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英
【摘要】在戲曲的舞臺上,戲曲演員是否可以熟練的運用藝術手段將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形象豐富完整的展現出來,并刻畫的生動形象、鮮活靈動,與觀眾產生共鳴,激發(fā)觀眾的內心情感,使觀眾有置身其境的感覺產生美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演員表演者表演技巧的掌握程度、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以及對角色的掌握和刻畫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戲曲表演;模式;角色情感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將音樂、表演、服裝、舞臺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中國的戲曲藝術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伴隨著中國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得以發(fā)展,同時又在無數藝術家、文藝工作者的鉆研發(fā)展下,歷經幾千年,使得戲曲逐漸走向成熟,表演形式不斷豐富與提升,人物形象的情感表演技巧也越發(fā)成熟精湛。藝術來源于生活,戲曲的舞臺表演模式同樣源于生活里的模式。例如戲曲模式中喜怒哀樂、怕、懼等抽象形體動作的表現,情感的表達以及模擬登山、坐轎、騎馬、過河、上樓等形體動作。這種模式化的東西以生活為源同時又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總結與提升,做到高于生活的境界。真正理解到這一點當很大程度上幫助演員做好舞臺表演,完成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由此可見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一方面要對這些表演高于模式化的東西做到運用自如,另一方面還必須有扎實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才能將二者在舞臺上做到巧妙結合。
一、演員對所飾角色情感的把握
首先,演員要做的是對所飾演的人物角色在外形上的認可,然后融入形體動作、服裝表情及唱腔等一系列元素,將戲劇中的人物角色生動的展示給觀眾,賦予人物角色真切的思想情感,生動的人物性格,給觀眾劇中角色即為生活中人的感覺?!把輪T第一自我應當為第二自我的主人,我們身上看到的那部分應當可能地安全控制我們身上執(zhí)行的那部分?!闭侵硌菟囆g家陳栓昌老師對演員與所飾角色關系的生動詮釋。演員應有能力做到自我判斷和控制對所飾演人物感情的表演。例如在《下河東》這部大型歷史古裝戲中,我扮演的是內心情感復雜,多悔恨與困惑的“趙匡胤”。戲中他錯信奸佞,使得忠誠良將呼延壽廷蒙冤喪命,又被歐陽芳騙到河東,深陷敵軍圍困,無計可施之境,直到等到呼延夫人和呼延贊解救之后,又遭呼延夫人指責,自己也是悔恨不已。趙匡胤既對呼延夫人和呼延贊、呼延金蓮有所愧疚,要賠禮道歉,又想維護住帝王的威嚴,他的內心情感非常復雜。因此在“龍虎斗”一場戲中,為了使人物內心和模式動作更好的結合,我運用了憋紅臉、甩髯等表現形式,又用三摟馬和劈叉等動作演繹被呼延贊打落馬下的場景。在表演手法上,古裝戲和現代戲存在著差異,古裝戲的服裝配飾比較保守遮掩,但是動作卻是夸張,而在現代戲中無論是模式還是基本功,例如過河、開車等都必須做到真實、現代化,對人物內心情感進行刻畫時要做到細致且豐富,內心活動可以表現的張揚,例如老生表達情緒時可以應用耍髯、甩袖、甩發(fā)的技巧,“凈”、花臉可以利用大呼、瞪眼、吹須等來表達內心的憤怒。例如我在演繹歷史古裝戲《困雪心》中韓相忠一角時,就大量的運用了髯口的技巧。當與其他大臣同審蒙冤的女兒一場戲時,面對女兒受手指釘竹簽酷刑時,內心煎熬卻又無計可施,只能通過憋臉、甩髯口等動作來表達內心情感,將真情實感融入到這些表演模式中。
二、現代戲表演模式應用把握
現代戲是在舞臺上對現實生活進行真實化、藝術化、戲劇化的演繹搬,利用演員的角色表演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跡,并適當的進行渲染與夸張,當然還應把握好特定和固定表演模式的力度分寸。以現代戲《稱婆婆》為例,戲中婆婆很不贊同兒媳用大稱稱自己的體重,然而面對兒子雖為難卻不反對的表現后,雖內心不滿卻也不好明顯的反對,只能看看兒子、兒媳后,又看向觀眾,以使觀眾能體會到她內心的矛盾沖突。而若是在古裝戲中則可借助甩袖、跺腳等動作來表達內心的不滿。表演動作時必須要做的就是能夠合理有效的運用好戲曲程式和技巧,這些戲曲程式和技巧能夠巧妙、有效的運用,又能與某些動作做到恰當的結合,能夠使得演員所塑造的各類角色呈現出更加成功的藝術效果。
學習永無止境,技藝的嫻熟在于不斷的進取,只要我們勇于鉆研,敢于突破常規(guī),以戲曲和角色塑造需要出發(fā),合理有效的利用好現代的燈光影像效果,將傳統(tǒng)歷史性表演模式和現代人物表演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求在舞臺上呈現出來源于生活,緊密聯系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角色,以得到現代人的認可與接受。使中國戲曲藝術能夠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將民族戲曲文化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劉景芳. 如何提升戲曲表演的藝術性[J]. 通俗歌曲, 2015(12).
[2] 賈志剛. 塑造形象真的是戲曲表演的最高境界嗎?[J]. 中國戲劇, 2014(01).
[3] 車艷敏. 不像不是戲 太像不是藝——談戲曲表演的真與美[J]. 劇作家, 2014(02).
[4] 顧勝杰. 淺談“情”與“神”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