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笨梢婇喿x對于人們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青少年學生獲得知識首先是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其次是來自于課外閱讀。因此,學校圖書館是學生課外知識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還可以作為“第二課堂”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豐富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利用好學校圖書資源,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各校開設閱讀課的目的。
為切實上好閱讀課,我對我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從圖書閱讀的內(nèi)容范圍,閱讀方法展開調(diào)查,同時征集讀者改進和完善服務措施方面的意見和要求。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存在下面問題:
學生普遍喜愛閱讀兒童文學類作品,對神話、寓言、成語故事、童話等作品關注較多,對學習輔導類圖書關注程度次之,對散文、小說、人物傳記等關注較少,對法制經(jīng)濟等基本不關注。學生閱讀圖書隨機性比較強,對內(nèi)容關注多,對內(nèi)涵關注少,多采用走馬觀花式閱讀方法。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效果差。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庇纱?,我們可以界定研究性閱讀的含義為:一種在以文學作品為主的文本基礎上,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來對閱讀文本所涉及的文學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進行理解、闡釋和探究的學習行為。
為了防止課外閱讀陷入放羊式的無序狀態(tài),發(fā)揮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作用,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以認真指導,切實利用好圖書資源,開展研究性閱讀。
一、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圖書資源
針對目前學生閱讀中普遍存在的閱讀目的不明確、閱讀讀物無選擇、閱讀膚淺無方法等問題,教師可以采取的方法如下:
(一)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學生的閱讀需要,推薦恰當?shù)膱D書資源
閱讀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在小學階段,兒童的求知的情緒性、隨意性比較明顯。這就需要我們采取按年齡推薦圖書,選擇并提供各類型、各層次的推薦書目,便于學生找到閱讀門徑。通過在課外閱讀好書,幫助學生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擴大知識面,加強知識綜合化,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同時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圖書利用教育,培養(yǎng)他們利用圖書館設施的習慣,提高他們對圖書館的認識和利用能力,讓圖書館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成為學生學習和工作的良師益友。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和終身學習意識
教師應該積極向?qū)W生介紹圖書館藏書情況、目錄使用方法以及借閱手續(xù)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查找、選擇圖書和借閱圖書的方法,使他們學會在同類書刊中進行分析比較,從中選擇出優(yōu)秀的書刊。同時,能夠根據(jù)自己學習的需要和個人的興趣愛好,有目的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識點,從而養(yǎng)成獨立尋找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正確的閱讀觀點,科學的閱讀方法,能夠擴大閱讀效益,促進思想交流,并使學生在將來的閱讀生活中終身受益。
二 、 指導學生采用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以專題為中心采用合作探索型閱讀教學模式,促進圖書資源的整合
學生課外自由閱讀時,教師可以加以指導發(fā)現(xiàn)可行性的研究專題,確立研究性閱讀目標,為研究性閱讀定向。教師指導學生確立專題目標時,專題的確立不宜過大,便于學生開展的小專題。確立專題后,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好一份具體的專題研究計劃,以確保專題研究性閱讀有序、有效地進行。由學生自主獨立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資料信息的采集、篩選、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資料信息后,由學生針對專題進行切磋,分組討論,讓學生互相爭辯、互相啟發(fā)。而教師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指導者甚至合作者進行參與。經(jīng)過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小論文,總結專題研究成果,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對專題研究性閱讀保持盎然的興致,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在評價中,應該重過程,而不是重結論,要讓學生始終感受到發(fā)現(xiàn)的快樂,要讓學生始終嘗到研究的甜頭,培養(yǎng)作為一個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
專題性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學生閱讀面,提高學校圖書利用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的提高,有助于圖書館對閱讀信息的反饋,了解學生閱讀需求有助于圖書資源的合理整合。
(二)整合圖書資源,推薦多樣化和多角度閱讀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構建有效的閱讀課堂
圖書資源的利用必須是有實效的,必須符合新課標理念,新課標語文閱讀教學的建議中要求對文本進行以讀者為中心的多元化解讀,因此,開展閱讀課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獨特閱讀體驗,老師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時,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和方法的評價,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合適的價值取向。不可偏離文本,亂加解讀。多角度解讀文本可以構建更加有效的閱讀課堂,解放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效果。
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可以指導學生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記讀書心得和體會,介紹讀書知識,推薦名人讀書方法,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還可以搞文學講座,也可通過讀書會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把學生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同時可以開展讀書方法交流會等活動。
總之,從圖書利用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有效整合利用圖書,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符合閱讀教學要求,符合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對此,教師的要有意識地整合圖書資源,打造研究性閱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