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春英+李松軍+宋浩杰+袁新華+申小娟
摘 要: 對于高分子科學及與高分子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而言,高分子化學是一門既基礎又十分重要的學科,因此《高分子化學》成為材料類大部分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本文對《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其中摻雜了一些教學方面的見解和建議。鑒于目前國內材料類專業(yè)大多采用潘祖仁先生編寫的《高分子化學》作為教材,以下課程教學內容的討論均以該教材為基礎。
關鍵詞: 高分子化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高分子化學》課程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學反應、物理化學、物理、加工成型、應用等知識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并且此課程是大部分材料類專業(yè)或高分子材料專業(yè)、復合材料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因此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對后續(xù)很多課程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從而教師和學生一般比較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及學習。而在這門課程教授中,首先教師們要分清主次,如潘祖仁先生編寫的《高分子化學》材料中,自由基聚合、陰離子聚合及陽離子聚合等都是極其重要的內容,不但要重點講解,而且要確保全部學生都能理解吸收。其次,教師們在教授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式,下面會詳細介紹。
一、教學內容
據大多數學生反映《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很難學習,因為這門課內容較多且比較分散,而且涉及的聚合反應類型之間關聯程度不大,因此對課程重點和系統性不容易把握住。教師授課時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如對于比較難的問題要講透徹,不能讓學生處于懵懂狀態(tài);而對于陽離子聚合、配位聚合、聚合物的化學反應等可為學生做較簡單介紹,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為學生講解難點和重點;而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門課程的精髓,教師授課時要避免將教材內容“填鴨式”灌輸給學生,應有針對性、側重地講解,少講精講,主要講解以下內容:
1.高分子的概述。
對于一門課程的學習首先要了解此課程的基本概念,在《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開始進入正式內容教授前,向學生介紹高分子的概述是很必要的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即將學習的課程,需要介紹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的發(fā)展歷史、高分子的現狀及分類和代表產品,通過介紹使學生對高分子有詳細認知,并調動他們學習高分子的熱情,積極認真地探索和學習相關知識,為以后投身于高分子行業(yè)打下牢固的基礎。
2.聚合反應。
《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涉及的聚合反應眾多,如自由基聚合、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等,而對于這些聚合反應的教授可按照以下三步來。
首先,需要對各種聚合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聚合機理進行詳細介紹,使學生對各種聚合反應有個大致了解,聚合機理要重點講解及掌握,如自由基聚合為用自由基引發(fā),使鏈增長(鏈生長)自由基不斷增長的聚合反應。
其次,對各個聚合反應中涉及的基元反應進行講解及特點概括,如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應的特點是:慢引發(fā)、快增長、速終止、可轉移。這些特點的概括使學生對各個聚合反應更好地記憶。
最后,介紹各個聚合反應具有的微觀動力學方程,以自由基聚合為例[2]。
每個聚合反應均按照這三步講授,使學生學起來條理明晰,不至于暈頭轉向。
二、教學方法
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與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有關,與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有關。下面介紹一些教學方法及教學方面的建議:
1.多媒體和板書結合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為教學帶來了很大方便,如生動展示各種反應模型,特別是一些三維立體模型[3]。然而據統計,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多媒體教學,以為老師使用制作好的PPT進行講解時,節(jié)奏很快,對那些沒有提前預習的學生來說,很難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使老師與學生間缺乏交流,從而教學質量下降。最后PPT設計不合理,照搬課本上的文字,缺乏趣味。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進行適量的板書教學,如講授聚合機理時,利用板書教學,能清楚地描繪出反應過程、電子轉移過程、化學鍵的破壞及產生過程,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突出重點。
如上所述,教師授課時要有針對性、側重點講解,少講精講,這樣不但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而且老師可以利用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為學生介紹一些相關課外知識,開闊其眼界。
3.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與實踐統一。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老師授課的同時應該開設相應實驗課,將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并且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理論。我校在確立高分子化學作為高分子材料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同時配套了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生產實習及高分子科學實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結論
隨著科技發(fā)展及對高分子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使得其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并且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各個領域,為高分子專業(yè)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學生應該積極學習高分子及相關知識,為以后就業(yè)及工作打下基礎。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尋找比較合適學生的方法,通過教學研究,不僅學生受益,而且教師本人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陳雪萍,李伯耿.高分子通報,2008(6):60-63.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學(第四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序.
[3]李麗.多媒體在高分子教學中的應用[J].高分子通報,2006(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