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華, 貢亦軍, 郭翠華, 張 艷, 李 麗, 石 晶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東風醫(yī)院, 1, 結直腸肛門外科; 2, 普外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
造口評分表在腸造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汪少華1, 貢亦軍2, 郭翠華1, 張艷1, 李麗1, 石晶1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東風醫(yī)院, 1, 結直腸肛門外科; 2, 普外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探究造口評分表在腸造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80例腸造口手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造口評分表,比較2組患者造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的DET評分低于對照組, SF-36各項內容評分高于對照組,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5%)低于對照組(4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造口評分表應用于腸造口患者的護理中,可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腸造口; 造口評分表; 護理; 并發(fā)癥; 生活質量
腸造口術是外科常見手術,該術式的操作是在腹壁上開口,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外并縫在腹壁,因此會形成腸造口,主要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等腸道疾病,在挽救和延續(xù)患者生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并發(fā)癥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1]。本研究選取80例行腸造口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造口評分表應用到護理管理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腸造口手術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患者均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為永久性結腸造口,大腸功能正常,并排除存在嚴重語言認知功能障礙、全身性系統(tǒng)疾病以及自身體質和家庭支持均較差的患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6~76歲,平均(46.2±5.3),平均體質量(58.7±3.6) kg, 平均住院時間(21.8±3.4) d, 疾病類型為直腸癌16例、乙狀結腸癌11例、橫結腸癌5例、其他8例,手術方式為乙狀結腸造口26例、其他14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7~75歲,平均(46.3±5.4)歲,平均體質量(58.8±3.7) kg, 平均住院時間(21.8±3.5) d, 疾病類型為直腸癌15例、乙狀結腸癌12例、橫結腸癌6例、其他7例,手術方式為乙狀結腸造口25例、其他15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疾病類型、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實施圍術期全程護理,包括術前造口定位、協同選擇造口袋、術后造瘺口和腸管情況觀察、造口并發(fā)癥預防、指導患者及家屬更換造口袋、飲食和心理護理、出院前健康宣教、院外定期隨訪等內容,未實行量化指標評價。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參照DET評估工具和AIM護理指南[2-3],自制造口評分表,對常規(guī)護理內容進行量化,護理人員接受系統(tǒng)培訓,包括造口護理基本技能(觀察造口形態(tài)、造口周圍皮膚清潔方法、底盤裁剪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及損傷情況評估)、常見問題分析(包括刺激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可視癥狀的表現、發(fā)生原因及相關處理方法)和附件產品了解(包括造口護膚粉、皮膚保護膜以及其他造口附件產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住院期間逐步落實造口評分表中各項內容,使患者及家屬掌握該表,保證在院外能夠獨立使用。
各項內容及對應評分情況如下: ① 造口皮膚并發(fā)癥。根據患者癥狀表現設定分值,分5個項目,包括表皮發(fā)紅伴有痛感、表皮破潰、破潰面積<底盤50%、破潰面積>底盤50%和有膿性分泌物或存在組織增生情況,分值均為1分。臨床護理重點在于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注意與排泄物隔絕;患者排便后以清水和軟布擦拭造口周圍皮膚,并在干后涂抹保護膜;對于皮膚發(fā)紅或已經出現破潰的患者,應先對破潰情況進行處理,在局部涂抹潰瘍粉,待吸收后再涂抹保護膜;造口袋粘貼后保持體位12 min左右,可用手掌加溫,選擇大小相宜的底板內圈,使用時間在1周內,總分超過3分,指導就醫(yī)。
② 造口狹窄、旁疝。造口狹窄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糞便較細、小指無法插入,癥狀對應分值為1分,應定期用手指擴張造口,維持3個月以上,戴指套插入,插入前應涂抹潤滑劑,沒入第2關節(jié)處停止,保持2 min, 癥狀總分超過2分,指導就醫(yī);造口旁疝表現為造口基底部隆起、伴有排便排氣改變、腹痛,對應分值均為1分,注意控制體質量和慢性咳嗽,限制劇烈活動,定期查看造口周圍情況,選用合適的造口腹帶,發(fā)現1項即指導就醫(yī)。
③ 其他并發(fā)癥情況。對于造口脫垂情況,腸管突出對應1分,高出皮膚<4 cm對應分值為2分,>4 cm對應分值為3分,伴有腸管損傷加1分,為預防該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患者應保持大便通暢,造口可外敷油性軟膏避免增加負壓,平時可適當運動,使用的造口袋底盤要柔軟,超過2分就醫(yī);對于造口回縮情況,造口內陷低于皮膚、邊緣可見黏膜,均設定1分,邊緣已不可見,設定2分,護理時除手指擴張外,可行灌洗術,應使用凸面底盤造口袋加用彈力繃帶,超過2分就醫(yī);對于造口黏膜與皮膚分離情況,與腹壁皮膚縫合處分離,在1.0 cm以下,分別設定1分,分離超過1.0 cm,設定2分,平時應管理好補充營養(yǎng)和控制體質量的關系,使用凸面底盤造口袋和防滑膏,定期擴肛,總分超過2分指導就醫(yī)。
1.3評價指標
記錄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DET評分法對患者出院時和出院后1個月造口周圍皮膚情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皮膚問題越嚴重;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軀體狀況、生理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和社會功能,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提高越明顯[4-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與出院時相比,出院后1個月2組患者DET評分均有所提高,其中研究組提高幅度較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2組患者SF-36各項內容評分均有所提高,其中研究組提高幅度較大,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研究組造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1 2組患者DET評分比較 分
