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記述“從廣州到武漢”
1925年東征勝利以后,回師廣州討平楊、劉,已經把廣東的反革命勢力肅清,革命根據(jù)地已經鞏固,繼此而后,便是出師北伐。1926年6月,國民革命軍組織完成,蔣介石被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何應欽為第1軍軍長,譚延闿為第2軍軍長,朱培德為第3軍軍長,李濟深為第4軍軍長,李福林為第5軍軍長,程潛為第6軍軍長,李宗仁為第7軍軍長,唐生智為第8軍軍長。那時蔣急于成立總司令部,要我暫時擔任副官長一職,并且把組織總司令部的責任,交給我們副官處。蔣的意思,本來是要我?guī)П?,副官長原定張群,因為當時張群在上海,所以蔣要我暫時代理,將來還是由張擔任。哪里知道,一直打到武漢,張群始終沒有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是一個嶄新龐大的機構,關于整個機構的組織工作,都是交給我商同各處辦理的。雖然這是一個繁重事務,但為著北伐,我興奮地參加負起責任來。
北伐誓師的日子定了7月9日。當舉行這一個盛大的空前的典禮時,蔣有這樣一段重要的話,是在總司令就職的宣言里說的:“革命戰(zhàn)爭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三民主義擁護國家及人民之利益,故必集中革命之勢力于三民主義之下,推倒軍閥與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如我全國軍人,有能以救國愛民為職責,不為帝國主義之傀儡者,中正必視為革命之友軍;如能向義輸誠,實行三民主義,共同為國民革命奮斗者,中正尤引為吾黨之同志,決無南北界域之見,更無恩仇新舊之分。若有依恃武力,甘冒不韙,謀危我革命根據(jù)地,抗犯我各省國民革命軍,樂為帝國主義者效忠,不惜陷國家于萬劫不復之地,則必將為全國人民之公敵,誓當摧陷而廓清之!”
這一天,蔣以總司令的地位又發(fā)表了誓師詞,激勵三軍犧牲奮斗。
蔣就職誓師以后,先命駐在衡陽的唐生智發(fā)動最初的進攻,打下了長沙。7月27日,蔣命李濟深留守廣州,他就率領各軍出發(fā),乘粵漢南段車到韶關,8月10日到衡陽,12日到達長沙,召開軍事會議,下令總攻。
北伐軍進展神速,9月7日(有說5日、6日)克漢陽、漢口,10月10日克武昌,11月10日克南昌(有說8日、9日);至第二年——1927年2月中旬克杭州,3月中旬(應為下旬)克上海、南京。于是建都南京。4月,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蘇聯(lián)顧問記述北伐中的葉挺獨立團
國民革命軍是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開始北伐的:氣候酷熱,霍亂猖獗。加上道路——灌滿水的稻田中的狹窄小路——非常泥濘難走。
北伐是1926年7月9日正式開始的,可是早在5月20日,第7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越過湘粵邊界。第4軍于6月11日接到出發(fā)指示,7月3日就已經通過了鐵路的最后一站——韶關。
7月12日,加拉罕向莫斯科報告說:“如果最近一周內廣州軍和唐生智聯(lián)合起來確實占領了長沙和長沙以北湖南全省,那么在這里、在北方將產生異常巨大的后果,這將是對吳佩孚新的沉重打擊,可能使吳佩孚全軍覆沒。”
7月9、10日,第4軍的部隊在當?shù)厝嗣竦姆e極支援下,在醴陵、株洲地區(qū)粉碎了大批敵軍,繳獲步槍5000支、炮18門、機槍64挺、重機槍5挺,在當時這些戰(zhàn)利品是很不少了。勝利后,第4軍在醴陵集結。盡管取得了巨大勝利,第4軍的顧問戈列夫仍能以自我批評的精神指出戰(zhàn)役中的薄弱方面:對撤退的軍閥部隊沒有組織追擊;過高估計了他們的力量,認為敵人在醴陵有可觀的預備隊;像往常一樣,缺乏周密的偵察。
