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
一、觀察背景
閱讀是人類通向文明的必由之路,而早期閱讀可以很好地幫助幼兒更早地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為他們以后學習活動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從孩提時代就要培養(yǎng)孩子閱讀繪本的愛好和習慣?,F(xiàn)在的幼兒園大多開展有繪本閱讀分享課程,雖然孩子們已不是第一次接觸繪本,但仍天天期盼上繪本課。繪本閱讀分享是一個讓孩子感受閱讀、享受閱讀的過程,其目的不在于通過閱讀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初步學會了閱讀,培養(yǎng)了閱讀習慣。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載體,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通過親子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親子閱讀,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親子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二、觀察實錄
小朋友們依次有序地從籃子里拿了一本書。嚴涵拿了繪本《恐龍的日子》,他打開翻了幾頁后大聲講述,一下把顧俊熙吸引過去,兩人開始一起討論:“這就是三角龍,霸王龍……”另一邊的男孩王健翔、李承博陸續(xù)被吸引過去參加討論。王健翔伸手拿嚴涵的書說:“給我看看”,嚴涵起身說:“這是我的書,你看好要還給我噢”,他把書給了同伴后嘴里還不停地介紹著恐龍。王健翔看了一會兒就把書還給了嚴涵。當嚴涵翻到最后一頁合上書說“我看完了”,這時王健翔伸手就想去拿嚴涵的書,但又收回了手。接著顧俊熙用力拉著被嚴涵雙方壓住的書,當他把書抽出來后“呵呵呵”地笑著翻起了書,嚴涵見書被拿走了就拿了顧俊熙的圖書翻看起來了?!拔乙蚕肟?,我們一起看吧?!蓖踅∠璋褧约号赃吚艘幌潞皖欜E熙一起看了起來。兩個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會兒遇到了不認識的恐龍就向嚴涵請教,王健翔問:“這個是雷龍是不是?它們脖子好長?!眹篮涯_翹在椅子上,趴著給同伴介紹。王健翔又問:“這個又是什么?”嚴涵向他們介紹:“這個不是龍,這個龍是吃草的,這個是吃肉的?!蓖踅∠栌钟辛诵掳l(fā)現(xiàn):“哇,這個又是什么龍好可怕?!薄斑@個是霸王龍?!眹篮卮稹!斑@個是甲龍,你看好多腳?!鳖欜E熙也和大家分享著,這時一直在帶小妹妹看書的李承博也站起來俯身探頭參與討論恐龍。女孩王叢睿也側(cè)著頭時不時去看他們,最后索性把自己的書放回籃子里,安靜傾聽,嚴涵的介紹再次吸引了王從睿和李承博圍觀?!斑@個是鳥,這些骨頭可能是被吃掉的恐龍,被人發(fā)現(xiàn)了”,大家聽著嚴涵介紹時不時提出幾個疑問,遇到不認識的嚴涵只好搖搖頭。
三、分析與思考
這是區(qū)域活動閱讀區(qū)中的一個小片段,案例中的嚴涵看的圖書是自己家中帶來的,從觀察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能大聲講述各種恐龍的名字、習性等,滔滔不絕,已有了初步的閱讀意識,吸引了旁邊的顧俊熙,不時有其他小朋友加入他們的隊伍。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蔽野噙M行了“親子閱讀”活動。在語言區(qū)中每半月重新投放一次幼兒自帶的圖書。孩子們是不認識字的,只能觀察畫面,所以先由家長在家進行親子共讀,這樣孩子們會更加熟悉故事內(nèi)容。今天嚴涵小朋友在活動中就成為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解介紹,孩子們有不懂的也會向他請教,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他在這種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nèi)容,男孩子們對恐龍十分感興趣,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仍然是幼兒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綱要》也指出:教育孩子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等。分享為其一生品德素質(zhì)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分享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還形成初步分享意識??梢钥闯鰢篮敢夂团笥岩黄鸱窒恚€把書借給了王建翔看,雖然還有一點不舍,強調(diào)看好了要還,孩子們也能做到立即歸還,最后等嚴涵說看完后兩個男孩再去拿他的書看。
四、回應與調(diào)整
1.《指南》要求4-5歲幼兒反復看自己喜歡的圖書,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分享閱讀的方法堅持下去。鼓勵更多家長參與親子閱讀,讓幼兒為全班小朋友講述自己帶來的圖書。請幼兒講一講書中的內(nèi)容,并請同伴進行補充。
2.在日?;顒又凶⒁庥^察幼兒自帶書的內(nèi)容,收集幼兒喜歡看的圖書,繼續(xù)豐富圖書區(qū)的數(shù)量,擴大圖書的數(shù)量及范圍。分享閱讀活動不僅可以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活動進行,還可以結(jié)合主題活動進行或者成為一個主題活動。
3.《指南》中教育建議指出:“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jié)合畫面討論故事內(nèi)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和幼兒一起討論或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引導他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因此,我們要根據(jù)小班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選擇一些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可讀性的適合他們閱讀的一些圖文并茂的圖書。進一步指導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轉(zhuǎn)折處的畫面進行細致觀察并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合理想象。
4.組織圖書漂流活動,分享閱讀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圖書漂流活動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更大閱讀空間,孩子每人從家里帶來一兩本圖書,就可以閱讀到上千本圖書。在閱讀過程中,孩子不僅收獲了許多知識和道理,而且學到了更多交往方式和合作意識。
5.“大帶小”的閱讀樂趣濃。分享閱讀除了師生共讀、伙伴共讀、親子共讀外,還可以組織“大帶小”閱讀,請大班的孩子帶著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讀書,這樣一個閱讀氛圍,既培養(yǎng)了小班孩子的閱讀興趣,又讓中大班的孩子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孩子間的一些語言交流效果也是成人無法取代的。
總之,分享閱讀已經(jīng)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走進“分享閱讀”,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師生共讀”、“伙伴共讀”的樂趣,走進“分享閱讀”,讓孩子們在家庭中體驗“親子共讀”的快樂,走進“分享閱讀”,讓書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分享閱讀,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