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煒,袁高輝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與危險分層及近期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朱穎煒,袁高輝
目的 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UACR)與危險分層的關系及對近期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132例ACS患者為病例組,按照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RACE)危險評將患者分為低、中、高危組;另選取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檢測各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漿肌鈣蛋白(IcTnI)、血漿B型腦鈉肽(BNP)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并記錄入院后心臟超聲檢查中左室射血分數(shù)(LEVF)及住院期間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等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病例組UACR高(<0.05)。3組危險分層患者年齡、血漿BNP、cTnI、hs-CRP、LEVF、UACR及UACR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與UACR<30 mg/g組相比,UACR≥30 mg/g組患者GRACE評分、GRACE高危人數(shù)、血漿BNP、cTnI、hs-CRP及MACE發(fā)生率均高(均<0.05),而LEVF低(<0.05)。與cTnI陰性組比較,cTnI陽性組UACR、高UACR率、血漿BNP、hs-CRP高(均<0.05),而LEVF低(均<0.05)。與非MECE組比較,MECE組患者UACR、高UACR率、血漿BNP、cTnI 及hs-CRP高(均<0.05)。相關分析顯示:UACR與血漿BNP、cTn及hs-CRP呈正相關(i≥0.462,均<0.05),而與LEVF負相關(i=-0.398,<0.05);多因素分析顯示:UACR(=1.137,<0.05)是ACS患者發(fā)生近期住院MACE相關高危因素。結論 UACR水平隨著ACS患者危險分層的增加而增加其與近期預后密切相關,高水平UACR是近期發(fā)生MACE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臨床評估ACS患者病情及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冠脈綜合征,急性;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險分層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是由急性心肌缺血所誘發(fā)的一組臨床急癥,該癥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是造成患者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ACS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如不及早給予病情危險程度的評估及針對性的干預治療,可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恢復,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早期尋找一種操作性強且簡便的特異性強的檢驗指標來評估ACS的病情及預后就顯得至關重要。有研究顯示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UACR)參與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過程,且與其預后密切相關[2]。本研究通過檢測ACS患者UACR的變化,旨在探討其與ACS患者危險分層的相關性及對患者近期預后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ACS患者132例(病例組),均符合《內(nèi)科學》ACS診斷標準;排除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UACR≥300mg/g。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齡48~88歲,平均(61.5±10.7)歲;不穩(wěn)定心絞痛6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另選本院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44~85歲,平均(60.5±9.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 觀測指標及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即刻采集靜脈血3 ml,檢測血漿血漿肌鈣蛋白I(cTnI)、血漿B型腦鈉肽(BNP)及高敏C反應蛋白(CRP)。BNP采用干式快速熒光免疫法定量檢測(美國博適公司 Triage BNP診斷儀);hs-CRP及cTn(IcTnI>0.03 ng/ml判定為陽性)采用日立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入院后24 h之內(nèi)留取隨機尿標本,測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UACR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日立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UACR≥30 mg/g既為陽性(但本研究患者既滿足< 300 mg/g,亦排除嚴重腎功能障礙者)。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的 HD11心臟超聲儀檢測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記錄患者住院期間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的發(fā)生率。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RACE)危險評分<85為定義為低危,85~133視為中危,>133則為高危[3]。
1.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l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法;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相關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UACR比較 病例組UACR[(16.97±4.11)mg/g]高于對照組的UACR](5.86±1.77)mg/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i=25.302,<0.05)。
2.2 不同GRACE危險評分組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低危組及中危組比較,高危組患者年齡較高、血漿BNP、cTnI、hs-CRP、UACR及高UACR率增高(均<0.05),而LEVF降低(<0.05);中危組以上指標與低危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ACS患者不同GRACE危險評分分組的一般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2.3 UACR<30 mg/g組與≥30 mg/g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UACR<30mg/g組相比,UACR≥30 mg/g組患者GRACE評分、GRACE高危人數(shù)比例較高(均<0.05)、血漿BNP、cTnI、hs-CRP及MACE發(fā)生率亦較高(均<0.05),而LEVF低(<0.05)。見表2。
表2 ACS患者UACR<30mg/g組與UACR≥30mg/g組相關實驗室指標比較
2.4 cTnI陰性組與陽性組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cTnI陰性組比較,cTnI陽性組UACR、高UACR率、血漿BNP、hs-CRPP及MACE發(fā)生率高(均<0.05),而LEVF低(<0.05)。見表3。
表3 ACS患者cTnI陰性組及cTnI陽性組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2.5 非MECE組與MECE組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非MECE組比較,MECE組患者UACR、高UACR率、血漿BNP、cTnI及hs-CRP高(均<0.05),而LEVF低(<0.05)。見表4。
表4 非MECE組與MECE組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2.6 UACR的相關性分析 UACR與血漿 BNP、cTnI及 hs-CRP呈正相關(i=0.517、0.462、0.657,均<0.05);而與LEVF負相關(i=-0.398,P<0.05)。
表5 ACS患者發(fā)生住院MACE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白蛋白作為血漿中一種大分子量負電荷蛋白質(zhì),當受到各種疾病及致病因素導致尿液中蛋白質(zhì)濃度增加,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會導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增多從而產(chǎn)生微量或大量蛋白尿。由于不同個體自身條件波動較大,而UACR可保持相對恒定,目前臨床中多推薦使用此指標評估相關疾病病情[4]。UACR通常被認為反映腎血管內(nèi)皮受損及腎小動脈硬化的程度,但近些年的研究顯示,UACR亦能反映全身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及功能的紊亂狀態(tài)[5]。UACR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與其近遠期預后且密切相關。Apostolovic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尿微量白蛋白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1周內(nèi)的病死率,并建議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將UACR作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
綜上所述,UACR水平隨著ACS患者危險分層的增加而增加其與近期預后密切相關,高水平UACR是近期發(fā)生MACE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臨床評估ACS患者病情及預后具有重要價值。但本研究為選自單中心,樣本量偏小,需在擴大樣本量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研究。
[1] 郭輝,原立新,茹祥偉,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29-31.
[2] 雷飛飛,李冬梅.隨機尿微量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8(10): 4445-4446.
[3] Guidez T,Marechaux S,Pincon C,et al. Additi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o the GRACE score to predict outcom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retrospective (development)and prospective(validation)cohort-basedstudy[J].Emerg Med J, 2012,29(4):274-279.
[4] Amonymous.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J].Am J Kidney Dis,2002,39(2): sl-s266.
[5] Hollenberg NK.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nd non-car 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general population[J].Curr Hypertens Rep,2003,5(5): 356-357.
[6] Apostolovic S,Stanojevic D,Djordjevic V,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Lab,2011,57 (34):229-235.
[7] Zand Parsa AF,Ghadirian L,Rajabzadeh Kanafi S,et al.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cta Med Iran,2013, 51(4):231-235.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1.020
R541.4
A
1671-0800(2016)01-0039-03
2015-09-15(本文編輯:孫海兒)
313000浙江省湖州,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朱穎煒,Email:hzzhuyinw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