式。講授語所傳達的是課文的內容與主要思想形式,就以談話式講授語為例,它在課堂中運用就要求相對寬松的物理環(huán)境,這有利于為學生形成自由的心理空間環(huán)境,讓學生更能靈活自如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情境當中,也能幫助學生系統(tǒng)性的學習語文知識內容。談話式講授語注重對學生思維的積極啟發(fā),能夠深化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及文學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會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范圍內提出相關問題,以活躍整個課堂氛圍。教師隨堂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顯得隨意平和,要讓學生始終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不會因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感到壓力甚至懼怕,要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這樣更有利于后期講授語的內容鋪開、結構構建和有效表達。
2.講授語的內容
講授語能體現(xiàn)出教師語言特色的差異性,教師應該借助講授語讓課堂充滿活力與智慧,確保課程推進過程不會冷場,因此教師在講授語表達內容方面一定要做到豐富多彩,以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比如說,教師可以將有關課文的語文游戲貫穿于課堂教學當中,例如語文知識搶答、文字接龍。然后學生就可以主動舉手回答,回答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得到來自于教師的好評與獎勵,以此來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基于課文主體來修飾自己的表達方式,抓住小學生的年級及年齡特征,了解他們喜愛的事物與情感傾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與動作吸引學生注意力,將較為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思考當中。進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1]。
3.講授語的結構
如果將講授語視為一個整體來分析,一定要注重它的階段區(qū)分,教師要將講授語內容整體劃分為“導入——講授——總結”這3部分,然后在結構劃分中穿插適當教學內容。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石榴》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基于課文內容將講授語劃分為3部分:春天到來石榴樹發(fā)芽、石榴花凋謝,石榴樹結果、我摘下石榴品嘗。這3部分代表了整篇課文的完整結構流程,教師在講授語應用過程中應該體現(xiàn)出文章內容的不同層次和時間線,讓學生理解石榴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過程,代表著春天逐漸走向成熟,凸顯講授語之于教學過程的表現(xiàn)效果,為學生帶來更加身臨其境的自然感受,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4.講授語的表達
講授語的表達一定要注重對情感的激發(fā),確保始終保持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力,進而提升學生積極思考及學習的動力。關于講授語的表達,教師必須將“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等原則銘記于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信任學生,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容許他們犯錯并給出帶有理解性的反饋表情,鼓勵學生繼續(xù)加油,這對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很有幫助。另外,教師也要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途徑有許多,教師應該根據(jù)班級實際環(huán)境來創(chuàng)設,體現(xiàn)教師語言的有效性和渲染能力,要將語文這一抽象學科中所展示的教材內容盡可能如實的反應于教學情境當中,要有耐心的幫助學生來理解教材文本中的內容精髓,讓他們更快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如此耐心的情境創(chuàng)設也是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它應該成為講授語的最基本表達內涵[2]。
二、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講授語的啟示作用
講授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類型中表達量最大、使用最多的語言,應該成為教師“傳道受業(yè)解惑”的重要手段。在面向小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懂得深入淺出的教授方法及節(jié)奏,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性為主,不斷將問題引向深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下談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講授語的啟示作用
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講授語形式的綜合合理運用,比如可以將比較常用的歸納式講授法與難點講授法綜合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章主旨,同時借助重難點講授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教學重點內容,做到教學過程的事無巨細。而歸納講授法則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配合輔助,對整課內容進行中心思想內容深入理解,明確該課程教學的精髓之處??傮w來說,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種講授語方式,而應該多選擇幾種講授語,以幫助學生從不同側重點來了解課文內容,這也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yè)[3]。
結語
除注重講授語的多樣性選擇與使用之外,還應該注重對教學過程中講授語情感的有效導入,為學生深入理解和體驗教學內容奠定感情基調。實際上,講授語只是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語言的一個分支,教師所需要掌握的課堂語言還有很多種,這就需要他們擁有極強的業(yè)務素質和語言組織能力,這也是新課改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育及教師所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林德斌.小學語文課也需要必要的講授[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7):67.
[2]張安慶.淺談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語言評價[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2):53-53.
[3]陳婷婷.優(yōu)秀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研究——以閱讀課為例[D].江蘇師范大學,201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