葉挺的那個共產黨的團在戰(zhàn)斗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這個團在夜襲中拿下了株洲,然后又出其不意地從西邊進攻,占領了醴陵。
……
第4軍的顧問戈列夫對戰(zhàn)役進行了詳細研究。他的主張是,8月19日以該軍右翼攻打平江,由第10師擔任主攻。葉挺獨立團應把敵人牽制在汨羅江南的據(jù)點上。
第10師同防守汨羅江北岸的軍閥部隊兩個營糾纏了3個多小時。與此同時葉挺準確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有力地牽制住了敵人(為增援該團又調去了兩個營)。此后,葉挺把一支小部隊留下來對抗敵軍據(jù)點,自己率主力在平江城東渡過河,從北面繞過城,進入了團山地區(qū)。獨立團會同已到達的第10師各部隊和從西面繞過平江的第36團,包圍了敵軍,俘虜敵軍士兵6000多名。由于第12師師長張發(fā)奎和葉挺團長的指揮藝術和主動精神,汨羅江上的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
第4軍繼續(xù)進攻時,遇到了拼死的抵抗。這時,第7軍沒有在西北方發(fā)動進攻,反而緩慢地沿著泥濘不堪的道路向北穿過九嶺山支脈,希望在第4軍前頭占領汀泗橋。孫傳芳在江西突然開始令人懷疑地調動部隊,這牽制了第6軍的注意力,因而不可能加以支援。8月26日,第4軍在汀泗橋孤軍奮戰(zhàn)。
多次的白刃沖鋒造成了重大傷亡。例如,第12師的一個營傷亡一半。但戰(zhàn)績也是輝煌的。在汀泗橋作戰(zhàn)的敵軍有9至11個團,計1萬至1.1萬人,其中倉皇撤退的敵軍只有三分之一。有2000多名士兵或跑散了,或溺死湖中。第4軍繳獲了步槍4000支和其他戰(zhàn)利品。國民革命軍的兩個團(內有葉挺獨立團)在追擊吳軍時,占領了咸寧城。
……
在武昌城下,指揮部同湘軍第3師的一個團長取得了“相互諒解”,并答應反正后給他旅長銜。敵人應當在10月10日打開南門,但是結果沒有履行這個義務,看來是由于在門口構筑了堅固的街壘,這在中國是常有的事。然而,該段城墻的守衛(wèi)者允許第4軍一個團爬云梯進武昌城,其他分隊便隨他們之后沖進城去,有爬梯子翻過城墻的,有通過打開的要塞大門沖進去的。
第4軍和第8軍遇到了相當頑強的抵抗。第4軍的行動十分堅決有力,比第8軍主動得多,甚至完成了第8軍的部分任務。
于是,華中最強大的要塞攻克了。國民革命軍繳獲了大量戰(zhàn)利品:步槍1萬至1.1萬支、機槍30至40挺、炮10至20門。戰(zhàn)利品的75%~80%歸了第4軍。那時要準確確定戰(zhàn)利品的數(shù)量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軍官出于可以理解的考慮,對繳獲的武器彈藥或者閉口不提,或者縮小數(shù)量。
……
北伐給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中國共產黨人由于自我犧牲精神和英雄主義,在軍隊中獲得了可靠的聲望。但是中國共產黨充其量只控制了著名的葉挺團。作為國民革命軍主力的先頭部隊北上的正是這個團。
葉挺5月19日離開廣州,其任務是掩護軍隊的集結,并從江西方面掩護第8軍的右翼。該團有2000人,其中有大量的共產黨員和支持共產黨員的革命青年。不久,在江口——淥田——黃茅鋪地區(qū),吳佩孚的4個團向第8軍各部隊發(fā)起進攻。第8軍抵擋不住,開始潰逃。唐生智發(fā)出急電,請求立即給予援助。葉挺團向前猛撲,于7月2日在一場遭遇戰(zhàn)中擊潰了敵人。這實際上就是北伐的開始。
