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7-0223-01
態(tài)度決定高度,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節(jié)成功的思想品德課與老師能否處理好課堂細節(jié)有很大關系,其中學生插嘴是課堂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何謂學生插嘴,就是在教師上課時,沒對學生進行質疑學生把自己的見解脫口而出;或是教師沒指名回答,學生也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學生為何要插嘴呢?不外幾種情況:一、教師對學生關注少,學生要引起老師的注意;二、學生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三、信口開河。對于學生不經意的插嘴,每個教師對待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有的加以嚴厲的批評,有的立即打斷,有的置之不理,而有的因勢利導。我認為因勢利導學生插嘴最可取,因為學生插嘴是一種個性化學習方式過程的表現(xiàn)。思品課主觀材料題中,答案具有開放式,無標準化,言之有理特點,更應處理學生插嘴現(xiàn)象。
一、學生插嘴是自信的表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師按著課前設計好一成不變的教案進行教學。教師沒問到的,學生不許出聲,得靜靜聽。這本身就遏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二、學生插嘴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表現(xiàn)
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教師有創(chuàng)新獨特的教學方式,還要求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進行教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我們正在學習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記憶知識的能力,而是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學生創(chuàng)新之動力來自教師的啟發(fā)、鼓勵、包涵與贊賞。
三、學生插嘴是個性張揚的表現(xiàn)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這就要求教師尊重、關心、牽掛每一位學生,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特別是對于學生不經意的插嘴,教師更要認真、耐心地聽取,然后再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敢于插嘴,把自己個性化的見解發(fā)表,說明這學生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大膽想象、探究才得出的答案。教師怎能對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置之不理或一口否認呢?難道教師追求的是惟教參是尊,惟標準答案是尊的這種抑制個性張揚,,尋求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嗎?這樣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一切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嗎?“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為本,著眼人的發(fā)展。它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彰顯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皩W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xiàn)個性彰顯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彰顯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往往反映出由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四、學生插嘴也是一個閃光點
學生在學習上客觀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愛心可使枯苗復蘇,耐心可以修好破罐。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付出愛心和耐心。平時所關心,留心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舉,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這樣才能提高這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興趣性,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并且無處不在。插嘴也是一個閃光點。因為那是學生對學科興趣的表現(xiàn)。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
我們如何引導學生課上這種無惡意的插嘴呢?下面我就個人經驗提出做法:
1、順流而下。什么叫順流而下,就是改變教師原設計好的教案,順著學生的話題,鼓勵學生把想說的話盡情地說完整。如果學生說的在理的,教師應即使給予表揚,若學生說得不夠完整,教師應當補充或矯正。我有時候打算給學生講些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或者給他們講些節(jié)日方面的知識,誰知剛開頭,有的學生就喊:我知道,我看過啦。以前我會很生氣的,現(xiàn)在我會和顏悅色的引導:你知道什么,把你知道的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學生很高興,講的繪聲繪色,有時候也出現(xiàn)錯誤,還有時候講的不清楚,我再給他補充,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又激發(fā)了他們學政治的興趣。愛護、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至關重要。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過程,因而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著發(fā)展的可能和潛力。但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對學生的回答或別出心裁的思考方法等學習活動要細心體察,耐心誘導,保護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啟發(fā)和激勵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更自主地學習;有興趣,學生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尊重學生還體現(xiàn)為激勵、贊賞學生。抓住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誠摯的鼓勵,能使他們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奮發(fā)的學習動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積極成長、教學效率極大提高的效果。
2、推波助浪。當我講到青春期的知識時,學生插嘴是最為熱烈的。記得那節(jié)課,我剛說:愛美之心……全班同學就齊說:人皆有之。面對如饑似渴的學生,這時我如果還按照課前的備課程序講下去,必然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我只能像大海上空的一陣狂風,席卷海水,推波助浪。我立即問:哪什么樣的人才算美呢,在你們心中美的尺度是怎樣?全班立即展開熱烈的討論,隨后又熱情洋溢的發(fā)表見解,把他們對美的理解毫不保留的說很出來。這樣既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了的教學效果。這種自然生成的教學資源要好好把握利用。
3、涓涓細流。這里就是要求教師面對學生的插嘴要像緩緩流動的泉水,耐心等待學生插完要表達的內容。等待非常重要,教師要學會延遲判斷,讓學生自己來判斷,而不是老師作為一個法官來判斷,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教師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馬上急于告訴學生。面對學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自由想象的時空,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面對這些學生,給他們留有思考的時空,他們就會去判斷、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
有的教師有可能會質疑,如果僅僅關注主體不注重課堂效益,只會滋生學生“信口開河”的不良習慣。那么當學生“信口開河”時,教師就應把主導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幫助梳理、點撥、疏導。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課堂學習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改革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課堂中學生插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的表現(xiàn),教師怎能對此冷落、忽視呢?思想品德的主觀材料題言之有理,答案沒有標準化的,更應提倡學生插嘴。
拒絕、否認學生插嘴,就是拒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就會死氣沉沉,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得不到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思想品德課有很多知識是要求學生背誦,學生會覺得單調枯燥。試想,如果一個學習中的孩子,整天處于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即使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不能提出質疑,那么,我們怎么能夠指望他會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夠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能夠成為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設者?
教師課堂上因勢利導學生插嘴,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是師生交往、交流、啟發(f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雙邊活動”,這也重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卻一無所獲,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