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純明
追逐一關只露臉3小時的陽光,以及只看人品好壞亮相的北極光,用一套可靠的冬季胎真的很重要!
同樣在芬蘭,我的同事謝翔已于上期“對比測試”中完成了對幾款SUV四季輪胎的“蹂躪”剖析,接下來就是由脂肪比較厚、比較不怕冷的阿涂接棒“一路向北”,轉(zhuǎn)戰(zhàn)位于北極圈內(nèi)的芬蘭北部小鎮(zhèn)Ivalo。
在這里,冬季每天日照時間約莫只有3小時;在這里,北極光能如一縷青衣高掛天際;在這里,阿涂得拼了命跟陽光賽跑,把握那短短的有光3小時拍出片子,同時也得身兼試車手與后勤換胎員,在冰湖、在雪地山道間百轉(zhuǎn)千回。
如此大費周章,為的就是早一步走入寒冬,在我國冬季正式到來前為讀者們奉上一份實用的冬季胎評選報告。OK!話不多說,冰雪奇“圓”正式上演!
阿涂教室:不是非得冰雪路面才用冬季胎
相信許多讀者會以為,冬季胎就是用來應對冰雪路面行車,如果是在一些冰雪少或除雪較勤快的大城市中,應該就沒必要用上冬季胎。
錯!其實一般四季胎的橡膠,在攝氏7度以下較低溫度分子活性就會降低,也就是胎面的彈性與貼地性能有所下降。因此,使用冬季胎應該要視環(huán)境溫度來決定,氣溫太冷也有必要換用冬季胎。
更何況,那些隱藏在干燥路面上不易看清的結(jié)冰面,或是除過雪的路面雪融變冰,其實對行車安全造成的隱患比雪地還大!
因此,建議大家除了要了解使用冬季胎的必要性之外,對使用冬季胎的標準更是要定義得更嚴格些,畢竟人走在冰上滑倒頂多是痛,車開在冰上滑出去,那可能就是命了……
測試前的準備
在正式開始進行冬季胎測試前,首先我們得把“冬季胎”的定義抓清楚,因為據(jù)我的芬蘭友人,同時也是幫我們張羅北歐當?shù)厥袌鲣N量最好之冬季胎,以及“White Hell”測試場、測試車輛的JouniKainulainen說:“冬季胎有分很多種類,你得搞清楚你要測的是哪類產(chǎn)品!”另外他也說:“我會事先把輪胎與輪圈都裝配好做好動平衡,但到時輪子拆裝你得自己動手喔!”
嗯!我就欣賞Jouni這種專業(yè)、負責,并且丑話說在前的性格。我哭,自己換輪胎,一個測試項目5款胎待測,換胎至少是20條,那預定好的六個測試項目……,看來我的老腰這回要受難了!
測試條件說分明
1.輪胎選擇條件
非鑲釘胎:冬季胎最容易區(qū)分的一類就是有沒有在胎面鑲上胎釘,由于國內(nèi)對鑲釘胎的使用規(guī)范尚不明確,所以目前國內(nèi)較常見的冬季胎是以非鑲釘胎為主,我們自然也選擇這種產(chǎn)品來測試。但補充說明,其實鑲釘胎在冰面行駛時,會比非鑲釘胎有更好抓地力,因為它有釘子能插入冰面!