宋希濂記述“出師北伐”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武裝政變,令軍隊伙同上海流氓襲擊總工會,解除工人糾察隊的武裝,屠殺大批工人和共產黨員,公開背叛革命后,緊接著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所謂“國民政府”,與當時在武漢的國民政府,完全處于對立的地位。到7月間,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決議與共產黨分裂,遂使“第一次國內革命”宣告失敗。汪等反共后,堅持其正統(tǒng)地位,與蔣記的南京國民政府仍然對立,到8月初,蔣介石在南京召集重要軍事會議,蔣提出對武漢用兵,暫停北伐,白崇禧則力持異議,堅主與武漢和解,繼續(xù)北伐。爭論正激烈,蔣忿然說:“這樣,我就走開,讓你們去和好了?!卑壮珈f:“為了團結本黨,顧全大局計,總司令暫時離開一下也好?!笔Y問何應欽,何默不作聲,蔣遂憤而去職,跑回他的故鄉(xiāng)——浙江奉化去了。這是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
先是國民革命軍的勢力進到江蘇浙江地區(qū)后,蔣介石便迅即擴充他的軍事勢力,下令成立7個補充團,所有團長,都是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yè)學生,當時有關麟徵、李園、劉保定等。蔣介石那時向外國購買了一批武器,主要是步槍、重機關槍、駁殼槍等。蔣介石派其親信蔣鼎文為寧波警備司令,買來的武器,就存放在寧波附近,預備裝備這7個補充團。這7個補充團當時大部分都駐在浙江境內。蔣介石離職后,南京國民政府實際上完全由桂系的李、白操縱一切,他們首先要求何應欽解散新成立的7個補充團,何即遵從他們的意旨,下令解散。蔣介石在奉化聞悉此事,大為憤懣,痛罵何應欽愚蠢,誤大事……并大罵黃埔同學會(當時主要負責人為曾擴情)為什么不號召補充團在職的同學加以抗拒,甚至說:“萬不得已時,上山當土匪都可以,也應把力量保持下來?!?/p>
緊接著,桂系又要何應欽下令,將駐在京滬一帶由黃埔學生帶領的軍隊一律開往江北,防堵孫傳芳軍隊再次渡江反攻,所遺京滬一帶的防地,統(tǒng)交廣西部隊接防。蔣介石得悉此事,認為桂系陰謀是要置他的嫡系部隊于死地,如不抗拒,有被殲滅的危險,這樣,他也就沒有政治資本了。于是蔣立即密電在杭州的黃埔同學會負責人曾擴情(黃埔同學會會長為蔣介石,曾為秘書,實際負責),立即通知團長以上的同學到上海朱紹良的家里開會,籌商對策。那時我是黃埔同學會的交通股長,曾擴情便把這一秘密任務交給我辦理,此事必須避免使何應欽知道,不能用電報通知,所以我就晝夜在滬杭、京滬兩線上奔波,幾乎所有大站都下來去通告。
朱紹良和何應欽為日本士官學校第9期同學,并同在貴州王文華下面共過事,聽說那時彼此就不大融洽。1927年,朱紹良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蔣下野后,朱便到上海閑住。住的地名我記不得了,房子不怎樣寬敞,20多個人在他家的會客室開會,擠得滿滿的。會議形式上由朱紹良主持,而胡宗南成為這次會議的中心人物,他發(fā)言最多,態(tài)度慷慨激昂,對問題較能分析,獲得了到會者絕大多數(shù)人的同情。當時他的地位是第1師副師長(不久便調充第22師師長),其余大多是團長。他當時發(fā)言的主要意思,大略如下:
1.校長(指蔣介石)的英明,在國內無出其右者,現(xiàn)雖暫時下野,不久的將來,必然會出來收拾時局,我們軍校同學帶領的隊伍,絕不能脫離他的領導。
2.李(宗仁)、白(崇禧)陰險,敬公(指何應欽)忠厚,不易對付他們,容易上他們的當,補充團的撤銷,使我們的力量受了很大損失。
3.李、白要我們開過江去,而把京滬杭一帶交廣西部隊接防,這是什么意思呢?那不是很明顯嗎?就是要我們去和孫傳芳、張宗昌等北洋軍閥拼打,而他們卻截住我們的后路,想借以消滅我們,至少也可扼住我們,這是很危險的。
4.江浙地區(qū)富庶,我們要向北進,必須有江浙地區(qū)物資的支援,必須要有鞏固的后方,而現(xiàn)在卻要由他們來控制,等于使我們沒有后方了,這是多么危險呀!
