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婉暉
【摘要】 目的 探討CCU護理干預對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60例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心肺復蘇期間行常規(guī)性護理, 觀察組心肺復蘇期間應用急診護理干預。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呼吸機輔助支持時間(11.02±2.36)d、住CCU時間(5.02±0.58)d短于對照組的(15.22±3.45)d、(7.69±2.11)d (P<0.05), 觀察組術后動脈壓(9.89±2.02)kPa、心率(102.33±8.45)次/min高于對照組的(7.02±2.45)kPa、(86.22±7.44)次/min(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癥狀量表(SAS)評分(30.22±2.85)分及抑郁癥狀量表(SDS)評分(32.22±4.02)分低于對照組(38.12±3.02)分、(38.15±4.66)分(P<0.05)。觀察組心房顫動、胸部不適、抽搐、記憶減退、反應遲鈍發(fā)生率分別為0、0、3.33%、3.33%、3.33%, 均低于對照組的16.67%、20.00%、23.33%、20.00%、23.33%(P<0.05)。結論 CCU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焦慮、抑郁癥狀, 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及心臟功能, 降低心肺復蘇過程中并發(fā)癥, 有利于促進患者預后。
【關鍵詞】 護理干預;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4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CCU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receiv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sudde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receiv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 auxiliary support time as (11.02±2.36) d and CCU stay time as (5.02±0.58)d than (15.22±3.45) and (7.69±2.11) d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postoperative arterial pressure as (9.89±2.02) kPa, heart rate as (102.33±8.45)times/min than (7.02±2.45)kPa and (86.22±7.44) times/mi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as (30.22±2.85) point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score as (32.22±4.02) points than (38.12±3.02) and (38.15±4.66)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s of auricular fibrillation, chest discomfort, convulsion, hypomnesia and slow in reacting respectively as 0, 0, 3.33%, 3.33%, 3.33%,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6.67%, 20.00%, 23.33%, 20.00%, 23.33%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CU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sudden cardiac arrest. This method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prognosis by improving blood gas indexes, cardiac function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Sudden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ognosis
心肺復蘇是心臟驟?;颊咦畛S玫募本确椒?, 對心臟驟停患者及時有效進行心肺復蘇對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1]。然而, 目前急診救治工作特點是病種多樣、情況緊急、病情多樣化、不穩(wěn)定因素較多, 因此患容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 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2]。在復蘇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積極的處理及護理干預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 促使患者順利康復, 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3]。護理干預是指對患者救治過程中而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及生理干預措施[4]。本文探討CCU護理干預對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患者預后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心肺復蘇的心臟驟?;颊邽檠芯繉ο?,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均符合心臟驟停診斷標準;③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ICU時距離心源性心臟驟停時間>24 h;②患有癲癇、精神障礙者;③患有腦血管意外及嚴重顱腦外傷者;④存在明顯凝血功能障礙及血管大出血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20例, 女10例;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45.98±7.45)歲;疾病類型:心力衰竭 18例, 心肌梗死10例, 器質性心臟病 2例。對照組中男22例, 女8例;年齡24~70歲, 平均年齡(46.02±7.63)歲;疾病類型:心力衰竭 17例, 心肌梗死11例, 器質性心臟病 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心肺復蘇期間行常規(guī)性護理, 觀察組心肺復蘇期間應用急診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組建護理干預小組 由CCU主治醫(yī)生、護士長及責任護士共同組成護理干預小組, 小組成員根據《心肺復蘇指南》相關要求共同制定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后相關護理措施, 并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
