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
摘 要:古箏是一種十分高雅的藝術(shù),它的魅力在于可以通過琴弦演奏出不同的藝術(shù)作品。但是,目前來看,古箏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這會給學習古箏的人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對古箏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進行研究,希望對古箏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鍵詞:探究式教學;古箏;作用
一、探究式教學
1.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是讓學生模仿教師,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負責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思考、討論等方式自主進行研究。探究式教學方法主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2.探究式教學的內(nèi)容
第一是教師應(yīng)該如何教。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出不同的場景配合要演奏的曲子。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要學習的曲子來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學習的重難點,才能對癥下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第二是學生應(yīng)該怎么學。學生學習古箏的目的是要了解古箏,真正感受到古箏的魅力。所以,在教學的引導教學下,學生可以自己去查閱曲子的背景知識和故事,以便更全面地掌握一首曲子的背景,更好地展現(xiàn)出曲子的特點和風格。
二、古箏教學中的問題
1.教學模式過于枯燥
學習古箏的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有的學生是興趣所在,喜歡古箏;有的學生是希望可以藝術(shù)生的身份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將來可以擁有一份工作。而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模式是十分枯燥的,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只是注重學生演奏技巧的訓練。
2.忽視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要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自己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教師始終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會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只會機械地演奏,而沒有任何的激情和靈感。
3.缺乏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教學古箏的過程往往是一對一單獨教學的,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特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會浪費教師很多的時間,同時也會讓學生沒有機會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有的學生在技巧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與人合作演奏。
4.缺乏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有些教師在教學古箏的過程中過分注重學生在演奏方面的技巧以及理論方面的知識,但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卻不是很重視。有的教師過分注重演奏技巧而忽視了演奏感情,有的卻又過分注重演奏的曲目的難易程度,而忽視了基礎(chǔ)知識的傳授,還有的基礎(chǔ)知識很好但是卻沒有舞臺經(jīng)驗。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古箏演奏不只是一方面的事,是很多元素綜合起來的,因此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5.缺乏練習
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看重理論知識,只是一味地講解,而忽視了讓學生進行練習,所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演奏練習太少。教師應(yīng)該給學生設(shè)置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情景進行演奏,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三、在古箏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
第一,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當展示一首曲子的時候,教師都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第二,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中碰到的問題。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教師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也不要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要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靠近正確答案;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答案。
教師在教學古箏的過程中,引入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思考的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jié)合,提升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于 芳.論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shù)”的交融[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1).
[2]曾 雯.淺談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應(yīng)對[J].教育界,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