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興,宋 皓,于曉紅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中工會維權職能的困境
——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
宋殿興,宋 皓,于曉紅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體育大學為分析樣本,對工會維權職能困境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針對困境和挑戰(zhàn)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意見和建議。
工會;維權;困境;問卷調查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82
工人聯(lián)合會最初是為了團結工人,為工人階級爭取合法所得而產生的。在歷史長河中,西方發(fā)達國家由工會帶領工人鬧罷工最終為工人捍衛(wèi)利益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在西方人眼中,工會一直被視為工人階級維權時的第一選擇。然而在中國,由于我們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采用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制度,所以我國工會在職能和定位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很大差別。不可否認,這套我黨針對我國國情量身定制的工會制度和西方工會制度相比在理論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先進性。但是如今的基層工會在運用這套先進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一定的困難,這種困難不僅來自于工會自身,同時也來自于群眾對于工會的認知?;诖?,本文希望通過對現(xiàn)實工會維權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并以北京體育大學工會維權工作為例,嘗試發(fā)現(xiàn)工會在維權職能履行方面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并且針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和建議。
1.1 研究對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中工會維權職能的困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道克巴巴、維普網等國內權威學術論文期刊網站上閱讀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汲取專家學者們對相關課題研究的不同觀點,最終達到輔助和指導本文撰寫的目的。由于論文研究對象涉及外國工人聯(lián)合會,因此筆者會在熟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同時閱讀與外國工會制度有關的原著和章程,以便將兩種不同的工會制度進行準確比較。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針對所研究題目設計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并在北京體育大學教職工中進行發(fā)放。發(fā)放問卷數量總計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2分。為了保證論文的嚴謹程度,本文在樣本的選擇上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均勻分布。在人口統(tǒng)計因素中,樣本的性別比例基本達到1 1(女51%,男49%;年齡比例大致覆蓋各年齡段 ;工作性質比例也大致分布均等)。
1.2.3 訪談法 本文有針對性地對學校財務、后勤及人事等與工會工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當事人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員工們當下所面臨比較棘手的維權問題,并結合工會相關工作職能加以分析。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Excel 2003對問進行統(tǒng)計處理。
本文在對掌握的資料及文獻進行研讀分析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工會履行維權職能面臨的問題主要分為2大類:(1)工會自身問題;(2)教職工認識問題。
2.1 工會自身問題
2.1.1 維權職能宣傳不到位 現(xiàn)階段工會對維權職能的宣傳普及力度明顯不足。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所有受訪教職工中有47位的教職工從未通過任何途徑了解過關于工會維權職能的相關信息,這占到了所有受訪者比例的46%以上。再深一步挖掘顯示,雖然工會在平時組織的活動中對維權職能有過宣傳,而在受訪的正式在編員工中所有人都參與過工會活動,但這部分人中仍有近40%從沒了解過工會相應的維權職能。從另一數據也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受訪者中,認為工會的最主要職能是維護教職工權益的僅為51.96%,這與我們所預期的數字相距甚遠,而認為“組織文體活動”和“發(fā)放福利”的同樣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梢?,工會對于維權職能的宣傳效果確實有待提高。
2.1.2 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能力不足 我國《工會法》第一章第六條明確規(guī)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但是工會在這一職責的履行上存在明顯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總則中規(guī)定:所有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然而在北京體育大學部分員工并沒有享受到合法加入工會組織的權利。目前,北京體育大學現(xiàn)有事業(yè)單位在編人員1 034人,非事業(yè)單位在編人員(合同制員工)665人,而截至現(xiàn)在學校還尚未將這665名非事業(yè)在編人員發(fā)展為工會會員,這占到全校教職工總數39.1%。在問卷統(tǒng)計中也顯示,雖然依法參加工會活動的正式在編員工比例達到了100%,但是合同制員工的此項比例卻僅有不到5%。換言之,北京體育大學的合同制員工95%以上的人員并沒有享受到自己依法加入工會和參加相應活動的權利。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中明確規(guī)定:(1)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2)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guī)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3)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但是,在對北京體育大學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訪談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體育大學這些法律條款并沒有被實際落實。目前,除合同制員工享受勞動法規(guī)定的相關待遇外,北京體育大學的正式在編員工在八小時工作時間以外的工作中并不能拿到法律規(guī)定的足額勞動報酬。據相關部門透露,北京體育大學的正式在編員工在法定工作日外的超額工作時間僅按照按每日25元發(fā)放勞動報酬。這種做法與《勞動法》中“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本質目標背道而馳,嚴重的影響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以上問題都能夠反映出用人單位在某種程度上未按照國家要求保障員工的正當權益。作為“工人之家”的工會本應依法通過平等協(xié)商的方式協(xié)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勞動權益。但是出于種種原因,學校并沒有利用《工會法》賦予的權利有效的保證這些員工的合法利益。
