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摘 要:為了考察漢語法學學術論文摘要的英譯策略,本研究運用語步分析方法,基于Bhatia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語步模型,對20篇漢語法學論文摘要極其英語譯文的語步結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四個語步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在漢語和英語摘要中,中文摘要和英文譯文均較少使用結果和結論這兩個語步。這兩個語步的缺損和中英文語步的嚴格對應表明,論文作者或其譯者不掌握學術論文摘要的語步結構知識。因此,為提高其論文的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幾率,中國法學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摘要時應對結果和結論充分關注。而對于語步缺損的漢語摘要,英譯者應該采取補全語步的策略,而不應機械地逐步翻譯,否則英文摘要便不符合國際習慣。
關鍵詞:摘要;翻譯;學術論文;法學研究;語步分析
1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對大多數(shù)說漢語為母語的研究者來說,用英語寫作是很不容易的。他們中的許多人依賴別人把他們的作品翻譯成英語。然而,大多中國作家的學術論文的英文譯版質量都不太理想,特別是學術論文的摘要的英譯。摘要所提供的信息摘要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讀者是否閱讀整篇文章。摘要為讀者提供了文章主旨,它通?;卮疬@些問題:本論文的主題或研究的問題是什么,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么,結果如何,人們對結果的看法是什么,這樣的研究對讀者和科學界的意義何在。
摘要質量差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作者或譯者缺乏國際法律研究界所通用的語步結構知識。語步結構分析方法可以使我們了解作者在學位論文寫作中如何創(chuàng)建自己的研究空間,實施研究方案,最后進一步鞏固研究空間的過程。除非作者很有經驗,熟悉通用的語步結構,知道如何組織論文摘,一般的新手作者或者譯者很難寫好摘要,達到良好的交際目的。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法學研究論文摘要及其英文翻譯的質量。目的是要了解中文的法學研究論文中是如何根據語步結構把摘要翻譯成英語。具體來說,就是以運用國際通用的語步規(guī)范對兩個版本的語步結構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的結果預計將會對不能寫好英語摘要的中國法律的研究人員有一定的幫助。本研究試圖解決以下問題:在法學論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中的運用語步是什么,以及兩個版本的摘要的結構又有什么區(qū)別。
2 方法
《中國法學》2015年一月的部分期刊文章的英文和中文摘要被選為數(shù)據來源,共有20篇研究文章。選擇該期刊作為樣本是因為這本雜志是中國法學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術研究之一。
本文選擇了Bhatia(1993)4-move模型作為分析框架,其主張的摘要應包括四個步驟(PMRC):描述目的(點出作者的意圖、主題或假設,這也是論文的基礎),闡明研究方法,研究的結果(對觀察的發(fā)現(xiàn)),并呈現(xiàn)結論(進一步解釋結果和推論)。
在文本分析中,語篇的交際目的是主要焦點,語言特征也在語步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個句子包含至少一個步奏的文本,在不同的交際目的的情況下,每一個步奏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語步。語步間的銜接組成了限制在150-250字以內的摘要。
3 結果與結論
結果表明,關于研究目的的分析中中文摘要里有80%包含了的背景,而只有40%的英文摘要對背景進行了描述。這意味著中國作者比起英語為母語的作者來說更傾向于在摘要中介紹更多的背景信息,而后者少寫甚至忽略了這部分,更關注研究本身。這說明了摘要能反映出不同論文作者的研究方法。
在具體的研究方法這一語步上中文摘要中80%都含有這一板塊,90%的英文摘要中有所提及。這表明,中文作者高度重視的摘要中的研究方法介紹。
不管是英語摘要還是漢語摘要,只有少數(shù)幾個包含了研究結果這一步。對此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可能是法學的論文不同于其他學科。但更可能的是,中國的法學論文的作者沒有足夠的經驗使得他們的摘要或甚至文章符合國際規(guī)范。
結論有兩種可能的形式:給予啟示或建議。這一語步只在不到一半的摘要中出現(xiàn)了。為了使結論更為簡潔,一些作者傾向于把論文的結論放到文本的結尾來說明結果的分析、比較和評價,或者對未來這方面研究的建議。
4 討論
本文考察了20篇法學研究論文摘要的英、漢兩個譯本的語步結構。Bhatia的模型結構中的四個語步在中英摘要中都有明顯不同比例的分布。分析提供的數(shù)據表明,漢語摘要的作者傾向于寫冗長的背景介紹,而在結果和結論上的信息涵蓋較少。同時,英語摘要在語步結構上與中文摘要幾乎完全相同。這種完美對應關系表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取了一種步步對照的翻譯策略。
如果中文摘要和它的英譯版完全相似,其原因可能是作者本身不熟悉摘要的國際語步規(guī)范。摘要翻譯完全遵循原文的語步才能算作是較好地忠實于原文嗎?從交際功能的角度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國內的學術期刊要求是要有英文摘要的原因是,希望該學術論文的成果能被國際法學界所接受。這種交際目的決定了一篇學術論文摘要的英譯,是在語步結構上應該遵循國際公認的摘要規(guī)范。換言之,翻譯應該忠于預期的交際目的,而不是原始文本的確切詞語。
參考文獻
[1]Betty, S. (2005). An exploration of a genre set: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and introductions in two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4(2), 141-156.
[2]Bhatia, V. (1993). Analys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New York: Longman.
[3]Swales, J. M. (2004).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Yang, R., & Allison, D. (2003). 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4), 36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