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梅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為地方和國家輸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提高和保證人才質量是工作重中之重,而教師隊伍的質量是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是學校和教育界非常關注的話題。項目組將以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探析重慶市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可發(fā)展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策略
引言
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起步較晚,大多數高職院校是由中職學校升級而來,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教師來自中職,其受教育水平和教學經驗與本科高校教師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驗不足,對教育對象不夠了解,在施教過程出現失德行為,對學校的發(fā)展和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一、 師德的內涵定義
中國俗話講“德高為師”,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用自身的品行、良好修養(yǎng)去影響下一代。由于過分看重教師的自身品性而忽略對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施教過程誤人子弟的事例不在少數,因此后來在學術界開始強調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將師德解釋為職業(yè)道德,如傅維利在其主編的《師德讀本》將師德解釋為:“教師職業(yè)道德,簡稱為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jié)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yè)行為的基本要求與概括。”①這也是大多數學者的觀點,通過對比“教師”和“職業(yè)道德”兩個概念就會發(fā)現師德的內涵要比職業(yè)道德的范圍廣,也就是說師德不僅僅指高尚的品德或是成熟的職業(yè)道德某一單方面,其內涵應該包含普通的公民道德、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教師具備這些素質才能保證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二、 高職院校師德表現存在的問題
項目組在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中舉行了以“學校師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會并對會議內容進行記錄,同時結合《重慶市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總結出目前重慶市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主要存在以下師德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工作缺乏政治認同和理論認同
一是有的老師用戲謔的方式講思想理論課,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屑一顧,動輒把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歸結為理論的失??;二是有的老師片面夸大貪污腐敗、社會公平、社會管理等問題,把發(fā)展中的問題視為政治基因缺陷;三是有的老師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變成課堂上的牢騷,對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的宗旨進行淡化;四是有的老師把社會上的順口溜和網絡上的灰色段子當做論據,嚇唬學生“社會險惡”,勸導學生“厚黑保身”。
(二)部分教師缺乏敬業(yè)精神和服務精神
一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對教學工作體現出不敬業(yè)的狀態(tài),上課準備工作做的不足,疏于維護課堂紀律,課后也不愿意給學生輔導和幫助;二是很多教師只是將上課看做是一件工作,不愿意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學生,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很多教師不滿所在學校的教學安排和相關行政制度,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報酬,缺乏教師職業(yè)的奉獻精神。
(三)部分教師缺乏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歸屬感
一是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沒有強烈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僅將教師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缺乏職業(yè)情感;二是部分老師存在行為失范的問題,在教學成績、學生補考方面有失公正;三是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合行為舉止不雅,存在衣冠不整、與學生互遞香煙、傳遞負面情緒等行為。
(四)部分老師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執(zhí)教能力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國家和地區(qū)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也就是說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技能。在高職院校執(zhí)教的教師不但要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技能。目前由于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限制,很多教師在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很欠缺,教學過程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態(tài)。
(五) 職能部門教職工師德意識淡薄
一是部分職能部門教職工認為自己不是專職老師,不把自己作為教師看待,在著裝、行為、談話方面缺乏維護自己的教師形象的意識;二是部分服務部門本位思想嚴重,不為學生考慮,沒有奉獻精神;三是部分職能部門職責不明,遇到問題互相推諉,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擾。
三、 加強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策略
通過調研項目組發(fā)現,高職院校存在的這些師德問題,一是與職業(yè)教育在中國教育的地位有關,一直以來職業(yè)教育在教育資源、生源和教育能力方面處于劣勢;二是高職院校在建設教師隊伍時沒有認識到師德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側重于教師的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三是與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追求利益至上的觀念也深深影響了教師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和奉獻精神,教師的崇高感和社會地位在下降;四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本身在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存在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師德問題,意識到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項目組經過調研后提出以下建議:
(一) 重視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教師要不斷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嚴格遵守“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的原則。
(二)強化師德教育,端正教師的職業(yè)理想
重點倡導“立德樹人、德識相長”的師德要求,通過多渠道、分層次地組織廣大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職業(yè)認同感和光榮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范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把實現個人職業(yè)理想與做好本職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培育高尚品格,豐富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
21世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要把學生塑造成為有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優(yōu)秀人才,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施教過程中能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疏導學生的心理疾患,培養(yǎng)學生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能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四)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解決師德建設中的突出問題
學校在表揚師德先進典型的同時,要大力宣傳師德先進典型的榜樣和引領作用,同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深入查找學校在師德教育、師德建設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查找教師在政治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向、尊重學生、嚴謹治學和為人師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違反師德的現象要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采取上下聯動、集中整改的辦法予以解決。
(五)完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要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永恒主題,強化師德考核,突出“師德表現”的分量,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師德建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為師德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形成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結語
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教師不僅是一個職業(yè),一項工作工作,教師更是陪伴學生成長的朋友。如何保證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及學校的長遠發(fā)展,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師德水平是關鍵因素,學校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并采取措施加強建設。
[注釋]
①傅維利.師德讀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參考文獻]
[1]傅維利.師德讀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2]串冬梅.淺議新時期教師師德的內涵[J].教育與職業(yè),2009(3):60-69.
[3]張萬軍,等.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4 ):75,76.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新形勢下重慶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 15SKS047。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