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成
【摘要】語文是初中階段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而重要的學科,其課堂的生動性與否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因此,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以促進課堂教學生動性的明顯提升,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生動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一切生動、有趣、新奇的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為其組織出更加生動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提高教學實效。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以“灌輸式”組織教學活動,這種教師“一張口一本書一支筆”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與呆板,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切實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生動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先進教學方法的引入,積極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新鮮、靈活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從而增強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而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科技被引進教學活動中,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同時給學生播放視頻、聲音、文字、圖片等信息,可多角度、多側面地為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多種信息,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知識、理解知識、記憶知識。教學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法可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對課堂實效性的提高有很大積極作用。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課時,教師就可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由于很多初中生沒有參觀過真實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因此讓他們通過文字描述清晰而準確地掌握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所有建筑特點尚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更加客觀、真實地為學生展示紀念碑建筑特色,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紀念碑有關的視頻與圖片,再加以文字解說,就可使得學生更加準確、牢固地掌握相關內容。另一方面,由于多媒體技術操作簡單、靈活,并且信息容量大,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在相同時間內可為學生展示更為豐富的信息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時,可有效拓展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了解廣度與深度,并大幅提高教學活動的生動性。
二、增加師生間互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初中語文教學生動性的具體體現(xiàn),而頻繁的師生互動是烘托活躍氣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只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愿意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師生互動頻率。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小組協(xié)作教學法的運用,將教學內容以多個問題形式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針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適時點撥,撥正學生思路,促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問題的正確答案。在這種互動、協(xié)作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可明確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并以主人翁姿態(tài)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學生完成探究過程之后,教師應就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完善、補充、甄別及篩選,并大膽肯定學生在探究中的成果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使得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更加自信地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父母的心》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通讀課文,然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探究:①他們既然把孩子送出了,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來?②文中哪個畫面最使你感動?請簡述理由。學生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視,對于迷茫的同學進行點撥,啟發(fā)思路,比如提示:可從神態(tài)、語言、動作入手,抓關鍵字詞等方面分析。當每個小組都完成探究學習后,教師可詳細聽取學生代表匯報,然后做出總結、補充與點評,并就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優(yōu)秀學習成果進行肯定與贊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提高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頻率,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還扎實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與教學
實效。
總而言之,生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語文課程的興趣,而且還可優(yōu)化教學實效,并且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點組織教學活動,并盡可能多地提高師生互動頻率,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生動性。
參考文獻
[1]陳躍輝.論如何更好的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動性[J].成功(教育),2013(8).
[2]鄧小存.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生動性與趣味性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4(23).
[3]李秋喜.淺議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J].考試周刊,2013(1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