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劉春
摘 要: 本文以湘教版初中英語導入設計為切入點,就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導入原則與方法做探討分析,期望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優(yōu)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初中英語 導入設計 原則方法
初中英語教學導入是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為學生做指引令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方法。課堂的開端導入決定著學生融入學習活動的效率與整堂課程的教學質量,因而需要教師提起對課堂導入的重視,將其作為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課堂開端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對課堂學識內容的興趣與求知欲,令其迅速進入學習角色,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教課進程,為整節(jié)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學習動力上的保障,促進學生的知識吸納與能力培養(yǎng)。因此筆者以湘教版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為研究對象,就其具體的設計原則與方法做細致的探討研究。
一、初中英語導入設計的原則探究
(一)目標性原則
課堂導入的目的始終是為英語教學服務,通過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強化其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與成果,促進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提升。因此,導入設計首先應遵循的原則即為目標性,以教學目標為指導與方向,將整個設計控制在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之中,不因設計偏差導致學生思維過于發(fā)散,興趣著眼于課程知識之外,而降低教學質量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課設計時應以教材為基礎,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并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況,為其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導入方法,讓學生通過課堂導入對學識產生濃厚的探究熱情,積極思考、學習教師所設定的教學內容,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并讓學生理解掌握本堂課程的知識概念,達到英語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對課堂知識的求知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積極吸取理解教師所講概念。因此,趣味性是初中英語導入設計中應遵循的一大重要原則,通過采用各類靈活多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手段,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讓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認知英語知識點,培養(yǎng)鍛煉其思維能力意識,優(yōu)化整節(jié)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英語導入設計的方法
(一)直觀導入方法
所謂直觀導入,指的是通過使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直觀教具與多媒體手段等為學生課堂導入,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令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實現(xiàn)初中英語課堂的高效教學。此方法相對于語言導入而言更加直觀與生動,且因應用各類具有感官刺激的影像圖案做導入教具,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產生英語學習的動力與熱情。此方法相比語言導入耗時更少,為課堂教學預留的時間更多,提升整堂課程的教學進度。按照所用直觀導入教具的不同,其方法可細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實物導入。利用實物教具進行英語學習導入是最為直觀且簡便的方法措施,通過在課堂開端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實物,讓其直觀感受到本堂教學知識的概念與范圍,并迅速進入求知情境中。同時實物的導入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讓整堂課程的教學氛圍變得熱烈活躍。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級Unit 3 Topic 1“What things do you love collecting?”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導入中,課文是關于收藏興趣的介紹與概述,因此教師在課堂開端可為學生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收藏物,激發(fā)學生對收藏的興趣。開展同學間收藏愛好認識的探討,為學生在接下來對hobby與collecting相關知識的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語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具體,以調動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加深對課文學識的理解掌握。
2.多媒體手段導入。多媒體手段的技術優(yōu)勢在于能將與知識相關的各類圖案、影像、文字等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媒體媒介為學生做演示,幫助其快速理解課程知識的體系結構,并以多媒體豐富的感官作用效果吸引學生。
例如,在對湘教版八年級Unit 3 Topic 2 Section A一節(jié)做課堂教學導入時,教師可在課堂開端應用錄音機或多媒體軟件為學生播放展示三類風格迥異的音樂(pop music,folk music,rock music等類別),讓學生仔細聆聽并在之后讓學生展開對三類音樂類型與風格特點的討論交流。由于音樂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就音樂問題提出許多有關自身生活經驗的看法與意見,從而令學生樂于投入討論分析活動中,并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不但有效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還經由熱烈的討論互動,收獲諸多關于音樂類型與風格的認識,為之后教師導入課文“Some Types of Music”打好學生的認識基礎。
(二)溫習導入方法
所謂“溫故而知新”,溫習導入方法就是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開端,教師應用復習上一堂課程所講知識內容的方式做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導入。通過在課程引導學生進行上堂課學識的溫習,不但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內容,而且深化其對就有知識的掌握與認知力度。同時,在新舊知識銜接聯(lián)系、對知識的溫習由已學知識逐漸向本堂課新學識開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新知識的認識與探究興趣。經由新舊知識的過渡推進,讓學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識的學習目標,對其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索思考,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導入目的。在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回憶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向學生設問抽答,做聽寫、朗讀、翻譯與練習活動等完成舊知識的溫習鞏固,與新舊知識點的串聯(lián)銜接。通過溫習導入這一承上啟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復習已學知識的前提下,對新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與學習,實現(xiàn)課堂知識的高效教授。
三、結語
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導入手段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框架,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本班級的學習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靈活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與質量,構建起高效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黃翠紅.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原則和方法[J].中學課程資源,2014,03:24-25+29.
[2]張華婷.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和方法淺談[J].新課程(上),2013,04:174-175.
[3]李春紅.試析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導入的原則和方法[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5,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