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忠
[摘要]目的探討變應性因素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發(fā)病中的影響作用。方法篩選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鼻竇螺旋CT檢查,并采集患者Lund-MacKay評分,根據(jù)患者有無變應性鼻咽及變應性因素分為非變應性因素組與變應性因素組,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Lund-MacKay評分、嗅覺功能以及鼻阻力指標等。結(jié)果60例慢性鼻竇炎息肉患者中合并變應性因素者26例,無合并變應性因素者34例,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VAS評分、嗅覺功能、鼻阻力等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變應性因素組患者前組篩竇CTLurid-MacKay評分與非變應性因素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變應性因素對于慢性鼻竇炎伴息肉的發(fā)病中并不起主導作用,同時其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嗅覺功能、鼻阻力等影響較小,但變應性因素可與前組篩竇的病變程度具有密切關系。
[關鍵詞]變應性因素;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相關性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耳鼻喉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臨床尚未明確慢性鼻竇炎的具體發(fā)病機制,但普遍認為環(huán)境因素以及免疫功能、遺傳因素以及細菌、病毒等致病菌的慢性感染是導致慢性鼻竇炎發(fā)病的高危因素。而變應性因素對目前常見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炎等疾病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有學者通過調(diào)查研究證實慢性鼻竇炎息肉患者合并變應性因素風險程度為10%~60%,因此變應性因素是否對慢性鼻竇炎伴息肉發(fā)病產(chǎn)生影響,在提高慢性鼻竇炎臨床診治能力中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變應性因素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發(fā)病中的影響作用?,F(xiàn)將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鼻竇開放性手術證實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平均(40.9±5.2)歲,病程時間6個月~9年,平均(2.5±0.5)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本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過我院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核;明確為慢性鼻竇炎伴息肉,符合1997年海口會議關于慢性鼻竇炎息肉分型、分期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礙、凝血機能異常。
1.2研究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鼻竇螺旋CT檢查,常規(guī)鼻竇軸位、冠狀位掃描,根據(jù)影像結(jié)果進行鼻竇CTLund-MacKay評分,對前組篩竇、額竇、上頜竇、后組篩竇、蝶竇和竇口鼻道復合體鼻竇炎嚴重程度及累計范圍進行評估;采用我院ATMOS 300鼻阻力計測量所有患者鼻阻力指標,選用適合患者鼻孔大小的鼻塞,以前鼻主動測壓法分別測得左、右兩側(cè)鼻腔阻力;依據(jù)患者有無存在變態(tài)反應的癥狀、IgE水平以及鼻腔黏膜蒼白水腫情況將患者分為非變應性因素組與變應性因素組,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Lund-MacKay主觀評分、鼻竇CTLund-MacKay評分,嗅覺功能以及鼻阻力指標等,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慢性鼻竇炎息肉患者疼痛程度,常規(guī)0~1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患者病情越嚴重;Lund-MacKay主觀評分規(guī)則,以無息肉表現(xiàn)記為0分,鼻息肉下端未超過中鼻甲者1分,下端超過中鼻甲而未超過下鼻甲者2分,鼻息肉超過下鼻甲,占據(jù)總鼻道者3分;鼻竇CT Lund-MacKay評分標準:以鼻竇內(nèi)無病變記為0分,CT下鼻竇腔內(nèi)有陰影但為完全阻塞者1分,鼻竇腔內(nèi)軟組織完全阻塞者2分,評估范圍包括雙側(cè)額竇、前組篩竇、后組篩竇、上頜竇、蝶竇和竇口鼻道復合體;嗅覺功能評分采用常規(guī)T&T標準試嗅法測量。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IBM SPSS19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x±s)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表現(xiàn)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鼻阻力、嗅覺功能可知,兩組患者兩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結(jié)果、嗅覺功能、鼻阻力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1。
2.2兩組患者鼻竇CT Lund-MacKay評分比較
變應性因素組患者前組篩竇CT hmd-MacKay評分與非變應陛因素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其他鼻竇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2。
3討論
本組研究結(jié)果表明,慢性鼻竇炎息肉合并變應性因素患者與不合并變應性因素患者在疼痛程度、鼻阻力、主觀Lund-MacKay評分以及嗅覺功能等臨床癥狀比較中無顯著差異,但在CT Lund-MacKay前組篩竇評分比較中非變應性因素組明顯低于變應性因素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實驗回顧分析可知,變應性因素是呼吸道疾病常見合并癥,多指變態(tài)反應臨床表現(xiàn),并且以血清總IgE水平升高>60 IU/L或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作為變應性因素的典型指征,而本組實驗直接表明變應性因素對慢性鼻竇炎息肉的發(fā)病無影響,由變應性因素IgE水平的變化推論認為IgE介導的變應性反應不參與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病,這可能與非IgE介導的變應性因素參與發(fā)病有關。
臨床研究顯示,變應性因素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炎癥反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負面作用,而變應性因素特別是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可能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發(fā)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并可能影響慢性鼻一鼻竇炎鼻息的嚴重程度、病變范圍及手術療效。而對于本組實驗結(jié)果中僅前組篩竇CTLund-MacKay存在差異性分析可知,IgE高濃度水平雖不參與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病,但其可產(chǎn)生高反應黏膜炎癥導致黏膜嚴重水腫充血,而前組篩竇由于生理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鼻竇氣流動力學的原因,前組篩竇引流通道更為復雜,往往前組篩竇更先、更易接觸致病源導致前組篩竇病變程度更為嚴重,進而導致有無合并變應性因素的慢性鼻竇炎息肉患者僅前組篩竇CTLund-MacKav評分存在差異性。
綜上所述,變應性因素對于慢性鼻竇炎伴息肉的發(fā)病中并不起主導作用,同時其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嗅覺功能、鼻阻力等影響較小,但變應性因素可與前組篩竇的病變程度具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