軟膠胎:非鑲釘胎有軟膠胎與硬膠胎之分,而這之間的差異根據(jù)Jouni說是在于胎面硬度高或低于邵氏HA硬度值10來區(qū)分。由于國內(nèi)較常見的是軟膠胎,所以我們也選擇這類產(chǎn)品,而其更為適合在天候比較寒冷、冰雪比較多的環(huán)境使用。一般四季輪胎的胎面硬度大多處于邵氏硬度50-70之間,差異可見一斑。
2.測試對象:
(胎壓統(tǒng)一設定2.1Bar)
諾記Hakkape naR2
米其林X-Ice XI3
固特異UtraGrip ICE 2
馬牌ContiVikingContact 6
三角SnowLinkSerles 3
3.測試項目、車輛、標的
4.測試方式
單圈計時:透過V-BOX儀器設定起始座標之后,先由場地方面專業(yè)測試員帶我跑場熟悉場地,接著由阿涂親自駕駛跑場三圈,第一圈為暖身圈不計時,第二、三圈計時后取平均值為最終成績,主要體現(xiàn)主觀方面輪胎性能數(shù)據(jù)。
加減速測試:透過V-BOX或光學第五輪儀器測量車輛車速、距離、時間參數(shù),主要體現(xiàn)輪胎客觀方面性能數(shù)據(jù)。
5.測試天候
平均氣溫:零下18-8℃
平均濕度:90-97%
綜合測試項目
以下三個測試項目,主要是透過不同地形、路況、坡度的測試道,來考驗5款冬季胎的綜合性能,其中涉及人為主觀判斷的因子較多,而單圈計時由于牽涉車況、環(huán)境、駕駛技術等諸多變因,故成績僅供參考。
34號雪地林道測試
阿涂說胎
這個場地的應對要訣,是將車速控制在40~60km/h這個范圍,過彎充分減速,適時以左右推拉方向盤的方式帶出車頭方向,同時油門控制要線性。
測試車斯柯達明銳1.2T非常好開,我把擋位固定在二擋(手動擋車型)就能應付這個開在針葉林間的雪地測試道,但也因此需要更精細地感應油門踏板深度,以在時常發(fā)生的車尾橫滑時用前輪驅(qū)動把車身帶出指向。一輪測試下來,感覺米其林X-Ice X13與馬牌CVC6是很有趣的對比,X-Ice X13有著鮮明的易控性、舒適性,但過彎會有點轉(zhuǎn)向不足的趨勢,驅(qū)動輪牽引性不及從動輪抗橫滑來得那么精彩;但CVC6正好相反,裝在后方從動輪上的它打從一開始就不太安分,過彎、制動過程都讓我感到有點左右蠢蠢欲動,但牽引性就還不錯,透過精致的油門控制可以常做出轉(zhuǎn)向過度的過彎姿態(tài),是款挑戰(zhàn)駕駛樂趣的好輪胎。三角的SnowLink還需要加把勁,過彎時轉(zhuǎn)向不足的問題蠻嚴重,牽引與響應都有點慢半拍。相對來說固特異UltraGrip ICE2是一款綜合性很出彩的產(chǎn)品,它的循跡、牽引性能搭配起來很和諧,不需要用上太多吃力技巧就能很容易操控。諾記Hakapeliitta R2的強項在抓地力很全面,無論抗橫滑或是牽引都不錯,雖然無法避免車輛轉(zhuǎn)向不足的特性,但它會給我明確資訊,告訴我方向多打一點就能過彎,這種能與雪面溝通的駕駛樂趣十分難得!
46號冰面跑道測試
阿涂說胎
這個場地的應對方式比起雪地更加困難,過彎時車速沒有低于25km/h,基本就是滑出跑道的節(jié)奏。推拉方向盤那招在此不管用,油門控制要細致到好像踩羽毛一般小心。冰面跑道駕駛給我的第一個下馬威,就是讓我一下車就摔了個大跟斗,可見這個場地的滑是毋庸置疑的,那5款輪胎要用什么態(tài)度來面對這里呢?首先,諾記Hakapeliitta R2還是延續(xù)在雪地一般的表現(xiàn),制動減速能讓我很有信心,并且減速之后的過彎準確度與容錯性還算不錯,唯獨要用前輪驅(qū)動牽引車行方向時會有一點猶豫不決。至于米其林X-Ice XI3在冰面的表現(xiàn)就與雪地大相徑庭,它的抓地極限很是敏感,過彎時只要一超過那條線就會明顯轉(zhuǎn)向不足,而且牽引方向也不太好救,但好的是其制動反應是比較不錯的。固特異UltraGrip ICE 2在冰上后輪會顯得有點躁動,橫向抓地力稍遜前兩胎,但它的極限寬容度較高,并且牽引還不錯,把車頭拉回正確方向不算太難。
