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玲(吉林省四平市梨樹實驗中學,136500)
2016獲獎案例選登-24 一節(jié)講出“花“來也不行的體育課
張珍玲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實驗中學,136500)
三年前,我校開展學習“衡水二中”活動,除了高考九大學科之外,體育課竟然意外地被波及,衡水二中有個“天下第一操”,學校仿之打造“校園第一操”。因此,要求體育課上練習“跑操”。若想達到衡水“天下第一操”的水平,我的感覺—難!在思想上,不只我這個體育教師,包括大家都心存疑慮,不知這么嚴肅認真的抓“跑操”的意義何在?甚至感覺這個“校園第一操”猶如“東施效顰”般可笑!
第一周開始……我傳達了學校對體育課的特殊的要求——全程練習“跑操”,我先進行“稍息”、“立正”、“踏步”、“跑步”、“跑步成立定”等基礎動作及口令練習,特別強調整隊的節(jié)奏感。在訓練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可塑性極高,只要有要求、有目標、重執(zhí)行,學生們就會就其范、成其規(guī)、達其高。
第二周繼續(xù)……上課鈴聲還未響起,學生們就已經在操場站好隊伍,他們身姿挺拔,肅然靜立,除了風吹頭發(fā)衣角的飄動,六七十人的隊列竟沒有絲毫的喧囂和雜亂……課堂上,他們自信的口令聲、鏗鏘的口號聲,和著齊刷刷的腳步聲回蕩在操場;體委與領操員,領操員與各排小組長,小組長及組員之間,自發(fā)溝通,探討糾錯,力求動作標準;每位學生的位置與整個隊伍之間,與橫隊及縱隊之間,反復協(xié)調矯正,力求隊形整齊劃一……就這樣一絲不茍、情緒滿滿地上完整節(jié)課。當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竟會有意猶未盡之感,與我說“再見”時也會流露出戀戀不舍之情。
一個月以后……就這樣,體育課罕見地出現(xiàn)了“滿堂灌”現(xiàn)象,學生比以前辛苦很多,受限很多,可是他們非但沒有怨言和拖沓,反而更加積極和主動,他們揚著朝氣蓬勃的笑臉,意氣風發(fā)地投入其中,他們如此盡心盡力,完全不像在上一節(jié)體育課,而像是在雕琢著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一個學年、兩個學年、三個學年過去了……如此堅持不懈,風雨無阻,每天兩次的“跑操”,加上認真雕琢的每一節(jié)體育課,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間,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精神氣質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無論男生女生都像腳下生風一樣,抬腿就想跑,就想跳。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2014年5月,我參加市體育優(yōu)質課比賽,參賽通知中“務實”一詞令我砰然心動——我要展示一節(jié)我“每天都在上”的“原生態(tài)”的體育課……可是,課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臨時決定不用我校學生授課,改用市里高中的學生。課前市高中的教師告訴我,我要上課的班級(高二級一班)是全市最“頂尖”的學生,“都是清華北大的苗子”,而我的學生屬于縣城三流高中,能考上普本者寥寥……然而,這些令我肅然起敬的“好苗子”上課的時候卻站不挺,跑不動,課中原計劃學生跑3圈,只好壓縮成1圈,就這1圈,他們還是邊跑邊走……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評委專家的意見為:這樣基礎的跑步練習內容不屬于高中教材,并且,一節(jié)課都上“隊列”不合理。
接下來的9月份,市專家評委來我校調研,我與專家探討我的課,專家說我的課不合理,即使“講出花來也不行”……在激烈的爭辯中,專家直言我孤陋寡聞,敝帚自珍。但這位專家評委最終被我的執(zhí)著打動,于是推薦我參加省級錄像觀摩課比賽,給我這樣一個機會——碰壁或者破壁,請自珍重!雖然存在爭議,但我對這位認真而坦率的專家評委懷有深深的敬意!為了這次難得的機會,為了能夠把我自認的“好課”展示出來,我憋了一股勁兒……
我聽專家評委的意見,調整課內容,重新定位課型,參賽課——“耐久跑及運動負荷測錄”教學設計最終完成:(此處只描述主體部分)