2.1.3 工會工作獨立性不強 《工會法》中明確規(guī)定:工會依照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這表明我國工會具有獨立性,也可以說明我國工會不是政府的附屬機構,更不是用人單位或者雇主的職能處室,而是獨立的法人單位。話雖如此,但是這條規(guī)定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卻是事與愿違。
工會工作獨立性不強一直是工會工作中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中國最大的學術文獻網站中國知網中涉及“工會工作獨立性”的文章就多達170余篇,其中大多數文章都對工會工作的獨立性不足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擔憂,而筆者在工會的工作中對這一觀點也感同身受。
工會的獨立性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其4項基本職能,即參與、維護、建設、教育。工會在工作中一旦喪失獨立性,就意味著工會不能有效的參與到企事業(yè)單位的民主管理之中,因而也就無法真正享有自身的權利,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僅如此,工會喪失獨立性更不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使得自身難以真正作為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其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切實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反之,工會工作擁有充分的獨立性有助于其放開手腳,積極主動地深入研究勞動關系及采取應對措施,工會自身的履行職能的能力和水平也必然會隨之提高。
2.2 教職工認識問題
2.2.1 部分教職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性質認識不清 由于中國的工會和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在地位和職能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在處理工人維權問題的方法上也和西方有本質的區(qū)別。在西方國家,工會通常以組織工人罷工、組織抗議游行等方式要挾資方,已達到為工人維權及爭取最大利益的目的,因此在這些國家中工會和雇主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對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而西方工會領導工人為爭取自己的利益采取罷工、游行等激進的方式不但會使社會正常的社會秩序、社會治安、交通等等處于混亂局面,長遠來看,更會對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產生不利影響。誠然,這些做法雖然可以為工人爭取短期眼前利益,但卻是以犧牲更多人的利益作為交換的代價。而在中國,工會是由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組織,起到黨和群眾溝通橋梁的作用,是維護國家政權穩(wěn)定的中流砥柱。所以,與西方國家單純站在工人的立場相比,中國的工會更加注重維護勞資雙方的共同利益,以協(xié)商,談判等方式為工人謀求利益。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制度致力于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同時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這不僅符合“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更迎合“合作共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理念。
部分群眾在沒有了解中國工會真正職能的情況下就片面的對其報以“只是一心一意為雇主服務”“根本不能代表工人的利益”等觀點。在針對工會在員工心目中形象這一問題進行提問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的教職工都認為工會是“職工家園”(60%)或者“溝通橋梁”(28%),但是部分群眾也仍對工會抱有“形式主義架構”(17%)以及“跑龍?zhí)?、搞福利”?4%)等負面的評價。這種評價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引起重視。如果這種觀點在群眾中蔓延開來勢必對工會的形象和以后維權職能的履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2.2.2 部分教職工對工會維權能力的懷疑 現(xiàn)階段教職工對工會履行“維權職能”能力的懷疑是無可質疑的。目前中國的工人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解決途徑就是直接去找行政部門溝通,但是由于地位并不對等加之溝通能力有限,很多情況下職工的利益并不能得到合理的保障,有甚者更加有可能激化勞資之間的矛盾。還有一部分人會直接找黨組織反應問題,但是由于共產黨在中國的職能主要以領導統(tǒng)籌為主,因此黨組織在沒有深入、徹底了解工人問題的情況下也很難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即便如此,也很少有教職員工直接到工會反應問題,求得工會的幫助,這也間接體現(xiàn)了他們對工會履行維權職能不信任這樣一個客觀事實。
調查顯示,雖然受訪者中本就不多的51.96%的員工認識到了工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教職工權益”,但是遇到困難真正第一時間尋求工會幫助的卻僅有14%,遠遠低于“職能部門”的64%。這種不匹配的統(tǒng)計結果也從直觀上反映出了部分群眾對于工會維權能力的懷疑。另一統(tǒng)計數據更讓人心寒:在“您認為加入工會是否對您來說很重要”時,只有60%左右的教職工給出了肯定答案,另外40%受訪者都認為“無所謂”甚至“不重要”。以上2個統(tǒng)計結果和大家對工會履行維權職能不信任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章第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糾正,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因此,工會為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訴求都是有據可依的。而群眾對工會的不信任間接上剝奪了工會履行維權職責的權利。
3.1 繼續(xù)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可能在某些人眼里不盡完美。不可否認,當下中國的工會制度確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這卻是當前中國社會體制下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會制度,是最符合我國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辯證法原理中曾經說過:“事物的發(fā)展是曲折與前進的統(tǒng)一,這是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因此我們在堅持走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過程中要始終相信雖然這條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需要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但是這套符合我國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工會制度,必將帶領我們走向光明和希望。
