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凱
摘 要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實現高職高專類院校高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綜合素質質量保證的重要因素,也是高等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的重點之一。本文以數控加工技術這門課為依托,簡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存在的問題,了解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出其改革創(chuàng)新的方法、措施、手段,提倡多學科的融合、滲透、交叉,把科研、教學和生產一體化,全面多方位提高高職高專類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關鍵詞 高職高專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尤其以高職高專類院校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社會對高等專業(yè)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步形成的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多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在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現代科技與生產的不斷發(fā)展,是以綜合化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課程的綜合化,這就需要高職高專院校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需要多學科的融合、滲透、交叉,更需要教學思想理念等的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育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它包括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與學的方法。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tǒng)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于主導地位。而教學手段則是教學方法的媒介。當今世界高等教育需要科研、教學和生產的一體化,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社會并服務于社會。
多年來,我院機械工程系已經在對一系列課程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下面以數控加工技術這門課為研究對象,來淺談一下自己從事教學工作以來的一點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探討和交流。
1當前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觀念守舊
學校教育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注意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 “滿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負責的教學方法。而作為教學管理部門,多數口頭上文件上工作做得好,在具體教學檢查中缺乏足夠的機制加以監(jiān)管,缺乏具體的措施加以制約,嚴重影響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施?!疤铠喪健苯虒W等教學方法單一,觀念陳舊,抱缺守殘,因循守舊,缺乏創(chuàng)新的粉筆加黑板的局面已經從根本上不能適應高職高專院校數控加工技術這門課的改革。而在年終評比和職稱評定等教師管理中,并無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指標,而科研論文專利成為了硬指標,教學只看工作量,導致了很多院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教師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力度投入不夠。有些院校的評價標準很模糊、籠統(tǒng)、不精準,也多是從課程紀律、教學儀態(tài),板書,課程準備和課后輔導作業(yè)批改等方面去評判,教學管理系統(tǒng)和評價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
1.2教學研究力度不夠
高職高專絕不僅僅是手把手的教理論,實操更加重要,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科研、教學和生產的一體化,以就業(yè)為導向。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的擴招,教師忙于教學,忽視了科研,更忽視了教學方法的交流,因為種種原因,教學例會和教研室活動,不愿意主動地交流,個別教師不思進取,不愿學習新知識,不愿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吃老本的思想害了一批人。而數控加工技術這門課更需要教師去實操,自己先動手加工,并且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還要去創(chuàng)新去改革。
1.3學生的積極性不夠
課堂教學的根本途徑是“千方百計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在增加,質量也在相應的有所下降。教師辛辛苦苦地備課,而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也使得某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無法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師創(chuàng)新改革的愿望。教師永遠代替不了學生。教師懂并不代表學生就會。
2改革的方法、措施、手段
高職院校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也進行了嘗試性研究和實踐。高職高專院校本著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思路,協調科研、教學、生產之間的統(tǒng)一,探索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合格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因此,加大高職高專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應該繼續(xù)一直進行下去。
2.1意識觀念的更新,創(chuàng)新理念的管理
傳統(tǒng)觀念的數控加工技術教學,以傳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為主要目的,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分開進行,甚至部分院校的實操教師和理論課程教師是兩個教師,這樣學生在學習和實操時知識關聯性不強,教學效果很受限制,此舉也制約了現代高職高專教育對高等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機械類數控加工型人才注重的解決實際問題,尤其強調加工工藝。傳統(tǒng)課程將理論和實踐分開,不強調課程體系,忽視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大學生。當然,現在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還要繼續(xù)深入進行,要注意教學技巧,比如用多媒體等,降難度,強調直觀易懂,突出實操生產環(huán)節(jié),把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理念放在第一位。為了避免出現“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莫名其妙”的情況,教師的檢查監(jiān)督管理部門在做好常規(guī)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革新,引導教師課堂教學內容要從以“知識為中心”向以“學生的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轉變。
強調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也勢在必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多與教師溝通,提醒教師在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的同時,不要忘了學生。同時建立健全體制,讓大家有統(tǒng)一的標準遵循。采用獎懲分明的改革制度,充分激發(fā)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決心和積極性;多組織教師參觀學習,通過交流培訓學習接觸新鮮教學方法,舉一反三;建立全面的評價系統(tǒng),做到對教師的評價相對公正。
2.2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
積極鼓勵提倡多元化、互動式、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個人的主宰。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教育,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應是教學合作的伙伴,師生應一塊學習,一塊研究,共同切磋,教學相長。教師又如同教練,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指導他們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賽!教師職業(yè)本身特點:明顯的辛苦性,復雜性,操心多,責任大。
拿數控加工技術這門課來說,單一的粉筆加黑板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fā)展,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已經不能適應高等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簡單的知識遷移,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使學生處于了被動的地位。教與學要互相溝通、互相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實施多向信息傳遞。
2.3院校要積極引導提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教師需要走向社會,走向企業(yè),走向生活,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F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會大大優(yōu)化課程體系化教學,為大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方位的學習資料。教師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結合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項目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手段,讓知識源于課本、并高于課本。當然,在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一,有些教師上課就是讀多媒體課件,沒有在教室之間走動,沒有與學生形成很好的互動,教師只顧完成課程教學計劃,缺乏與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更無法知曉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不理想;其二,有些課件多是網絡上下載,缺乏誠意和創(chuàng)意,照本宣科,課題氣氛單調、沉悶,難以吸引學生,背離了計算機這種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初衷。
2.4實踐、科研環(huán)節(jié)薄弱
高職高專教育旨在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提供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強調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加強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也是區(qū)別于本科院校的一大特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實現畢業(yè)就業(yè)零對接。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改革之所以難,難在不好形成固定模式和套路,難在對學生的考核多數還停留在理論知識為主上。當然沒有任何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去適合任何教學情景,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加大生產環(huán)節(jié),加重實踐動手成績在實踐課程考核中的分量。
教師要搞課題、搞研究,要搞好教學科研,千方百計提高教學效益。高職高專類院校和大學本科類院校的差距重在科研這一環(huán),教學科研在教學上的本質內涵,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量與質的相互轉變的各種數據的思維取值,在此基礎上升華為一種教育理念,從而為教學提供最有價值的指導與改進方案,最終提高廣大教師的自為能力與感知教學的高層次意識。科研能帶動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生產使得機械類專業(yè)的學生更貼近企業(yè),教學則是對學生的再一次升華,學院積極引導教師處理好教學、生產和科研的關系,通過多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結語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教育事業(yè)永恒的話題,對于新教師,要注重以實踐任務為主線;對于初級教師要突出知識的更新和實踐經驗的反思,旨在形成自我意識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對于中高級教師要以教學科研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為重點,通過教學科研的過程參與促進他們從“經驗型”向“專家型”教師的過渡。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處理好教學、生產和科研一體化的關系。最好希望廣大教師以實際行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和機械手段,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作用,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使高職高專類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趙大偉.淺談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2)
[2] 趙翔.論高職高專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方向[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02(1).
[3] 林媛英,林麗英.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