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筆_文迪
閬中教育:有閬中的樣子.
本刊主筆_文迪
這個標(biāo)題是一句多余的話嗎?
不,這是在說名實(shí)相符,是“必也正名乎”。在中國的大地上,名不符實(shí)、即民間所言“不成樣子”的現(xiàn)象,滔滔者天下皆是。
上月中旬,記者在鄭州參加“2015年新教育高峰論壇”。之后取道洛陽,去看了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龍門石窟,巨大的佛像依附于山水之間,樸素而莊嚴(yán),悲憫而內(nèi)斂。與古希臘神廟的破土而出、標(biāo)高于自然很不一樣。
龍門石窟與山河大地渾然一體,其造化之美,令人無法言語,只是心靈被感召。然而,大煞風(fēng)景的是,路邊的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紅燈籠,整條街像房產(chǎn)商打造的仿古建筑、或所謂的“明清一條街”(到底是明還是清?頭尾差了五百多年)。
如今,中國的多數(shù)公園里、廣場上營造的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文化”,拋棄了自然、古跡的樸素,張燈結(jié)彩,俗不可耐。完全忘記了道法自然的偉大真理,似乎天天想著“文化搭臺、經(jīng)濟(jì)唱戲”,古老厚重的榕樹上,纏上金箔,懸著彩燈,表示這里都是搖錢樹。
中國的校園又何嘗不曾受到社會文化、消費(fèi)主義時尚的惡劣影響。正如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歐美國家的時尚女性手里,如果不抽上一根萬寶路香煙,“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同樣,在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的口號下,城市里多少小學(xué)孩童的手中,也是人手一臺iPad做作業(yè),美其名曰“數(shù)字化課堂”,大人們不再痛惜幼童們稚嫩的身體和眼球怎么抵擋電波光影的輻射。
英國詩人王爾德說:“時尚是一種丑,丑得我們無法忍受,以至于每不到六個月就必須換一次。”
我們的校園并非孤島,與別的領(lǐng)域一樣。情人節(jié)前夕,都市愛情的真摯要以玫瑰花的數(shù)量來衡量,999朵?土豪們根本拿不出手。對于玫瑰,古代中國人認(rèn)為多看幾眼也是濫俗,晚明士大夫文震亨所著《長物志》里,即認(rèn)為玫瑰花艷俗,僅堪食用。中國人認(rèn)為牡丹、芍藥、梅花、蘭草才是花中之君子。
一說到牡丹,不得不又提到洛陽?!奥尻柸禄ㄈ珏\,多少功夫織得成”,現(xiàn)在的洛陽是把牡丹花集中到廣場,像俘虜一般成排成行地呈現(xiàn)給世人。而古洛陽的花似錦,是小家小戶的庭院風(fēng)光。千畝一片的牡丹花,那是賞花嗎?是邀功請賞,是暴殄天物。
如此的“不成樣子”,在祖國各地的公園、校園、廣場無處不有。其本質(zhì),在于不相信人類的良知,不相信中國幾千年文明,不相信那些令中華民族天長地久的樸素真理。
自胡適以來,中國人也不再相信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不相信歷史上曾有這樣的君臣關(guān)系和兄弟情誼,也大大低估《三國演義》的教育意義。中華民族之所以把“劉關(guān)張和諸葛亮”代表的蜀漢奉為正統(tǒng),是歷經(jīng)“五胡亂華”的慘烈悲劇而有的良知良識(司馬光《資治通鑒》),是魏晉兩朝一代又一代的良史頭可斷、血可流的拼死標(biāo)舉。
而閬中的老百姓依然樸素地相信張飛。閬中教育人給我們講了一則小故事:文革時,“破四舊“的紅衛(wèi)兵要挖桓侯祠的張飛墓,是夜,雷電交加、擊斷一截古樹,百姓稱“張飛顯靈了”,紅衛(wèi)兵小將只好罷手。
