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彩云
【摘要】 數學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閱讀活動,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數學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迫切需要,更是素質教育、終身學習等思想在數學教育中的自覺實踐.
【關鍵詞】 數學教學;“閱讀”
那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放飛“閱讀”的翅膀呢?為此,我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一、閱讀要把握細,準,深
數學課文不同于語文課文. 語文課文有故事情節(jié),而數學課文則是以嚴謹、演繹的面貌出現,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 自學數學文本讓學生閱讀有一定困難. 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要求學生閱讀宏觀上進行總體把握,微觀上要求深入細致. 瀏覽課文,找出問題所在. 針對課文設置思考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數學中的定理、公式,多以醒目的黑體字和方框標識. 閱讀時要克服只看黑體字和方框標識的傾向,特別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注意弄清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每個章節(jié)的來龍去脈. 認清知識的全貌. 這樣才易于理解、記憶和運用. 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推理能力.
部分學生閱讀時常感到無所適從,究其原因,一是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而學生對過去所學知識忘記太快,掌握不牢,知識結構尚未建立;二是不懂的知識本身比較抽象. 對于前者抽出一定的時間,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強化過去所學知識;對于后者教師在講解時應將抽象的內容盡量細化,具體化.
二、提綱挈領閱讀,適時標注
把一組學習材料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并通過簡約化的編碼形式,進行梳理和歸類,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基本規(guī)則、原理等,使知識的整體層次和結構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記憶. 指導時,應從整體閱讀、句段分析、簡縮概括等環(huán)節(jié)入手,著重引導學生有序、準確的獲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并把獲得的意義用恰當的語言概括的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重要內容、數學術語和自己不懂或感到含糊的地方做上符號,如可以“*”標明重點詞語,用“?”標出有疑問的地方,用“!”表示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師還應提倡有能力學生試寫眉批,將自己的一些靈感、心得及時整理在筆記上,用提綱式標題摘出概括化的要義,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獨特的感受與認識,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實例解釋教材中抽象的表述,做到手腦并用,以寫串起思維的珠鏈,提高閱讀效果.
三咬文嚼字,反復推敲
數學教材中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的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從整體上建立對數學知識的初步感知,然后“點擊”重點字、詞,展開分析、研究,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感悟. 教師在引領學生與文本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等對話時,一定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可借助“你認為哪幾個詞語很重要?能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嗎?”等來幫助理解,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這樣,通過細琢磨. 深推敲,不僅能實實在在的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為什么”而且也能使學生領悟蘊藏其中的閱讀方法.
四、潛心會文,動中悟意
“潛心會文,動中悟意”指的是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多次閱讀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擺一擺、填一填、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去發(fā)現、探索、感受、體驗文本的蘊意,從而實現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由于數學知識是相互聯(lián)系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一致性. 這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語言的特殊性及認知結構的形成,學生在閱讀時常不能正確的理解其中一些隱藏的、含蓄的數學概念和數量關系,特別是應用題. 因此數學閱讀學習時,要善于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tǒng)的角度去把握新的材料,融會貫通的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系,從而達到理解的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并促使學習方法從單向平面化向多遠立體化進行轉變.
五、質疑問難,比較閱讀
“質疑問難,比較閱讀”指的是對話時要針對文本中所提的問題和文本留白之處,或提出問題,或認真地思考、驗證、比較書上的結論,搞清每個概念、每個算式、每個圖形的意思及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 質疑使學生觀察得更仔細,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和規(guī)律的探求處,引導學生逐步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學生說一說,議一議. 將閱讀時模糊、雜亂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條理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愛問、好問、會問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在每節(jié)課上讓學生有機會閱讀教材,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增強. 然而,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節(jié)課上,通過講授、強迫、教學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滲透在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 學生如果擁有自主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那他們將會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