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早上好!
改變心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跟孩子們在一起,與孩子柔嫩的小手相碰,彼此傳遞著溫暖,感覺好極了,看著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至少煩惱暫時沒有了。
深圳市明德實驗學校校長
教育學博士
特級教師
特級校長
出版《做一個自由的教師》
《直面教育現(xiàn)場》
《做一個書生校長》
《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等專著
每天早上,我?guī)缀醵紩趯W校門口迎接來明德上學的孩子,主動問候:“同學們,早上好!”碰到小學生進校,我會說:“小朋友,早上好!”碰到有“專業(yè)特長”的孩子,我會凸顯他的專業(yè)特長,“小歌星,早上好!”這一定是一個歌唱得好的孩子;“武林高手,早上好!”這一定是學校武術隊的小女孩;“葫蘆絲,早上好!”這一個是葫蘆絲吹得特別棒的小男孩;“小主持人,早上好!”這一個是經常主持節(jié)目的小孩。
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回應我,初中生有的聲音很清晰:“校長好!”有的聲音比較輕:“早上好?!憋@得有些靦腆;有的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各式各樣,有的豪情滿懷,充滿自信;有的非常陽光,一臉笑容;有的低眉垂眼,甚至無精打采,有些不自然。
小學的孩子們基本上都和我互致問候,擊掌進校,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精神抖擻,聲音很大;有的孩子像是沒有睡醒似的,精神不振;大多數(shù)孩子中規(guī)中矩,聲音不大不??;有的孩子一手拿著面包、牛奶,邊走邊吃,問候語混合著吃東西的聲音。
孩子們和我打招呼的語言不盡相同,大多數(shù)學生喊的是:“早上好!”“校長,早上好!”有一部分學生喊的是:“校長爺爺,早上好!”稱呼變了,很顯然,我的外表年齡和他爺爺年齡相仿,其實孩子們叫得不錯,我是到了該做爺爺?shù)臅r候了;有的是先后順序變化:“早上好,校長!”有的是先舉手行禮再問候:“校長好!”有的是先鞠躬敬禮再問候:“程校長,早上好!”顯得非常正式,一方面可以說這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有一個嚴謹?shù)膫€性。
和我擊掌進校的孩子們,擊掌方式各式各樣,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力度不大不小,少數(shù)學生力度很小。不少孩子是創(chuàng)造性地擊掌,他們的擊掌方式很好玩,有的是用一個手指頭戳我的手掌,有的是用手背和我擊掌,這很顯然是有意和我鬧著玩;有的是手臂向后一掄,用力擊我的掌,發(fā)出清脆的一聲“啪”,然后笑哈哈地跑開了,像是得勝一般,其實就是想顯示擊掌聲音比其他人的大,為此而高興;有的是用一只手連續(xù)多次擊我的掌,嚴格地說是連續(xù)拍我的掌,邊拍邊笑,開心不已;有的是兩只手輪流連續(xù)擊掌拍掌,拍完之后,也歡笑著跳開了,這一定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孩子;有的是跳起來拍我的掌,有的是跑過來擊掌,急性子的特征立刻顯現(xiàn)出來。有的是擊掌之后順勢就握住我的手,要和我掰手腕,明顯的是要挑戰(zhàn)校長的手腕力量。有的是只擊掌沒有問候語,一溜煙進校門了。有的是只問候“校長好”,不擊掌,也一溜煙進校門了,甚至問候的時候也不正眼看著我,例行公事式地敷衍過去,這兩種情況只是個別一兩個孩子。有時一個時間段里,一下子涌進許多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看到有兩三個小孩迅速退后,讓其他同學先走,這很顯然是懂得禮讓的孩子。一個擊掌可以看出學生的性格各式各樣,渾然不同,有趣得很。
淘氣好玩的孩子,引發(fā)了我的興趣,有時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老遠就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想給我重重的一擊,在掌心將要碰撞的一剎那,我的手掌向上一抬,孩子沒擊上,意識到我的玩笑,他“哈哈哈”地笑得開心極了。過了幾天時間,我會換到校門口的另一邊站著迎接孩子們,此時擊掌,我就改換左手,這時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會依然用右手和我擊掌,但總是感覺有點不太對勁,看看手掌,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異樣;但是也有不少孩子自然就用左手和我擊掌;一兩天之后,那些開始用右手擊掌的小朋友們,也改用左手和我擊掌了;當然仍然有小朋友用右手和我左手擊掌,雖然有些小別扭,但繼續(xù)“別扭”;由此也可看出,孩子們適應變化也不是一樣的,有快的,也有慢的。
我在校門口迎接孩子,老師來了,我也問候:“某某老師,早上好!”老師也開開心心地回應我:“程校長,早上好!”也有青春依舊的老師和我擊掌而過。好玩的是,有一回,阿曼的英國學校的一位主任來訪,非要站在我的旁邊,看著學生和我擊掌互致問候,他也興奮地和學生說:“Good morning!”但絕大多數(shù)孩子反應不過來,沒有回禮,作為校長,我不能讓老外覺得咱們的孩子沒有禮貌,責任感油然而生,于是趕緊一個個地把孩子叫回來,面向老外喊:“Good morning!”
有人說,我在門口迎接學生是作秀,我心想:作秀就作秀吧,我可沒本事管住別人的嘴。我想,真正作秀的人是不可能堅持很久的,更不可能天天如此。其實,我是把迎接學生作為每天最快樂的事情來享受的,當個校長真心不容易,經常要處理一些很煩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常常搞不定,常常要做的是“別人生病,我卻吃藥”的事情。改變心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跟孩子們在一起,與孩子柔嫩的小手相碰,彼此傳遞著溫暖,感覺好極了,看著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至少煩惱暫時沒有了。有那么兩天,我因為開會,不能迎接孩子,孩子就疑惑地向門衛(wèi)打探:“校長爺爺今天怎么不來了?”這話傳到我的耳朵里,我會陶醉好一陣子。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是很感動的,他們說:“校長天天迎接孩子上學,和孩子擊掌,摸摸孩子的頭,特別溫馨?!庇行┤隧槺憔湍闷鹗謾C拍拍照片,發(fā)到他們的朋友圈中去,據(jù)說還引來不少人的點贊。
享受生活,就是享受校園里的每一天,我享受每一天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后記】這篇文章之所以把每天早上迎接學生進校這樣一個簡單的事情寫得這么細致,是想倡導這樣一理念:校長應該是學生的校長,應該是教師的校長,而不是校長的校長,不是教育局長的校長。校長的生活常態(tài)應該是圍繞著孩子轉,應該和老師們在一起,而不是圍繞教育局長轉,不是整天和校長們坐而論道。也就是說,校長不能做開會校長,不能做概念校長,不能做論壇校長,因為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的校長忙于開會,忙于應酬,熱衷于參加各種論壇,熱衷于到處發(fā)表演講,滿嘴新理念,處處談概念,但孩子們在校園里卻難見校長的身影,老師們難以聽到校長與之共商教學設計的聲音,這是時下很不正常的校長生態(tài),值得我們警惕。今天我們鼓勵校長們成為教育家,但教育家不是論壇中論出來的,也不是政府官員評聘出來的,教育家一定是在和孩子們的日日交流中產生的,一定是在和教師們天天溝通中產生的,這是必要條件,沒有日積月累的長期浸潤在校園里的生活,任憑他人或自己再如何打造,也還是成不了讓人信服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