雷擊古樹可能是一個偶然事件,借此而做文章,卻是閬中百姓的一片真心。
閬中古城的魅力還在日常有人居,小家小戶的風(fēng)光
TIPS_
閬中之名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閬中,因山水而得名,有“閬苑”之稱,以2300多年不變的地名而全國聞名。
閬中地靈人杰,兩漢時為中國天文學(xué)研究中心,唐宋時人才輩出。杜甫嘆曰:“閬中勝事可斷腸”。西漢閬中人落下閎創(chuàng)“渾天說”,制“太初歷”,是春節(jié)文化的由來。父子天文學(xué)家任文孫、任文公;祖孫三代天文學(xué)家:周舒、周群、周巨等都為閬中人。唐高宗時天文學(xué)家袁天綱和李淳風(fēng),因考察閬中山水而定居閬中,葬于閬中。
杜甫又贊:“閬州城南天下稀”,唐以來,閬中山川毓秀,科甲鼎盛,杜甫、李商隱、黃庭堅、司馬光、蘇東坡、陸游、吳道子等一大批文豪畫家留下不少的名篇。秦末范目,助劉邦定三秦,封慈鄉(xiāng)侯;三國程畿、唐德宗時尹樞、尹極兄弟先后中狀元,人稱“梧桐雙鳳”;北宋諫議大夫陳省華,其子堯叟、堯佐、堯咨三人,兩狀元一進(jìn)士;南宋張憲,抗金驍將,與岳飛同時被害,封閬中侯。
閬中城市布局依風(fēng)水,嘉陵江三面繞城,形成“金水大抱”之勢,錦屏山、白塔山、靈山、蟠龍山、玉臺山等成滿月狀,成“蟠龍”之勢。文廟、貢院等為中軸線,呈筆架之勢。
其實(shí),“劉關(guān)張”一點(diǎn)也不陌生,他們就是閬中街頭平凡的張三李四,是閬中教育人中的張老師、李校長或王老師。
“劉關(guān)張”所演義的,是最樸素的教育真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如是回答。“從之成群曰君,眼里有光為臣”。意謂:君要有君的樣子,臣要有臣的樣子,父要有父的樣子。
在《論語》里,政治等同于教育,問政即是問教。同理:局長要有局長的樣子,校長要有校長的樣子,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學(xué)生要有學(xué)生的樣子……而閬中教育人正像“劉關(guān)張”一樣,劉備,有做大哥的樣子;張飛,有做兄弟的樣子。
我們在閬中也看到了:老師,有老師的樣子。無論是城里的教師,還是鄉(xiāng)村的特崗教師,他們都有做老師的尊嚴(yán)和幸福。
在這里,記者們再一次領(lǐng)悟了湯勇局長踐行“樸素教育”的良苦用心。因?yàn)椋?dāng)前的社會文化太浮躁、太花哨,像龍門石窟路旁的紅燈籠,像洛陽牡丹節(jié)上那些無辜的花朵。
“不成樣子”是名不符實(shí),是文不再明。文化,人文化成之意。文,古文里通于“紋”,是天地之道的自然顯現(xiàn)。東漢鄭玄注曰:“文,道藝也”。文,所指的絕不僅僅是文化知識,諸如我們在民族小學(xué)看見的武術(shù),是修身立德的道藝,如佛法所言,這正是對傳統(tǒng)的“正知見”;我們在木蘭小學(xué)看到的孝親,是天理良心的顯現(xiàn);在閬師附小看到的楹聯(lián)書法……無一不是“道藝”,是文化校園、書香校園的文明示范。
名不符實(shí),并非今天才有的現(xiàn)象,也絕非中國才有的現(xiàn)象??鬃釉诖呵飦y世嘆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說,觚都不像是觚了,還能叫觚嗎?)
閬中的閬,一個美麗的會意字?!墩f文解字》言:閬,門高也。從門,良聲。良,意指美好的人。閬中因山水而得名,又稱“閬苑”。
而閬中的區(qū)域教育,有“閬苑”這樣美好的樣子嗎?
閬閬,閬哉!——這是本刊記者一月以來觀察閬中教育之后的由衷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