胡宗南這一段話,博得了與會者一致的支持,并表示決心,如何應欽要強迫的話,就要采取必要的行動。結果,使李、白的目的和何應欽的命令不能實現(xiàn)。
這個會議,給何應欽一個重大打擊,決定了他不能領導黃埔系的軍隊。胡宗南的堅決擁蔣,獲得蔣介石對他的重視,這是胡宗南以后一直被蔣介石信任和寄以重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士第記述攻打武昌
獨立團接受攻城任務后,以第1營為奮勇隊,第2營為擁進隊,第3營和特別大隊為預備隊。黨支部進行了政治動員,全團官兵戰(zhàn)斗情緒很高。
第1營接受了奮勇隊任務,全營官兵都很高興。該營某連一個黨員班長,拿著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幾元錢,到營部交給營長曹淵說:“昨天第2師、第10師、第7軍離城1000多米就停止了,他們是怕死。怕死是攻不下武昌城的。我們明天攻城,大家一定要不怕死,才能把武昌城攻下。我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是不怕死的。如果我死了,請把這封信、衣服和錢寄給我母親。”曹淵說:“你為完成黨給的任務,不怕死的精神是很好的,我同你一樣的不怕死,去完成黨給我的任務。你的家信和東西不要交給我,可以交給周廷恩書記代你保管。”曹淵叫來營部書記周廷恩,讓他接受這個班長的家信和東西。周廷恩說:“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怎么可以保管東西呢!”曹淵說:“你不要去。”周廷恩說:“沒有營副,我去了能幫你做很多事?!辈軠Y說:“后面的工作和前面的戰(zhàn)斗是有關系的,把你留下來處理后面的事情?!敝芡⒍鬟€是堅持要同曹淵去攻城,經過曹淵再三解釋,他才將這個班長給母親的信和東西收下。這個班長給母親的信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國長期被帝國主義和軍閥壓迫剝削,民不聊生。帝國主義和軍閥不打倒,中國人民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為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而戰(zhàn)死,雖死猶生。為著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著人類社會實現(xiàn)共產主義事業(yè)而戰(zhàn)死,是光榮的。兒的軀體雖死了,但精神是不死的,兒是永生在母親面前的。懇求母親保重,勿過悲哀……”第1營大部分官兵都和這個班長一樣,自動地寫了家信和留下給家里的東西。第3連連長高超也把一封家信、幾件衣服和幾十元錢交給周廷恩,他是寄給武昌城里他的妻子的。周廷恩說:“還是你自己送回家好?!备叱f:“我不一定送得到,留在你這里才有保證?!豹毩F第1營官兵留家書攻武昌城的動人事跡,當時在國民革命軍中和武漢人民中都傳開了,有些人說:“古有抬棺出陣的故事,今有留書攻城的壯舉!”
