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的文化教學與教學法理論淺談??
——評《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
書名: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作者:徐淑娟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10月定 價: 38.00元
英語教學法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自從有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便有了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法的探討。一路發(fā)展而來,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方法討論,都被專家學者或業(yè)內人士反復探討過了,產生了不少新的理論體系和新的學習方法,當然在很多地方也多有相同之處。想另辟蹊徑或者別出心裁,有時候反而顯得生澀難懂,發(fā)揮不了多大的實際用處。
每個時代對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和探討是不一樣的,但無論在方向上、功能上還是目的上,都有時代發(fā)展的特殊要求?,F(xiàn)代信息社會,給英語學習帶來諸多便捷的渠道和載體,當然也帶來了問題和弊端,這都是語言文化學習要面對的問題?!队⒄Z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在這種背景下出版。本書結構明晰,內容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表達體系。其主要的特點有幾個方面:
《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雖然主旨是英語教學,但字里行間充滿著對文化的關注,并單獨列出一章內容來介紹文化教學,這是本書的一個突出之處,也是其他英語教學書籍大多沒有關注的方面。
文化與知識是不可分割的兩方面,有文化首先要有知識,有知識必定有文化。所以英語知識的教學必定也是文化的教學。如果單純地談論教學法,便顯得有些單薄。也正是有了文化這個強大的背景,說起英語教學來,才顯得有底氣,英語文化知識體系也就有了充足的底蘊。
文化具有時代的特點,那么語言更是如此,可以說文化與語言都有著時代的烙印。解放前舊上海英國殖民地區(qū),中合璧合的洋涇浜英語也一度成為合法的交流方式,這是中西文化碰撞產生的畸形變體,但卻滿足了交流的需要。外國人懂,中國上海人也懂,這就達到了交流的目的。當今,不少“中式”英語詞匯已然合法化了,雖然看上去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但畢竟是文化的影響力,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產物。同時這也說明了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語言的學習必然會纏繞著文化的學習。我們通常所說學習“文化知識”就是這個道理。那么,從文化的角度來談英語學習就更加的順理成章。
《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深入淺出,并沒有多么佶屈聱牙的理論探討,也沒有博大高深的研究體系,顯得比較清新自然。理論不一定要多么的高深,有用則靈。本書的作者徐淑娟老師就是這么直接,談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談最基本學習方法。寫一本有用的書,比空談無用的高深理論更有價值。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很多人沒有去做,或者不屑于去做。
平淡有時候最能證明自己,選擇的平淡方式是一種睿智的選擇。比如齊白石的畫,無論大蝦、白菜,都只是寥寥幾筆,用線條勾勒出來,但正是這簡單的筆觸,卻形成了行云流水的一般靈動與雅致,格外動人,尤其是齊白石七十歲之后的作品,筆觸更是簡練到不能再簡練的地步,經過幾十年的生活歷練和閱歷的沉淀,他變得更加淡然從容,反映在畫風便是一種近乎空靈的灑脫,這或許就是藝術的魅力。而徐淑娟老師選擇的知識表述體系便有了一種藝術般的簡練,這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關于英語教學的新發(fā)展,《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從網絡教學、情感教育和課外教學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網絡教學已不是新話題,該書在談論網絡教學的時候,有針對性地介紹了網絡教學的弊端。網絡教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和要求,也給英語學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大的弊端便是缺乏了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當然更是阻斷了師生及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容易使學生變得冷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诖耍队⒄Z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提出了第二種新教學法,情感教學。情感教學是作者探討新教學法的最大亮點,除了針對網絡教學造成的弊端,重要的還是提高學習效果,是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素養(yǎng)和人格品質。英語教學是面向對外交流,是一種國際交流,如果只限于知識的學習而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在溝通過程中也容易產生隔閡。課外教學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課堂教學以知識為主,而課外教學一般著重于實踐應用和交流,有利于進行情感對話和交流。這三種新的教學方法相輔相成,形成一個交流型學習的鏈條,顯得嚴謹而自然,也更加有說服力。
人們在論詩的時候常說“功夫在詩外”,這和《英語教學法理論與新發(fā)展研究》展示教學法的方式有點類似,看上去自然,收獲自然。收獲多少,讀者自己把握,但至少獲得了英語文化的一點熏陶,這或許就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
(白蘭/承德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