1.六路縱隊繞操場跑圈,跑進過程中,始終保持隊形規(guī)整和步伐統(tǒng)一。2.第一、二圈慢跑,三圈后漸漸提速,過渡到中(勻)速。3.每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本體感覺決定什么時候停下來。停下來的學生要靈活撤出,而其他學生要注意避讓,空位由后面的學生補齊。4.測量脈搏結束的學生到圈內場地放松,可瀏覽場內掛牌內容,完成標注的任務。5.掛牌上的“知識點”——“極點”和“第二次呼吸”相關材料,不要求背誦定義,只需根據“耐久跑”的過程印證內容。
1.始終保持隊形整齊,節(jié)奏統(tǒng)一。全班學生都踏在一個“步點”上,聽起來是一個腳步聲,看起來就像整個隊伍都粘成一體在移動,跑在這樣的隊伍中就會有被“悠起來”的感覺,就似磁懸浮列車,用學生們自己的話講“就像飛一樣”。2.由慢速漸進到中勻速運動。即使跑的圈數(shù)多、時間長,但跑的過程始終保持呼吸均勻、步伐輕松的狀態(tài),結束后恢復相對較快。3.根據自身能力和感覺自行選擇下來的時機,自主掌控,心理上沒有壓力。不存在“你在前面你光榮,我在后面我落后”的緊張競爭狀態(tài)。運動負荷和量上自我掌控,自我協(xié)調,既滿足了個體需求,又有集體共振的正效應。4.驗證知識點。不需背誦,根據耐久跑全過程的切身體會,印證出現(xiàn)“極點”時身心不適狀態(tài),及“極點”之后,開始進入“第二次呼吸”時所達到的輕松愉悅之感。
為什么平時每次“跑操”的量只有三圈,可是“跑操”時會感覺難受,這次跑了這么多反倒感覺輕松?大家在掛牌上的文字閱讀中找到了答案。
1.本次耐久跑課程是一次愉悅身心和具有成就感的體驗,在意識中留下了“不怕再跑”、“還想再跑”、“再跑比這次還會跑更好”的正向印記,在未來的人生歲月中,有學生會因此與“耐久跑”成為深交摯友。
2.本次課(最少的跑了5圈,其余都在10圈左右,女生最多跑了16圈,男生最多跑了22圈)以簡單、安全、愉悅的方法,讓學生體驗耐久跑的全過程,這對提高學生的耐力有切實可行的鍛煉功效。
3.本次課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然、流暢,由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掌控的鍛煉平臺。所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兩句話用在體育課教學上,是否可以改成“把課堂建給學生”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
4.“校園第一操”的精心打造使這節(jié)高密度、大強度、多功效的體育課得以實現(xiàn),其中從身體素質、知識掌握、情緒釋放到能力培養(yǎng),再到品德修養(yǎng)等功效都是含蓄的,不露痕跡地浸潤其中。
在上錄像課時,正是鮮花怒放的中秋,隨處可見黃燦燦的野菊花,上課時為了做拐點標識,我用了兩個飲料瓶,為了穩(wěn)固注了大半瓶水,為了醒目我插上了野菊花……結果,真的一語成讖,這節(jié)“講出花來”的體育課依舊沒有“成功”,顯然,省里的專家也不認可,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就看到學生跑了”。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執(zhí)著思考依舊沒有結束。
2015年5月,接到參加省市體育教學基本功比賽的通知,9月份,又有市領導親自帶體育界資深專家評委來我校督導看課。我和另一名教師有幸接受了迎檢的公開課任務。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把我的那節(jié)“錄像課”現(xiàn)場展示給專家評委,我渴望得到專家的點評!
去年錄像的三年級學生已經畢業(yè),今年我接任了高二教學任務。因為是高二學生,在校時間比去年參加錄像課的班級少一年的“跑操”時間,在季節(jié)、場地、內容和要求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最終高二男生最多的跑了17圈、女生則為12圈,分別比去年高三男生22圈和女生16圈的最高值少了5圈和4圈,在運動負荷測錄的結果上也比去年的三年級學生稍遜……除此之外,課的其他方面都是按我原來錄像的設計方案展現(xiàn)給評委。評委們討論之后,最終表達了一致意見:“從沒見過這樣的課,沒辦法給評判!”
失望之余,我依然執(zhí)著,我知道自己的課與專家評課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但我的學生卻真的受益了,為了他們,我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