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明(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廣東 廣州 510970)
?
多媒體手段在羽毛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楊貴明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廣東 廣州 510970)
摘要: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后的技能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采用傳統(tǒng)手段,教師在平時的羽毛球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關鍵詞:羽毛球;多媒體反饋;教學手段
媒體教學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和乏味,為現(xiàn)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1]。
在羽毛球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通過考察、考試等手段來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術進行評價,并通過考試結果制定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對多媒體教學尚缺乏科學化、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認識,還有待于探索和不斷的完善[2]。
1.1研究對象
選取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13級兩個教學班,兩班學生的健康情況和身體條件基本相同,每班人數(shù)30人。
1.2研究方法
將兩個教學班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多媒體反饋教學手段對羽毛球技術進行反饋,對照班進行傳統(tǒng)手段教學。
1.2.1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用excel2003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2.2對比分析法
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
2.1技術課前多媒體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
實驗班 65%的學生認為在課前采用多媒體觀看羽毛球技術,有利于技能認知,實驗班學生兩項技術的技評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對于羽毛球技術都是沒有基礎的,不了解羽毛球技術的特點和要領,對羽毛球技術的認知和理解是很膚淺的。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僅表現(xiàn)在某項技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信息,運用知識信息的能力[3]。
2.1.1增強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三道自我控制能力問題的問卷調查。表1結果顯示,第一道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否認真聽?實驗班認真聽的占82%,對照班為59%。說明課前的多媒體預習對于學生掌握羽毛球技術動作是很有幫助的。第二個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否主動想?實驗班79%的同學是主動去思考的,而對照班只有58%的同學回去主動思考教師課堂提出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經(jīng)過課前多媒體手段的預習,能夠讓學生在大腦中初步形成一個技術動作,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夠自信的去思考,主動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課堂示范是否積極?實驗組班84%的同學在課堂上能積極做示范,而對照班能夠積極做示范的只有61%,說明課前的多媒體手段能夠幫組學生樹立信心,在進行動作示范時能夠積極主動參與。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課堂行為控制的考核情況 (單位:%)
2.1.2強化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判斷、檢驗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學習反饋情況,而學生的這些能力需要通過對學生開放性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來判斷。通過對實驗班進行課前的多媒體預習,上課時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課后采用多媒體進行反饋,而對照班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羽毛球正手高遠球技術的效果。如表 2所示,實驗班85分以上占85%、75-85分占32%、65-75分占13%、60分以下占10%;對照班85分以上占26%、75-85分占44%、65-75 占15%、60分以下占15%。說明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優(yōu)于對照班。
表2 學生開放性作業(yè)完成情況比較(單位:%)
2.2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影響
2.2.1對教師課堂講授時間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授課時間可以了解到教師在這堂課中的授課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理解情況。在試驗期間以學生學習正手高遠球技術動作為例,如表3所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授課時間上都出現(xiàn)從第一節(jié)課到第五節(jié)課遞減的趨勢,這也是符合教學一般規(guī)律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習內容的跟進,教師對于授課時間應該有所減少,給學生留更多的練習時間。動作技術的形成分為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四個階段。實驗班教學模式大大縮減了泛化和分化的教學時間,正是由于學生有更多的練習鞏固時間,教師只是起到了輔助和督導作用,這樣便會事半功倍,對照班卻在泛化和分化階段投入時間過多,練習鞏固的時間便會相對減少,教學效果就會產(chǎn)生差異。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師課堂講授時間比較(單位:min)
2.3多媒體教學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高遠球技術成績比較
表4結果顯示,正手高遠球技術成績對照班有1人不及格,實驗班均及格。在技評成績方面,對照班優(yōu)秀為8人,良好為10人,中等為12人;實驗班優(yōu)秀為13人,良好為11人,中等為6人。正手高遠球技術動作是羽毛球技術動作較容易的動作,在實驗時間內學生也容易掌握,并且通過對正手高遠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學生在課后的羽毛運動中也會加以鞏固,這樣在成績達標評價時出現(xiàn)實驗組全部及格,對照組有一個不及格是合理的。同時,學生成績受到多因素的影響,如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和智能等方面。
羽毛球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技能學習是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即泛化、分化和鞏固階段,在學習任何一個技術動作過程中,通過課前多媒體的預習,課堂上教師多媒體教學和課后多媒體反饋,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逐漸達到鞏固的動力定型階段,不僅動作準確、優(yōu)美,而且某些環(huán)節(jié)的動作還可出現(xiàn)自動化。
3.1結論
3.1.1多媒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2多媒體教學在課前、課堂和課后的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授課時間的影響,實驗班的授課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班。3.1.3實驗班在進行多媒體教學后高遠球達標人數(shù)和技評等級人數(shù)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
3.2建議
3.2.1多媒體教學只是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一個補充,并不能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分析,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
3.2.2多媒體教學雖然有其優(yōu)點,但也有不足之處,在羽毛球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合理搭配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才是科學合理的。
3.2.3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運用多媒體反饋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羽毛球技術學習過程中通過觀看優(yōu)秀運動員的正確動作和觀看自己的動作,然后進行動作修正。
參考文獻
[1]孫桂香.學生主體作用在探究式教學中的體現(xiàn)[J].科技信息,2008(4):52.
[2]羅陽春.劈球技術在羽毛球男子單打中運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4(1).
[3]樓曉冬.淺談“啟發(fā)式”體育教學模式及其運用[M].教育月刊,2008,04.
[4]李華.吳云勇.互動式教學模式論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8,03.
[5]唐水明.研究性學習必須進入基礎學科課程教學[J].上海教學研究,2002(6):53-55.
作者簡介:楊貴明(1984-),廣東茂名人,在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media Method in Badminton Teaching
YANG Gui-Ming
( Nanfang college of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70, 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kill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it is found the m astering of b adminton techniques by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by traditional means multimedia method can be more used in the usual badminton teaching.
Keywords:badminton; multimedia feedback; teaching means