與出院時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分
與護理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相關統(tǒng)計資料[6-7]顯示, 20%以上結直腸疾病(以低位直腸癌居多)患者需行永久性腸造口,而腸造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10%以上,目前每年新增腸造口人數在10萬以上,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如何持續(xù)有效地開展腸造口護理工作,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已成為現階段臨床護理管理人員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8]。結合以往臨床護理應用的記錄表格,參照DET等評分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的造口評分表,將主觀觀察與客觀評價結合起來,指導患者院外護理,有助于早期扼殺護理隱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
韋秀利[10]對51例腸造口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在術后護理中應用DET/AIM的觀察組,其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中,應用造口評分表開展護理工作的研究組40例患者,出院后1個月DET評分和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4.9±2.7)分、12.5%, 而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案的對照組40例患者,出院后1個月DET評分和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6.5±2.5)分、45.0%, 2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提示造口評分表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造口周圍皮膚問題,減少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隨訪結果顯示,研究組SF-36各項內容(包括軀體狀況、生理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證明將造口評分表應用在造口患者的護理中,可解決造口常見問題,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造口評分表可針對造口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評估并指導相關護理工作,對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均能起到積極作用,建議在造口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1]劉硯燕, 袁長蓉. 腸造口患者術后適應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12(4): 379-382.
[2]徐加鶴, 周喜樂, 王金海, 等. 保護性腸造口自閉可行性研究[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2, 12(5): 1040-1042.
[3]戴曉冬, 霍孝蓉, 吳玲, 等. 江蘇地區(qū)腸造口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對護理工作的啟示[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13(4): 448-451.
[4]張六一, 李晶, 張靜平, 等. 腸造口患者社區(qū)護理現狀及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4(7): 1273-1275.
[5]李銀清, 方小妮, 鄭若賢. 應用兩件式造口袋提高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11(4): 1864-1865.
[6]錢惠玉, 徐文亞, 翁亞娟, 等. 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對腸造口患者短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16(5): 441-442.
[7]陳德鳳, 羅小紅, 張燕飛, 等. 小組教育在直腸癌腸造口家屬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6, 10(1): 147-152.
[8]岳秋菊, 劉麗紅, 李燕平, 等. 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腸造口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 山東醫(yī)藥, 2011, 10(3): 6-7.
[9]劉小琴, 吉秋進, 程晨, 等. 家屬賦能模式在嬰幼兒腸造口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 江蘇醫(yī)藥, 2015, 22(11): 2789-2790.
[10]韋秀利. DET/AIM在腸造口術后周圍皮膚護理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15(7): 1386-1388.
Application of stoma score scale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stoma
WANG Shaohua1, GONG Yijun2, GUO Cuihua1, ZHANG Yan1, LI Li1, SHI Jing1
(1.DepartmentofColorectalandanalsurgery; 2.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DongfengHospitalAffiliatedto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Shiyan,Hubei, 442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oma score scale 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stoma. 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 study group was given stoma score scal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stoma-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 score of DET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score of each item of SF-36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rate of stoma-related complications (12.5%)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the stoma score scale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stoma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toma-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testinal stoma; stoma score scale; nursing; complications; quality of life
2016-01-20
貢亦軍
R 473.6
A
1672-2353(2016)10-109-03
10.7619/jcmp.2016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