1. 2. 2 護理干預內容 ①認知干預:術后3 d對患者進行訪視, 并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年齡及職業(yè)向患者進行一對一地講解誘發(fā)心臟驟停的相關因素及預后, 告知患者心肺復蘇過程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及處理措施, 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并向患者及其家屬發(fā)放《國際心肺復蘇指南》, 讓患者及其家屬對心肺復蘇有一定的認識。②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以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溝通, 充分調動家屬積極性, 通過親情力量增強患者治療及康復信心。隨時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并協助患者及時調整心態(tài), 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采用勸導、同情、啟發(fā)、支持等方法消除患者顧慮, 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③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并糾正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良的行為及飲食方式。指導患者日常飲食要有規(guī)律, 并多進食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同時指導患者合理休息, 注重勞逸結合。④音樂干預:根據患者個人喜好選擇輕松柔和的背景音樂讓患者聆聽, 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指導患者全身放松, 并輕閉眼睛進行深呼吸, 讓患者身心得以放松, 以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⑤社會支持干預: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充分發(fā)揮醫(yī)生、護士、家屬及親友的作用, 動員家屬及親友對患者進行思想教育并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及關心。護理人員應與患者朋友、家屬進行溝通共同制定護理訪視計劃及內容并嚴格執(zhí)行, 充分調動患者家屬及親友的社會支持作用。
1. 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術后呼吸機輔助支持時間、住ICU時間、術后動脈壓、心率情況;②負性情緒:應用SAS[5]、SDS[6]進行評價, 量表共20個項目, 采用4級評分法, 根據抑郁抑郁發(fā)生頻次分別記為1(無)~4分(幾乎都有), 總分共80分, >41分表明有明顯焦慮、抑郁情緒, 分數越高, 焦慮抑郁程度越明顯。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呼吸機輔助支持時間、住ICU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后動脈壓、心率高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心肺復蘇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心房顫動、胸部不適、抽搐、記憶減退、反應遲鈍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心臟驟停是心內科中危重性重癥之一, 患者心臟停止后會導致多臟器、多系統出現缺血缺氧而導致臟器損傷。心肺復蘇的目的在于挽救瀕死的心腦細胞, 防止心腦細胞缺氧性壞死, 但心肺復蘇成功后需要配合CCU護理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7]。心臟驟?;颊咴谛姆螐吞K過程中由于各種操作會導致患者局部損傷除顫過程中由于力度不均會導致患者胸骨疼痛, 加之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擔心會導致患者心肺復蘇后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 而不良的情緒會增高大腦皮層興奮性, 使得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導致兒茶酚胺分泌增多, 從而影響患者心肺復蘇后康復。CCU護理干預作為心內科患者系統化護理干預可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狀態(tài), 從而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 促進患者預后[8]。
本研究結果表明CCU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 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促進患者預后。考慮其可能原因如下:①術后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讓患者了解心肺復蘇后相關注意事項, 提高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 充分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 進而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②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 有助于患者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增強患者康復治療信心。③不良的行為習慣及飲食方式會加重心臟負擔, 影響患者術后康復, 因此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為其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及飲食方式有助于機體盡快恢復, 進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④音樂療法是以音樂作為媒介并結合醫(yī)學治療方法, 從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上對患者應用音樂治療, 通過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系改善患者情緒, 有利于患者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促進患者術后康復。⑤社會支持干預可患者患者家屬及親友參與到患者術后康復護理過程中, 充分調動患者術后康復治療積極性, 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及配合度, 因此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總之, CCU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焦慮、抑郁癥狀, 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及心臟功能, 降低心肺復蘇過程中并發(fā)癥, 有利于促進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常文紅, 王建輝, 楊秀蘭, 等.護理干預對CCU心肺復蘇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臨床研究.護理研究, 2012, 26(12):1100-1101.
[2] 王慶梅, 王學東, 張靜, 等.心臟驟?;颊咝姆螐吞K的護理干預探討.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4(7):1179-1180.
[3] 鄭大環(huán).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的影響.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4(9):110-110, 111.
[4] 黃燕紅.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5(23):17-18.
[5] 王文菁, 許明智.焦慮自評量表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因子結構研究.廣東醫(yī)學, 2009, 30(10):1416-1418.
[6] 段泉泉, 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 26(9):676-679.
[7] 賈姣姣.護理干預對CCU心肺復蘇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臨床分析.醫(yī)藥前沿, 2013(13):185-186.
[8] 樸麗莎, 黃海燕.行為護理干預在心臟驟停復蘇病人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5(35):4411-4413.
[收稿日期: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