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欣欣
摘 要:從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誕生到今天,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已經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學校和家庭。從掌握計算機這個“人類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來看,同學習語言、文字一樣必須從娃娃抓起。計算機教育,尤其是計算機在中小學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關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也顯得勢在必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育 改革創(chuàng)
一、信息技術課內教學與課外科技活動
計算機普及教育推動著教學體制的結構性改革。大量實踐表明,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內外結合,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fā)展學生的愛好、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而對學生的計算機教育要達到基礎知識普及、科技素質訓練、培養(yǎng)計算技術后備人才的多重任務,因此要課內、課外并舉構成一個有機配合的整體。
1.課內教學要完成對青少年的計算機知識普及。
首先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及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增長對計算機的基本了解和愛好,能適應學校教學中逐步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法的要求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計算機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要重視理論知識與上機相結合。
2.校內、外的課外科技活動要為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提高的條件。更好作到計算機理論與上機相結合。
我校一直重視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將機房向有志學習計算機的老師與學生開放。我校目前每天中午開放電腦室讓學生上網進行“研究性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知識,也加強了信息技術的學習。目前中學有繁重的基礎教育的任務,可能會對其他學科在時間上有小的影響,但若真正推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加強計算機教學正是其有效途徑。而且能真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素質,從而給其他學科帶來好的影響。
二、關于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的建議
1.關于信息技術課的地位
電子計算機是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基礎和龍頭,它的出現和發(fā)展,把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創(chuàng)了一個技術革命的新時代。科學家們曾預言:計算機科學將是繼自然語言、數學后的第三位的,對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是提高人才科學素養(yǎng)的需要。過去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恐怕不行了。近年來國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的規(guī)劃,強調了計算機在中小學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十分重要和正確的,也真正體現了小平同志曾說的“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的地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計算機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知道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計算機教學。我們肩負著“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
(2)對已有的計算機房加強管理,讓設備發(fā)揮最大效能,而不是應付上級檢查或為了提高學校名氣的單純的“擺設”。
(3)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狠抓計算機教學效果,干出成績,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看得見"有投入必有收成"。
(4)保護和調動計算機課程教師的積極性,在考核、晉升、進修等方面與其他學科等同對待,甚至優(yōu)先考慮。
2.關于課程結構與課時調整
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應試教育",比較重視分數。時常用考試來刺激學習,"考試是法寶,分數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計算機課決不能再循老路。計算機應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實踐學不會,不實踐學了也沒有用。針對這一特點,計算機課程應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讓練的比重大于講。
一個中學生坐在計算機前,他所面對的不是一般的物理儀器或化學試驗裝置,而是他可以用來進行學習、動手實踐和進行構思與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都可以借助于這個環(huán)境來實現。
鑒于目前中學生負擔比較重的情況下,不可能撥出很多計算機課時,因此必須通過教學改革通盤考慮。比如有的課的部分內容可以利用計算機上,計算機課的作業(yè)也可以用于解數學題或物理題??傊?,在中學開設計算機課,決不是僅僅多了一門課,給一些課時的單一問題。
3.師資培訓
面對計算機普及的大潮,師資水平的提高顯得越來越迫切。目前計算機課的教師緊缺,真正計算機專業(yè)人才不太愿意到計算機教育第一線。師資培訓工作很有必要開展起來。我們從事計算機教育的老師,特別是中小學老師深感計算機文化交流的范圍太小,須知搞計算機工作絕對不能閉門造車,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給我們一些培訓的機會。
師資培訓還包括對其他非計算機行業(yè)老師的培訓。我校就經常利用教研時間對青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學校每周三下午為教研學習日,學校的部分老師不只通過了全國計算機一、二級考試,掌握了計算機入門知識,以及一般教學軟件的使用知識,如:Windows2000、Word、Excel、Powerpoint、網絡瀏覽器、E-mail電子郵件等?,F在幾乎所有老師可以通過電腦編輯打印試卷,為真正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而精選試題,精講精練,所有教師都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輔助日常教學,大大推進了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的應用。這樣既提高了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又讓更多青年教師能參與到計算機教學中來,從而更好推動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4.要把計算機做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學校。
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沿續(xù)了幾百年,這中間有過改革,但從總的投入產出的教學系統(tǒng)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飽和,已經不太適應新的形勢。作為新體系的物質方面的支柱,歷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學的頭上,這里最重要的是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絡系統(tǒng)。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也已成為發(fā)達國家的趨勢。科教興國,重點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支持環(huán)境要定位在計算機和網絡上。使我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學校算走在前列,為了推行"素質教育",我?;舜蠊P的資金添購新的電腦設備,還搞起了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校園網絡系統(tǒng),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我校真正成為"窗口學校"。
5.加強學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為了加強學生的信息化教育,還必須更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只有學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學生才能主動接收并利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學習,相反,只有加強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服務。當今發(fā)達國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擺在首位,我國信息化教育也必須加強,我們學校在信息課教學中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操作”,還把"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所提供的強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作為重要內容,讓他們能主動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學習更多的新的知識。
總之,信息技術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信息技術老師會一如既往的能力將計算機教育發(fā)展下去的。女里將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