1926年9月5日零時左右,獨立團由駐地出發(fā),進到博文書院以西,奮勇隊第1營就向賓陽門與通湘門之間前進。第1連、第2連、第3連同時展開,分別向其登城地點肅靜前進。臨近城壕,敵人發(fā)覺,以猛烈火力向各連射擊。各連都很勇猛地沖過戰(zhàn)壕,到達城邊,豎起了梯子。戰(zhàn)士們攀援登城,在城墻上與敵人肉搏,消滅了一部分敵人。但是其他攻城奮勇隊,有的離城很遠就停止了,有的在城壕外停止,不敢靠近城墻。敵人預備隊不斷地向戰(zhàn)斗最激烈的第1營登上城的地點增援。第1營陸續(xù)登上城的官兵,無比英勇地與敵人搏斗,最后全部壯烈犧牲。進到城下的官兵也遭到很大傷亡。第1連連長莫奇標進到城壕時已負傷,但他繼續(xù)指揮戰(zhàn)士豎起梯子登城,后來又中彈在城下犧牲。第3連連長高超是武昌城里人,他率第3連攻到城邊,就隨先頭班登城,在上梯子時犧牲。他犧牲的地點,與他的家僅隔一道城墻。
天快亮時,陳可鈺由洪山寶通寺軍部打電話給葉挺,說據(jù)劉峙(第2師師長)報告,第2師在雞叫前已經攻進城了,要葉挺趕快率全團進城,葉挺即遵軍部命令,率第3營、特別大隊(第2營是擁進隊,已隨第1營前進)向賓陽門方向前進,途中發(fā)現(xiàn)城墻上的人好像是敵人,同時城內沒有槍聲。武勝門方面和中和門、望山門方面也都沒有什么槍聲,僅第1營方面有零星槍聲。此時接到曹淵的報告說:“天已拂曉,進城無望,職營傷亡將盡,現(xiàn)存十余人,但革命軍人有進無退,如何處置,請指示?!眻蟾媸遣軠Y親筆寫的,淵字的最后一豎劃得很長,原來是他寫完這個報告,最后寫到淵字時,頭部中了一顆子彈,光榮犧牲了。根據(jù)以上情況,葉挺判定第2師進城是假的,即將情況報告陳可鈺。陳可鈺遂令獨立團停止進城,撤回賓陽門以東之博文書院附近宿營。
葉挺對第2師假造進城消息非常氣憤,請陳可鈺給他們處分。他對陳可鈺說:“從廣東出發(fā)到現(xiàn)在,他們(第2師)還沒有看見過敵人,敵人也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他們這一行為,不僅有假造軍情之罪,而且有陷害同志之咎,必須嚴重處罰?!焙髞斫浾{查,第2師假造進城的原因是:第2師從廣東出發(fā)以來,都是留在后面,沒有打過仗。賀勝橋戰(zhàn)斗勝利后,蔣介石以為吳佩孚的主力已被消滅,武昌城唾手可得,所以叫第2師趕上來給陳可鈺指揮,陰謀在占領武昌城后,要劉峙任武漢衛(wèi)戍司令,以占據(jù)武漢為反革命據(jù)點。9月3日攻城沒有成功,劉峙要當武漢衛(wèi)戍司令的陰謀沒有得逞。9月5日攻城時,第2師聽到獨立團攻城方面的戰(zhàn)斗很激烈,城墻上和城內都有槍聲、手榴彈聲,以為獨立團已經攻進城了,便捏造他們在雞叫前就已經攻進城,說明比獨立團攻進城的時間更早,以竊取先攻進城的功勞,作為劉峙當武漢衛(wèi)戍司令的資本。
9月5日攻城沒有成功,遂改為圍困。獨立團被調到南湖,擔任通湘門方面的圍城任務。
我們攻占武昌后,獨立團收殮9月5日陣亡在城邊的一部分我軍官兵尸體(因為尸體靠近城邊,陣亡時無法收回),與原來葬在洪山的曹淵的墓和其他同志的墓合并埋葬。為著表彰烈士們?yōu)橹袊嗣窠夥攀聵I(yè)而毫無吝惜地付出自己的生命的英勇事跡和高貴品質,修建了規(guī)模較為宏大的烈士墓。墓前立一座碑坊,上面橫額刻著:“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兩旁立著一對石獅子。墓近前豎立一個用巨大、優(yōu)質的石板制成的墓碑,碑上端橫刻“精神不死”四個字,正中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北伐攻城陣亡官兵諸烈士墓”,左邊刻曹淵同志等191位烈士的芳名,右邊刻“先烈之血”“主義之花”“諸烈士的血鑄成了鐵軍的榮譽”“無產階級的犧牲者”四句語。頭三句沒有什么風波,但是,“無產階級的犧牲者”這句話,是經過許多斗爭才刻上墓碑的。
