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松
摘 要:圖騰是一些標識性意義的東西,一般在氏族群體建立之初就已經開始形成了,有些圖騰甚至是能展現本氏族的基本特征的文化。本文通過分析蘊含在小說《狼圖騰》的意蘊,探討《狼圖騰》意象表征背后所蘊藏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圖騰文化精神,從而揭示出在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圖騰文化。同時簡要敘述中國的民族圖騰文化、圖騰制度以及圖騰儀式等狀況,并解釋圖騰的作用和影響,為更進一步推動中國圖騰文化發(fā)展提一定程度上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圖騰文化;狼圖騰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2
1、前言
各民族自人類產生以來,特別是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之后,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宗教信仰。自那時起,圖騰的概念開始慢慢形成,原始人們認為圖騰就是他們的各個氏族都與某種動植物或者其他的一些自然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的類似的特殊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一般以動物居多。一旦某個動植物作為了該氏族的神圣標志之后,還要列為整個氏族的禁忌物,于是就禁食禁殺此物,此外還要定期舉行崇拜儀式,以促其“繁衍生息”,這就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的圖騰了。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可以隨便殺死和吃掉圖騰,甚至在某些儀式上的防范措施也只是意味著先問一問這種動物是不是允許,然后再說一聲道歉。姜戎著的紀實體長篇小說《狼圖騰》實際上為我們展示了中國的一種少數民族圖騰文化。最普遍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含量及文化價值文學在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存在和文化視角的文學中反映出來。與此同時,從文學作為全人類共通的/語言的視角的層面來看,文學時不時地顯現出一系列摻雜著偶然中的必然和必然中的偶然。文學既然是一種我們人類豐富想象力的產物,不僅能夠滿足我們人類的交流和審美的需要,還能滿足我們其他的諸如超越現實、超越自我和擴展自我等各種層次的需要。人類的信念、情感、尊嚴、意義以及對崇高理想和美好未來的憧憬總是依靠著文化這個載體來最大限度的凝聚著。我們從小說《狼圖騰》內在的意蘊的角度出發(fā),進而以小見大的分析其意象表征背后所蘊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少數民族所具有的獨特圖騰文化精神。從而深入的探討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圖騰文化背后深刻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質,為更進一步推動我國圖騰文化的科學發(fā)展提一定程度上的理論學習和經驗上的借鑒。
2、圖騰概念厘清
2.1圖騰來源
圖騰”一詞有“它的親屬或者它的標記之類的意思”,該詞最早來源于印第安語中“totem”一詞。在遠古時代,人們通常會認為自己所在的氏族與一些動植物有關,有的甚至是特定的植物物種或者動物物種。如此以來,很多時候,遠古時代的原始人們就會認為這些植物物種或者動物物種與他們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血緣關系。于是,如此以來,原始人的圖騰信仰便與他們祖先崇拜發(fā)生了最早的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在許多的圖騰神話或者小說等文學作品中,原始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來源于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是在一定程度上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fā)生過某種親緣關系,于是乎,這些某種動植物便逐漸演變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這也就是圖騰的最早來源了。
2.2古籍記載