馬牌CVC6的表現(xiàn)很有意思,在冰上它反而顯得冷靜、沉著,不像雪地那般躁動,而且其橫向抓地力很不錯,制動也準,易控性可排頭列。三角SnowLink在冰面上也一雪前恥,展現(xiàn)了教人跌破眼鏡的高超抓地力,但它的制動有點不安定,并且極限寬容度很窄,需要更敏感的方向與油門控制。
3號爬坡山道測試
阿涂說胎
爬坡山道比雪地林道測試項多了上坡路段,以及能以更高車速殺彎的測試項目,同樣二擋到底,車速可以上到60-80km/h,但過發(fā)夾彎時依然需要很快把車速降低到約30km/h,很考驗駕駛?cè)丝刂苿x車與油門的決斷力。爬坡山道對于冬季胎來說,由于路面較寬且長,對于油門與剎車的控制可以粗放點,但一旦剎車就是得重腳,所以對于輪胎的縱向抓地力,尤其起步與制動會有比較嚴酷考驗。在這方面,馬牌的CVC6展現(xiàn)出不錯水準,牽引力能夠很有效的帶起車速,在直線上坡段達到理想車速,接著重腳剎車,車尾依然有點不安分的感覺,但這卻成了助力轉(zhuǎn)向過度甩尾過彎的幫手,應用得好,開起來既歡又快!至于諾記Hakapeliitta R2,它的牽引力與制動反應同樣很好,但更多一點沉穩(wěn)與可控的感覺,不會讓駕駛?cè)肜速M太多時間在反修救車的動作上。米其林X-Ice X13與固特異UltraGrip ICE 2在此的表現(xiàn)伯仲之間,前者的加速牽引稍嫌遜色一點,但偏滑時動作比較線性可控;后者的穩(wěn)定性更高一點,抓地力也很不錯,但極限點比較難抓。至于回到雪地上的三角SnowLink則又回歸“本性”,牽引不足的問題反應在上坡時加速較遲緩,以及牽引車頭指向不夠決斷等情況中,不像冰面上表現(xiàn)那么出彩!
橫向、縱向抓地力儀器測試項目
這三個測試項目,首先冰面離心繞圈測試,是需要駕駛?cè)笋{駛車輛在冰面上繞圈逐漸加速,看車速提高到多少能夠不失去輪胎抓地力,并且錄得最快單圈成績。而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對油門與方向盤的控制要非常非常細膩,細膩到只要油門稍稍多踩一點,或是方向盤多打一分,輪胎的抓地限界就會被打破,車身會滑出場外,這是考驗輪胎橫向抓地力的重要指標。
其它在Tunnel以及雪地直道進行的加減速測試,它們與冰面離心繞圈相似,其實比較偏于儀器客觀測試,因此筆者在此不多贅述測評感受,只羅列成績供讀者們參考。
THE END:
在與Jouni的交流中我得知,像芬蘭這些北歐國家,在國民報考駕照時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一項冰雪濕滑路面駕駛考核,除了考正確的冰雪駕駛技巧之外,還考駕駛?cè)司o急應變的能力,因為在當?shù)匾恍┍容^偏遠的地方,路上時不時會有不理會交通燈的麋鹿出沒……。聽罷,我深深覺得似乎我們的考照制度也有必要增考這項,因為不管有沒有下雪,但路上總有不理會交通燈的人任意出沒,更遑論要是遇到冰雪天候,視線差加路面滑,能否閃避危機可真就是看人品,以及看有沒有正確使用冬季胎!
經(jīng)過連續(xù)4天的測試挑戰(zhàn),阿涂雖然老腰都快直不起來,但很高興終于能趕在我國冬季到來前,提前為讀者奉上一篇內(nèi)容足夠全面的冬季胎測評報告,也希望能幫助讀者正確選購到適合的產(chǎn)品。當然,如果您實在不信邪,就是覺得四季胎在冰雪路面上也能用,那好,讓阿涂找一下我在2012年那時在北海道作過的一篇冬季胎與四季胎60km/h剎停距離對比——答案是,四季胎的距離要長6~7米。
堅持不用冬季胎的您,要不就保持這個車速與車距,要不就求滿天神佛保佑,花幾千塊換一條命的事不干,怕也只有神佛才能眷顧您了,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