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婉嫦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中學 510800)
肢體語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立體性的特點,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能彌補有聲語言和多媒體課件的先天不足,因而在課堂教學上突破一些微觀的、抽象的、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科學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的認識,把枯燥的知識轉化成互動的游戲活動,會令生物學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神經調節(jié)”是高中生物學教學中較抽象難懂的內容之一,教師基本上都采用講授的方法,對照教學掛圖和模型詳細地講解神經元的各個結構,然后反復強調:興奮在一個神經元和多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過程的不同之處。這種教學方法不但使教師講得辛苦,也使學生對知識點難以消化吸收。如將肢體語言運用到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則可明顯提高教學效率。
在介紹神經元的結構時,請學生將右手五指伸開,表示一個神經細胞。五指就代表多而細的樹突,手腕以上代表一個長而粗的軸突。學生馬上就能體會到手掌將代表細胞體(圖略)。當進入“突觸”結構學習時,學生用左手,合成拳狀,向張開的右手靠攏,模擬興奮由軸突向細胞體傳遞的過程(圖略)。
在學習生物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時,讓學生雙手合拳相對,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做“V”字型手勢。拳頭可代表磷脂分子的親水頭部,“V”字手指代表磷脂的疏水尾部(圖略)。安排學習合作小組的6位學生并排站立,同時做出上述的動作就可以模擬出生物膜磷脂雙分子層的部分結構。
蛋白質的結構千變萬化,種類不計其數,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只有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一個微觀的知識點。
如何讓尚未接觸過有機化學的高一學生快速地記憶并理解呢?在教師的帶領下,全體學生一起做身體運動——伸出左手能代表一個氨基,伸出右手能代表一個羧基,站立的雙腳為氫,面部為R基。通過辨別人的面容特征能確定此人的身份,那么同理可得,氨基酸的種類也取決于R基(圖1)。
有了以上的鋪墊,再組織學生進行“脫水縮合”的小游戲就得心應手。一位學生扮演一個氨基酸,同時伸出左手(氨基)和右手(羧基),與相鄰的學生手牽著手,手和手摩擦產生汗水。這樣,“氨基酸”們就完成了脫水縮合過程,形成了多肽(圖2),進而形成多種多樣的蛋白質。
圖1 人體模擬的氨基酸分子(左)和氨基酸分子結構通式(右)
圖2 小組合作模擬的脫水縮合過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