在古籍中卻有大量記載,內容十分豐富。研究圖騰文化可以從我們浩如煙海的優(yōu)秀古典文獻或者流傳于民間的許多動人的傳說中獲取,幾千年來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優(yōu)秀典籍文化或民間傳說為我們研究圖騰文化提供了廣泛的參考和可能,在這方面我們非常具有優(yōu)勢。例如,在《禮記·禮運》中說道:“麟、風、龜、龍,謂之四靈?!痹诘拿耖g傳說和古籍就有許多關于中華民族的崇拜物,例如號稱中華民族“四靈”的“麟、風、龜、龍”這四靈而言就有很多記載在冊的,從這些崇拜物中可以窺見我國古代圖騰和圖騰文化文化史,而了解這些對于研究我國圖騰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3、經典龍圖騰文化
3.1龍圖騰來源
處于文學藝術和社會發(fā)展初級階段的原始社會里,人們是不可能比較科學地解釋有些自然及社會現象的。因此,他們也同樣會把文學藝術的產生歸因于神靈的創(chuàng)造與賜予,就像對其他現象的解釋一樣。我們知道,人不是生活在虛無縹緲的天國里,而是生活在客觀的現實世界之中的,人的思想、感情,簡言之,人的意識,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客觀現實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人對于周圍世界的某種形式的認識。就像偉大的馬克思曾經所說的那樣:“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需要借助發(fā)揮想象力的神話來實現,同時還要賦予自然力以想象化?!?/p>
3.2文化淵源
徐復觀先生的《中國藝術精神》書中記載到,在世界古代文化系統(tǒng)中,只有中國古代發(fā)生過那樣的親和關系,而其他國家和民族則沒有任何一種發(fā)生了與此類似的文化或者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學術界普遍認為,中西文化基本特征的一個最大不同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缺乏西方那種虔誠的宗教信仰精神,卻更多人倫親和魅力。自然之天的巨大壓迫下導致了古代西方的人們對天的產生了敬畏之心,正是這些古代西方對天的敬畏之心衍生出了古代西方發(fā)達的宗教文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宗教文化的不發(fā)達,因為在古代的中國,由于受到諸子百家中天人之間和諧統(tǒng)一,物我一體的關系,即“天人合一”等諸多自然和諧的關系的深刻影響。
3.3基本象征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具備了圖騰的基本特征,同時它也是我國大多數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通曉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國的古代的許多皇帝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我國的圖騰“龍”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傳說中的幾位皇帝像炎、黃二帝,堯、舜以及漢高祖劉邦等的誕生就是很好的明證,所以他們又稱作自己是為龍種、龍子。古越人也以為自己是龍種,故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時至今日,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仍然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或者是“龍的子孫”,這些都是我們圖騰祖先觀念的一些殘余。大多數民族都成把龍視為本民族的保護神,所以龍圖騰神的觀念就更加的普遍。
4、獨特狼圖騰文化
4.1現代意象
狼圖騰在現代生活中,仍舊通過其他的民間的形式表現出來或者是通過其他邊緣的族群表現出來,例如人類學家弗雷澤在《金枝》中記述,在19世紀上半葉,歐洲諾曼第的于吉米村還保留了“綠狼兄弟會”,以狼為圖騰核心,通過神秘的宗教氣氛的營造,來解決部族內部的一些重大事務。狼開始作為一種符號體系在自然法則與文明世界的融合與沖撞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起到不斷調適的作用,成為我們人類至今也難以抗拒的意象,并狼作為這種意象一直頑強地存在于我們人類的深層意識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4.2《狼圖騰》作品表意