朱其華記述蔣先云之犧牲
他(指蔣先云)的名字,我在黃埔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我和他第一次見面,是1927年1月間在南昌的時候,后來我和他先后來了武漢,在武漢也見過幾次面。在出發(fā)以前,在武昌中山大學的山上最后看見了他一次,這次我們談話談得特別多,那時他的夫人剛才去世,他對我說,他現(xiàn)在一無掛累,這次到河南,或許是不能回來了。果然,他現(xiàn)在死了,在他,當然是沒有什么遺憾,每個革命戰(zhàn)士都應該是視死如歸的。
他是湖南人,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大約在中學還沒有畢業(yè)就離開了學校。他在學校中,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但他是全校學生的領袖。他的確有特賦的天才,無論在一個什么群眾中間,他總可必做他們的核心。1922年就加入了SY(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來在安源礦山里做工,也做了礦山工人的領袖。1924年到黃埔軍官學校,第1期畢業(yè),是黃埔生中最有聲譽與最有才華的一位,校長蔣介石特別器重他,視他如弟,所以在廣州時,一班朋友都戲呼他為蔣少帥。廖仲愷也很器重他,說他是黃埔生中最可造就的人才。1925年秋二次東征的時候,他被任為連長,這連人是這一團中最壞的一連,而且他是在陣地受命去做連長的,在別人,到這連上都要感覺棘手,但是蔣先云去了不久,就把這連人整理得非常之好,在打惠州的時候,作戰(zhàn)很勇敢,他也受了傷。1926年中山艦事變后,回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后來隨蔣北伐,任蔣的機要秘書。當時一班人對蔣的觀察已經很壞,以致說先云甘心做蔣的走狗,先云自己也極不愿意跟了校長走,但他在校長左右做事是CP(共產黨)派去的,所以他向CP請求調工作,CP不準,他只得任勞任怨地做下去,直至寧漢分裂時止。曾一度在武漢訓練糾察隊,在北伐軍出發(fā)河南前不久,才被任為77團團長。77團是隸屬于11軍26師的,可說是張發(fā)奎系統(tǒng)下最壞的部隊,但經過先云短期的訓練以后,很有成績。這次在十里頭作戰(zhàn),77團擔任正面,支持30小時以上,3個營長死了兩個,一個帶了花(受傷);9個連長死了6個,參謀長也帶了花,但先云還在支持著,以待25師援軍的到來。77團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77團一退,則我們軍隊無疑地只有完全潰敗,所以先云總是支持著。27日中午的時候,他帶花了,傷口是在左臂,不很重,所以他還是帶傷指揮。4點過后,第二次帶花,傷在腿上,團附請他避往后方休養(yǎng),他不肯,仍在指揮抵抗,夜里9點鐘的時候,第三次帶花,這次傷得很重,因為是傷在胸口,仆地不能起立,把他從陣地上拖出來時,已不省人事。張發(fā)奎知道先云受了重傷,立刻異常驚惶地找軍醫(yī)處長親自妥為看護,抬往黃埠后方醫(yī)院,死在路上了。張發(fā)奎知道了他的死耗,為之揮淚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