3.2 加強工會法與工會職能普及與宣傳
從分析結果上看,現(xiàn)階段部分教職工對于工會的職能和維權能力還有所懷疑,這意味著工會在今后的工作開展中不僅要履行好原有的職能,同時應加強開展對工會法和工會職能的普及宣傳活動。例如,開展宣傳《工會法》等專題講座,發(fā)放工會宣傳材料等,讓所有教職工真正了解工會的工作性質及各項權利義務,從根源上扭轉工會在群眾心目中“福利機構”“吹拉彈唱”“保媒拉線”等負面的刻板印象,讓工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橋梁”和“職工之家”。
3.3 增強貫徹落實國家相應政策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所過:“有問題并不可怕,不能被問題牽著鼻子走?!蔽覀兗热灰呀洶l(fā)現(xiàn)了工會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能力上存在不足,就應著手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第一,由于歷史遺留的種種原因,目前我們尚未能保證所有的教職員工依法加入工會組織,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刻思考。因此工會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力爭將所有的非事業(yè)在編人員的合同制員工全部吸收他們入會納入工會組織,讓他們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人民團體,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反應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要求,用實際行動相應國家的號召,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務實工作。第二,將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教代會提案委員會的工作職能,聯(lián)合各有關部門商討教職員工在法定工作時間外工作所應得的勞動報酬和具體發(fā)放形式,讓所有員工都能按照《勞動法》所規(guī)定的標準拿到應得的勞動報酬,以此維護員工們的切實利益。第三,根據全總和北京市總工會“精準服務”的要求,為保障教職員工的合法權益,凡是聘用制錄用的各方面人才,工會將在簽訂《勞動合同》方面予以指導。第四,設置維權熱線,并指派專人負責有關維權的受理、登記、處理,凡涉及到安全穩(wěn)定大局的事項及時報告黨委和上級工會。
3.4 增強工會工作獨立性
要想使工會在為員工維護正當權益的過程中擁有自主執(zhí)行權和話語權,我們就要堅持以“黨的領導”為前提,改變傳統(tǒng)印象中的行政與工會從屬關系轉變?yōu)槠降汝P系,要實現(xiàn)這一點并不容易。首先,要充分利用媒體和工會組織的活動,切實有效宣傳《工會法》,使有關領導和決策者認識、理解、領會工會法的實質和內涵;其次,要充分發(fā)揮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為工會獨立開展工作出謀劃策且提出合理建議并;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國家有關政策為工會獨立開展工作保駕護航;最后要根除劃撥經費即是從屬關系的錯誤觀念,大膽工作,用好用足工會法賦予我們的權利,即交涉權、建議權、調節(jié)權、協(xié)商權。
3.5 向外國工會學習成功經驗
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工會雖然和國內相比在職能地位上都有不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對其好的方式方法進行總結和借鑒?;仡櫄v史長河,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都曾在推動工會維權職能的發(fā)展中采取過非常行之有效的舉措。就連我們的亞洲鄰居日本也曾經為工會維權職能的完善做出過不懈努力,其早年間推動的“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制度”“長期雇傭制度”等也一直沿用至今,這些其實都是我國工會應該去總結和學習的。
當前的中國正處于一個經濟的轉型期,在這個時期中我們所要面臨的不僅有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機遇,同時也有在經濟騰飛背后勞動者與雇傭者之間日益激化的矛盾。而在與雇傭者利益爭奪的博弈中,基層勞動者往往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這就要求工會勇敢地站出來,幫助勞動者積極協(xié)調勞資之間的利益關系,達到雙方共贏的目的。
現(xiàn)階段工會維權工作的困境主要體現(xiàn)在工會層面的“維權職能宣傳力度不到位”“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能力不足”以及“工作獨立性不強”3個方面;教職工層面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性質認識不清”以及“對工會維權能力懷疑”2個方面。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工會一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二要加強工會法和工會職能普及宣傳;三要增強貫徹落實國家相應政策能力;四要增強工會工作獨立性;五要積極向國外工會學習成功經驗。只有做好這幾點,工會才能真正從維權職能的困境中走出來。
[ 1 ]楊爽.我國工會的維權職能研究[ D ].吉林:吉林大學,2010:1-5.
[ 2 ]王兵.新形勢下工會維權研究[ D ].江蘇:蘇州大學,2004:3-15.
[ 3 ]孫玫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會維權職能研究[ D ].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5:1-3.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一章第6條。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一章第3條。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第36條。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第43條。
[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第44條。
[ 9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10 ]網絡資源: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G1O4p_tE6s_ aBO71gHh_fdrYKq1TF36fSZuvXWVIrp WyMXZol6lgdR_x-r66NZwRFfAl-PVzg_ vnk2Ibzlaia.
[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章第19條。
[ 12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G80-05
A
1674-151X(2016)07-154-03
投稿日期:2016-06-21
宋殿興,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工會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