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隆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引入學案導學模式,是高中生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本文就學案導學特點以及運用問題進行了例談,分析了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現狀,進而揭示了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中生物;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04
一、學案導學模式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高中生物教學緊隨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符合新課改精神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據調查,目前的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模式有“271教學模式”“杜郎口模式”“翻轉課堂模式”“大合科教學模式”等。其中山東省昌樂二中的“271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改革方面做得最成功。
二、學案導學模式的教學特點
第一,目標導學。教師下發(fā)學案后,可運用導語、圖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等,向學生展示說明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第二,定向自學。教師要對學生如何利用學案進行學習、探究做適當的指導和必要的強調,然后學生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探究方向,以學案為依據,在學案的引導下閱讀教材,動手做實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精講點撥。在學生定向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依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
第四,鞏固訓練。教師通過檢測來檢閱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精編精選當堂達標訓練題,進行當堂達標檢測。
第五,歸納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歸納總結,還要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問題等,指出其中原因所在及克服的方法。
三、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高中生物“人教版中低溫染色體加倍”的實驗為例,講述如何在實際教學利用學案導學方法開展教學。
首先,老師應根據實驗設計導學案,導學案的內容應包括重難點解讀、新知探究、學后反思等方面。例如:
1.重點、難點解讀
(1)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原理。
(2)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實驗步驟。
2.新知探究
思考題1:進行正常有絲分裂的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子染色體在______的作用下分別移向兩極,最終被______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思考題2:用低溫處理植物組織細胞,使______受到抑制,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fā)生變化。
思考題3:除低溫外,你還知道什么因素會引起染色體數量發(fā)生變化?
3.學后反思
老師將設計好的導學案復印件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書本內容進行導學,并在課時回收批閱,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備課,有針對性地解決導學案中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
課堂教學時,老師應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即通過觀察洋蔥的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的過程了解染色體加倍的原理和機制。然后,老師可以先對實驗進行簡單引導性的示范操作并提出問題。
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依次對植物細胞進行誘導、分離、解離、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驟,在實驗過后請學生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但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學生所作出的答案,無論對錯,教師都要激勵學生積極作答,并對作答的學生予以表揚,以提高課堂活躍度,從而達到導學的效果。
最后,在實驗報告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互相分享實驗心得,互相點評實驗操作步驟等,也可以對實驗進行延伸,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實驗的濃厚興趣。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師應當認識到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以及其重要意義,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逐步推行學案導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魏云鵬,于學敬,袁召坤.對學案的若干檢討——兼與《“學案”,需要一點冷思考》作者商榷[J].教育科學研究,2013,(7).
[2]邢紅軍.三論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險之旅[J].教育科學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