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輝
枸地氯雷他定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研究
白明輝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的一類疾病,病程慢性,遷延不愈,易反復發(fā)作,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我們應用枸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貝雪)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派甘能)治療慢性蕁麻疹患者110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110例患者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均符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入選標準:①皮疹以風團為主,病程超過6周;②年齡≥18歲;③治療前1周未使用過抗組胺藥,治療前4周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調節(jié)劑等藥物;④無嚴重心、肝、肺等系統(tǒng)疾病;⑤除外妊娠、哺乳期女性或司機等職業(yè)者;⑥病因不明,除外人工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等特殊類型蕁麻疹。11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年齡20~69歲,病程7周~5年,治療組55例,男26例,女29例;對照組55例,男30例,女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均具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枸地氯雷他定8.8 mg,日一次口服,同時復方甘草酸苷片,75 mg,日三次口服;對照組:枸地氯雷他定8.8 mg,日一次口服。療程為4周。治療第2周、第4周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
1.3療效評價 按MTLOR的4級評分法[1](0~3分)記錄,對患者瘙癢程度、風團大小、風團數目進行觀察。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SRI)=(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通過癥狀積分下降指數判斷臨床療效。治愈為SSRI≥90%;顯效為60%≤SSRI<90%;好轉為20≤SSRI<60%;無效為SSRI<20%。有效率為治愈和顯效例數的百分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療效比較 第2周時治療組有效率為61.82%,對照組有效率為56.34%,χ2=0.34,P>0.05,二組間無顯著性差異;第4周時治療組有效率為85.46%,對照組有效率為63.64%,χ2=6.9,P<0.05,二組間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2)。
表1 11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
組 別 治療前 第2周 第4周治療組 6.02±1.62 2.33±2.30 0.80±1.30對照組 5.93±1.76 2.58±2.26 1.75±1.99
2.2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無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組中6例患者出現嗜睡、乏力、口干、食欲輕度增加,對照組中4例患者出現困倦、嗜睡、輕度頭暈、口干,患者均可耐受,未停止治療。
2.3隨診復發(fā) 兩組治愈及顯效患者進行隨訪3個月,治療組有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13%,對照組有6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7.14%。
慢性蕁麻疹發(fā)病機制復雜,病因不明,主要為IgE參與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的炎癥介質是組胺,目前研究表明在慢性蕁麻疹中存在Th1/Th2細胞失衡[2]。枸地氯雷他定為新一代抗組胺藥物,是在地氯雷他定的基礎上,經過結構修飾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可大大提高其水溶性,較地氯雷他定提高了100倍,溶解性更好,為高效、高選擇性的外周H1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好的抗組胺作用,抑制變態(tài)反應相關的多種炎癥介質的釋放而起到較廣泛的抗炎作用??捎行У乜刂坡允n麻疹的瘙癢、風團等各種癥狀;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復方甘草酸苷目前臨床應用較多,主要成分為甘草甜素,復方甘草酸苷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可活化T細胞,促進Th1/Th2平衡。兩者聯合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比單獨應用抗組胺藥物療效顯著,且復發(fā)率低。
[1]Benavides J,Schoemaker H,Dana C,et al.In vivo and in vitro interaction of the novel selective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 mizolastine with H1 receptors in the rodent[J]. Arzneimittel Forschung,1995,45(5):551-558.
[2]Kaplan AP,Greaves M.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J]. Clin Exp Allergy,2009,39(6):777-787.
(收稿:2014-09-01 修回:2014-10-20)
·綜述·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遼寧沈陽,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