我們通讀《狼圖騰》全書不難發(fā)現此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提出了一個獨特的"狼與羊"的不斷斗爭的關系的文明進化觀,通過一個完整的“狼”意象的建構。作者在對待不同文化、社會、歷史,卻包含了否認、抵御和抑此揚彼,如果單獨地從《狼圖騰》的整體關系來看,在《狼圖騰》中通過對歷史進行顛覆、重新編碼,在敘述空間中穿插而行其大段研究心得,表明一種直面而堅定的態(tài)度,也表達了對其生存際遇的無奈的痛苦。在這其中以往的傳統(tǒng)文化漸漸地被打破了,同時其著力刻畫和描寫的自然法則里充滿的公正以及客觀來透視出了其理性地反思我們人類社會和冷靜思考著我們的精神文明。在《狼圖騰》一書中,作為作者思想的代言,作者所設定的人物如陳陣、畢力格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主體的人。作者試圖證明代表游牧精神的“狼”在歷史深處的傳遞媒介,并以單一的視角,找出游牧民族生存的內在邏輯,試圖通過“狼”意象的完整構建,從而闡釋和證明狼圖騰對華夏文明的內在推動作用。
5、結論
5.1中國圖騰文化特點
中國的圖騰文化具有這樣一些特點:悠久性、多樣性、混雜性、區(qū)域性、變異性。圖騰文化的多樣性緣于不同的民族會有自己的圖騰,而同一個民族內也會有多種圖騰。我們從社會意義上來看圖騰文化便不難發(fā)現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儀式或者慣例都來自于古老的圖騰崇拜文化,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傳統(tǒng)婚姻禮儀,或者是有些家族或民間的禁忌之類的,甚至是一些氏族的生殖崇拜等。這些儀式或習俗都是由圖騰文化所衍生出來的。圖騰文化起到一定的社會調節(jié)作用,圖騰文化主要包括圖騰觀念、圖騰禁忌及圖騰藝術等12種元素,圖騰親屬觀念、圖騰祖先觀念、圖騰神觀念在從不同的形式上顯示圖騰文化在氏族維系中的作用。圖騰文化使得人們形成一種圖騰禁忌。
5.2中國圖騰文化影響
中圖騰文化對人們的深刻影響可以從中國當今仍有許多民族還保存著圖騰禁忌來進行有力的證明,人們始終還是還是受到圖騰與自己民族有著莫大關系的影響以及圖騰是本民族祖先的深刻觀念的影響。出于對圖騰的尊重,大多數氏族在需要提到本氏族圖騰的名稱時為了避諱,就會采用其他詞語來婉轉地表達出來。之所以圖騰能夠在一個社會群體中產生如此大的作用也是跟圖騰、圖騰文化的發(fā)展方式密切相關的。由于作為個體的每個人們都會對自己所在氏族的共同的圖騰有著大致相同的認同和理解,這樣就會使得圖騰文化推演出某種氏族群體們所認同的文化制度乃至法理。例如,最早在人們心中逐漸固定下來的各種繼承法,如父系繼承法、母系繼承法等,這幾種繼承法則又促使了圖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得到了固化。以具有權威性和神圣性的哈薩克的圖騰來說,哈薩克族的圖騰形成的基礎就是他們每個氏族成員的緊密團結在一起的社會結構。圖騰制度的神圣性既是宗教的,又是社會的。因此圖騰文化會慢慢的衍生出一些圖騰儀式,就像古老而傳統(tǒng)的祭祀及其他經典的風俗習慣儀式一般。如此以來,我國圖騰文化就會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氏族或部落的圖騰文化為我們圖騰文化所用,最后一些所謂的復合型圖騰文化或者是兩種型的圖騰崇拜就逐漸形成。
5.3研究圖騰文化的作用
跨文化研究圖騰的作用在于,圖騰所產生的圖騰文化能夠幫助我們來區(qū)分群體,維系社會組織,維護社會的安定。圖騰需要得到重視,加以調節(jié)社會群體的組織形態(tài),維系同民族的凝聚力,也可以作為現代人行為的道德準繩。此外,文化即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跨文化研究圖騰文化對于我們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的繼承和發(fā)展乃至傳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對于作為承擔國際文化交流重任的外語專業(yè)人才來說,跨文化視角研究圖騰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姜戎.狼圖騰[M].武漢:長江文化出版社, 2004(4): 21.
[2]木拉提·海納亞提.近代哈薩克族圖騰文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1,(2).
[3]何星亮.圖騰與中國文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4]徐雙西.圖騰文化元素的氏族維系功能[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4,(3).
[5]李景江.圖騰崇拜及圖騰文化新解[J].吉林大學社會學學報,1993,(1).
[6]雷達.《狼圖騰》的再評價與文化分析[J].小說評論, 2005(8): 5.
[7]李蘭.《狼圖騰》:一個民族信仰沉落前的回望[J].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2008(8): 88.
[8][德]拉爾德·米勒.文明的共存[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