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震寰
摘 要 文化是城市機體的血液。一般來說,資源型城市的經濟比較落后,文化也相對落后。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既要恢復經濟造血功能,又要恢復文化造血功能;既要重振城市經濟,又要重塑城市文化。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兩個建設都搞好了,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綠色發(fā)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關鍵詞 資源型城市轉型 綠色發(fā)展 文化因素
城市文化與城市發(fā)展密切相關,對城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城市文化是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的精神力量,是城市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城市經濟的高度發(fā)展,離不開城市文化的支持。其次,城市文化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物質、精神生活需求的基本手段,是城市人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城市人民群眾既有物質生活需求,又有精神生活需求。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們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費的增長速度比物質需求、物質消費的增長更快,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在社會消費中的比重急劇上升。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但越來越全面、廣泛,而且消費標準越來越高。只有通過發(fā)展城市文化,才能更好地滿足城市人民的文化需求。最后,城市文化也是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只有通過文化發(fā)展才能實現。
像任何城市一樣,資源型城市文化也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資源型城市文化中包含了許多先進的同城市經濟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促進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內容;另一方面,資源型城市文化中又包含封閉、保守、不思進取等落后保守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內容,嚴重阻礙著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fā)展和經濟轉型。資源型城市必須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城市文化的兩重性,區(qū)分積極的文化要素和消極的文化要素。發(fā)揚積極文化要素和文化內涵,克服消極文化要素和文化內涵,推動城市文化創(chuàng)新,為經濟轉型注入強大的文化力量。
資源型城市經濟相對落后,落后的經濟孕育了落后的城市文化。落后的城市文化一旦形成,又成為阻礙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巨大文化惰性,一座難以逾越的文化大山。落后的地域文化既是經濟落后的結果,又是經濟持續(x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資源型城市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力在經濟轉型中的特殊重要作用,重塑城市文化,構筑嶄新的轉型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力,把它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的強大動力。文化力是一種基礎力、啟動力,是推動經濟轉型的先導性力量。在經濟轉型啟動期和整個初期階段,文化力對于經濟力的有效發(fā)揮具有決定性作用。
一、城市觀念文化及其建設
城市文化體系中的各種文化要素、文化事項,有的與經濟聯(lián)系比較密切、直接,有的與經濟聯(lián)系不夠緊密;有的與經濟近些,有的與經濟遠些。與經濟發(fā)展聯(lián)系最直接,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力、推動力最大的文化要素,是城市的經濟文化,可以稱之為城市經濟文化結合體。城市經濟文化結合體包括城市經濟觀念文化、經濟制度文化、經濟行為文化和經濟物質文化四個組成部分。這四個構成部分對經濟發(fā)展發(fā)生作用影響的方式及作用影響的結果都是不同的。其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是經濟觀念文化。經濟觀念文化制約、影響著經濟制度文化、經濟行為文化和經濟物質文化,對整個經濟文化的走向和發(fā)展起著主導支配作用。經濟觀念文化決定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方式、發(fā)展思路;有什么樣的經濟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發(fā)展思路。經濟觀念文化還直接影響著城市經濟運行的質量、速度和效益。先進的經濟觀念會提高城市經濟運行的質量、速度和效益,衰朽的經濟觀念會降低經濟運行的質量、速度和效益。像一個人的經濟行為受其思想、觀念支配一樣,一個城市的經濟行為也受城市經濟觀念的支配。
城市文化觀念是一個系統(tǒng),包括城市的文化心理、經濟理念、經濟道德、價值觀、城市精神風貌等內容。城市觀念文化有先進、落后之分,積極、消極之別。先進、積極的觀念文化,對城市人口素質的提高、城市經濟發(fā)展具有正作用、推動作用;落后的、消極的觀念文化,對城市人口素質的提高和城市經濟發(fā)展具有負作用、阻礙作用。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轉型、變革時期,先進文化觀念的正作用和落后文化觀念的負作用,在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呈幾何級數增長,對城市經濟發(fā)展具有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從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方向、道路,決定了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成敗。
城市精神或城市精神風貌,是城市觀念文化的另一重要內容。所謂城市精神或精神風貌,是指城市政府、企業(yè)和居民在經濟生活和經濟實踐活動中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熱情和工作風貌。城市精神是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城市經濟觀念、理想、信仰、追求付諸實踐后的外在表現。城市有了精神,就有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就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創(chuàng)造出人間經濟奇跡。
二、城市制度文化及其建設
制度文化是緊貼城市文化核心層次——觀念文化的層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既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的影響,也受經濟觀念文化的制約影響。有什么樣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經濟觀念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經濟制度。同時,城市的經濟制度文化又對城市的觀念文化,對城市經濟發(fā)展產生反作用和反影響。制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經濟當事人。制度規(guī)定著當事人的思維方式,制約著當事人的行為。因此,在重塑城市文化的過程中,加強和提高城市經濟制度文化建設水平,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城市文化建設內容。經濟制度文化也有層次性,制度的最高層次是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及其具體實現形式。應該說,這一層次的經濟制度是城市所在國家進行制度選擇的結果,城市只能在國家選擇的制度框架內活動。
三、城市行為文化及其建設
城市經濟行為文化是城市政府、企業(yè)和居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在一定觀念、習俗、準則、規(guī)范、制度等的制約影響下,在經濟實踐中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特征。經濟成為文化受到觀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制約影響的同時,它也反作用于觀念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新的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產生的肥沃土壤。經濟行為文化包括經濟行為方式、經濟行為準則及城市經濟習俗等,它是一種行動中的文化,是經濟運行過程中體現、折射出的經濟文化現象。社會經濟活動是物質生產過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們以什么樣的行為方式從事經濟活動對于經濟發(fā)展具有第一位的意義。一個城市行為文化的特征,對于城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同樣具有第一位的關鍵的意義。所以,在構筑城市文化、重塑轉型文化的過程中,資源型城市必須倡導和推行健康積極的經濟行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